李冰 [lǐ bīng]
1. 中国战国时水利家。他总结劳动人民的治水经验,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了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都江堰最为著名,二千二百多年以来一直为川西平原提供了巨大的水利效益。
英[Li Bin;]
国语词典
李冰 [lǐ bīng]
⒈ 人名。生卒年不详,战国时代水利家。秦昭王时担任蜀郡太守,于岷江流域办理水利工程,开成都两江,治平洪水,并引水灌溉农田。著名的都江堰便是由此而来。
李冰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二王庙释义:又称二郎庙。在 四川省 灌县 城西北 玉垒关 侧 岷江 东岸,背山面江。庙前即 都江堰。传为纪念 秦 蜀 郡守 李冰 及其子 二郎 修建 都江堰 的功绩而建。
- 2.
伏龙观释义:古建筑名。在 四川省 灌县 城西 都江堰 离堆 北端。相传 战国 秦 蜀郡 守 李冰 父子治水,曾制服 岷江 孽龙,锁于 离堆 下 伏龙潭 中。后人立祠祭祀。北宋 初改为 伏龙观。现有殿宇三重,为 清 代重修。大殿内有 李冰 石像,造于 东汉 灵帝 建宁 元年。
- 3.
冰儿释义:即 秦昭王 时兴修水利的 李冰。相传 李冰 为 蜀 守,开 成都 两江,斗杀江神,为民除害,蜀 人名之 冰儿。亦泛称健壮者。
- 4.
升仙桥释义:桥名。在今 四川省 成都市 北。因 汉 司马相如 过此题字励志而著名。相传为 秦 李冰 所建。晋 常璩《华阳国志·蜀志》:“城北十里有 昇仙桥,有 送客观。司马相如 初入 长安,题市门曰:‘不乘赤车駟马,不过汝下也。’”唐 岑参《昇仙桥》诗:“及乘駟马车,却从桥上归。”按,一本作“昇迁桥”。或谓“迁”形近“僊”,转讹为“仙”。参阅 陈铁民 侯忠义《岑参集校注》。
- 5.
广济王释义:战国 时水利家 李冰 的封号。宋 高承《事物纪原·灵宇庙貌·广济王》:“秦孝文王 时,﹝ 李冰 ﹞为 蜀 郡守。自 汶山 壅江灌溉,三郡开稻田。歷代以来,蜀 人德之,饗祀不絶。伪 蜀 封 大安王,孟昶 又号 应圣灵感王,开宝 七年,改号 广济王。”
- 6.
星桥释义:⒈神话中的鹊桥。北周 庾信《舟中望月》诗:“天汉看珠蚌,星桥似桂花。”宋 李清照《行香子》词:“星桥鹊驾,经年纔见,想离情、别恨难穷。”陶牧《七夕和儆庐》:“只有星桥仍可渡,天孙日守岁寒盟。”⒉指 七星桥。在 四川省 成都市。传为 秦 时 李冰 所造。上应七星,故称。唐 王勃《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月峡 星桥,腾金孕碧。”唐 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之七:“锦水 东流绕 锦城,星桥 北挂象天星。”唐 杜甫《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剑阁 星桥 北,松州 雪岭 东。”
- 7.
沈牛释义:⒈亦作“沉牛”。即水牛。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三:“乘沉牛以济溺渊,策驥足以度流沙。”⒉谓古代沉牛于水,以祭川泽。唐 杜甫《滟滪堆》诗:“沉牛答云雨,如马戒舟航。”⒊指 战国 秦 李冰 沉石犀以厌水精之处。唐 骆宾王《畴昔篇》:“长途看束马,平水见沉牛。”陈熙晋 笺注:“《水经注·江水篇》:‘西南 石牛门 曰 市桥。吴 汉 入 蜀,自 广都 令轻骑先往焚之。桥下谓之石 犀渊。李冰 昔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穿 石犀渠 於 南江,命之曰 犀牛里,后转犀牛二头,一头在府市 市桥 门,一头沉之於渊也。’”
- 8.
沈犀释义:指 战国 秦 李冰 造石犀五头,沉之于水以厌水怪的故事。
- 9.
灌口二郎释义:也称二郎神。相传 秦 时 李冰 及其次子曾在 灌口 开 离堆,锁孽龙,有德于 蜀 人,蜀 人因此建庙祭祀,奉之为神灵。后演变为小说,戏剧中的神话人物。
- 10.
老寋释义:指传说中 战国 时 蜀 守 李冰 降服的毒龙 寋氏。
- 11.
耐实释义:谓牢固。宋 叶适《朝请大夫陈公墓志铭》:“又四年,党论渐止,提点 成都路 刑狱。造 李冰 石堰、嘉州 绳桥,皆施便巧,坚久耐实。”
- 12.
都江堰释义:中国著名水利工 程之一。 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出口处。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领导修筑而成。渠首由都江鱼 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个主要工程组成。都江鱼嘴把江水分成内外两江,外江是主流,用以泄洪,也可 灌溉;内江经开凿的宝瓶口进入成都平原,可灌田20万公顷。
- 13.
静来释义:《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里裴东来 邓超 饰 和上官静儿 李冰冰 饰 组成的一对CP,在通天帝国的所有CP中受到网友力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