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厉兵 厉兵的意思
bīng

厉兵

简体厉兵
繁体厲兵
拼音lì bīng
注音ㄌ一ˋ ㄅ一ㄥ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lì,(1) 严格。【例句】:厉禁(➊列队警戒;➋严厉的禁令)。厉行(xíng )节约。(2) 严肃。【组词】:严厉。声色俱厉。(3) 凶猛。【组词】:厉害。雷厉风行。色厉内荏。(4) 磨,使锋利。【组词】:厉兵秣马。再接再厉。(5) 古同“疠”、“癞”,恶疮。(6) 姓。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基本含义

指对军队、武器等进行严格训练和管理,使其战斗力强大。

厉兵的意思

厉兵 [lì bīng]

1. 磨砺兵器,使锋利。

厉兵 引证解释

⒈ 磨砺兵器,使锋利。参见“厉兵秣马”。

《战国策·秦策一》:“於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於战场。”
《史记·张仪列传》:“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
唐 韩愈 《乌氏庙碑铭》:“积粟厉兵,出入耕战。”
宋 岳飞 《奏乞复襄阳札子》:“臣今以厉兵饰士,惟竢报可指期北向。”


国语词典

厉兵 [lì bīng]

⒈ 磨利兵器。

《战国策·秦策一》:「于是乃废文任武,厚养死士,缀甲厉兵,效胜于战场。」

⒉ 锋利的兵器。

《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厉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任能释义:委用有才能的人。《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孔颖达 疏:“任能,其所委任信能用之人也。”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一》:“任能者,任用其才能之人也。”《孔子家语·贤君》:“孔子 对曰:‘……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晋 葛洪《抱朴子·良规》:“官贤任能,唯忠是与。事无专擅,请而后行。”宋 陈亮《酌古论三·吕蒙》:“孙权 克仗先烈,雄据 江 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 2.
      厉兵秣马释义:见〖秣马厉兵〗。
    • 3.
      孤注释义:⒈谓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赌注。比喻仅存的可资凭借的事物。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六:“﹝ 王钦若 ﹞数乘间言於上曰:‘澶渊 之役,準 以陛下为孤注与敌博耳。’”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犹将回翔厉兵,孤注决胜,明示必死。”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诗:“已拚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王统照《搅天风雪梦牢骚》:“二百二十吊不卖的猪从春初喂起,这是一年的最后孤注了。”⒉指赌博时输者所押的零星赌注。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博者以胜彩累注数者至乘。败者唯有畸零,不累注数,谓之孤注。”
    • 4.
      束兵秣马释义: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 5.
      睿断释义:皇帝的决定。宋 岳飞《乞复襄阳札》:“臣今已厉兵飭士,惟俟报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断,速赐施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二十六年,孝烈 崩,上欲升祔太庙,久之,廷议不决。上自出睿断,竟祧 仁宗 祔 孝烈 神主于庙。”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由 世宗 之独申睿断,因时制宜,而其端则发於 山西 巡抚 诺岷、布政司 高成龄。”
    • 6.
      秣马厉兵释义:也说厉兵秣马。喂饱战马,磨快武器,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工作。《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补卒,秣马利(厉)兵,修陈(阵)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 厉:磨。兵:兵器。
    • 7.
      积粟释义:⒈谓贮存谷物。《战国策·秦策四》:“无把銚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唐 韩愈《乌氏庙碑铭》:“积粟厉兵,出入耕战。”宋 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状·议守》:“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明 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第二问》:“清句数矣,乏伍犹故也;积粟课矣,空廩犹故也。”⒉指贮存起来的谷物。《韩非子·十过》:“城郭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史记·李斯列传》:“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汉书·霍去病传》:“至 窴颜山 赵信城,得 匈奴
    • 8.
      组甲释义:⒈甲衣。 用丝绳带联缀皮革或金属的甲片。《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於四境之内。”尹知章 注:“组甲,谓以组贯甲也。”一说,组甲为漆甲成组文。见《左传·襄公三年》“组甲三百”晋 杜预 注。宋 欧阳修《送郓州李留后》诗:“组甲光寒围夜帐,綵旗风暖看春耕。”⒉借指士兵、军队。《陈书·陈宝应传》:“﹝ 昭达 ﹞率緹骑五千,组甲二万,直渡 邵武,仍顿 晋安。”明 恽日初《燕京杂感》诗:“月明组甲三千里,风动琱弓十六州。”
    • 9.
      缮甲治兵释义:缮甲:修治铠甲。 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 10.
      荐绅释义: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荐,通“搢”。《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史记·孝武本纪》:“元年,汉 兴已六十餘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司马贞 索隐:“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绅带之閒,事出《礼·内则》。今作‘荐’者,古字假借耳。”唐 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章炳麟《秦献记》:“秦 虽钳语烧《诗》《书》,然自内外荐绅之士与褐衣游公卿者,皆抵禁无所惧,是岂无説哉!”
    • 11.
      谷马砺兵释义:犹言秣马厉兵。

厉兵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任能释义:委用有才能的人。《左传·闵公二年》:“敬教劝学,授方任能。”孔颖达 疏:“任能,其所委任信能用之人也。”俞樾《群经平议·左传一》:“任能者,任用其才能之人也。”《孔子家语·贤君》:“孔子 对曰:‘……崇道贵德,则圣人自来;任能黜否,则官府治理。’”晋 葛洪《抱朴子·良规》:“官贤任能,唯忠是与。事无专擅,请而后行。”宋 陈亮《酌古论三·吕蒙》:“孙权 克仗先烈,雄据 江 东,举贤任能,厉兵秣马,以伺中国之变。”
    • 2.
      厉兵秣马释义:见〖秣马厉兵〗。
    • 3.
      孤注释义:⒈谓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赌注。比喻仅存的可资凭借的事物。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六:“﹝ 王钦若 ﹞数乘间言於上曰:‘澶渊 之役,準 以陛下为孤注与敌博耳。’”王闿运《与曾侍郎言兵事书》:“犹将回翔厉兵,孤注决胜,明示必死。”柳亚子《吊鉴湖秋女士》诗:“已拚侠骨成孤注,赢得英名震万方。”王统照《搅天风雪梦牢骚》:“二百二十吊不卖的猪从春初喂起,这是一年的最后孤注了。”⒉指赌博时输者所押的零星赌注。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七:“博者以胜彩累注数者至乘。败者唯有畸零,不累注数,谓之孤注。”
    • 4.
      束兵秣马释义:犹厉兵秣马。形容准备战斗。
    • 5.
      睿断释义:皇帝的决定。宋 岳飞《乞复襄阳札》:“臣今已厉兵飭士,惟俟报可,指期北向。伏乞睿断,速赐施行。”明 沉德符《野获编·宫闱·孝烈祔庙》:“二十六年,孝烈 崩,上欲升祔太庙,久之,廷议不决。上自出睿断,竟祧 仁宗 祔 孝烈 神主于庙。”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二:“由 世宗 之独申睿断,因时制宜,而其端则发於 山西 巡抚 诺岷、布政司 高成龄。”
    • 6.
      秣马厉兵释义:也说厉兵秣马。喂饱战马,磨快武器,准备战斗。也泛指事前积极的准备工作。《左传·成公十六年》:“蒐乘补卒,秣马利(厉)兵,修陈(阵)固列,蓐食申祷,明日复战。” 厉:磨。兵:兵器。
    • 7.
      积粟释义:⒈谓贮存谷物。《战国策·秦策四》:“无把銚推耨之势,而有积粟之实,此有其实而无其名者也。”唐 韩愈《乌氏庙碑铭》:“积粟厉兵,出入耕战。”宋 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状·议守》:“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廩皆满。”明 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第二问》:“清句数矣,乏伍犹故也;积粟课矣,空廩犹故也。”⒉指贮存起来的谷物。《韩非子·十过》:“城郭不治,仓无积粟,府无储钱,库无甲兵,邑无守具。”《史记·李斯列传》:“斯 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廡之下,不见人犬之忧。”《汉书·霍去病传》:“至 窴颜山 赵信城,得 匈奴
    • 8.
      组甲释义:⒈甲衣。 用丝绳带联缀皮革或金属的甲片。《管子·五行》:“天子出令,命左右司马衍组甲厉兵,合什为伍,以修於四境之内。”尹知章 注:“组甲,谓以组贯甲也。”一说,组甲为漆甲成组文。见《左传·襄公三年》“组甲三百”晋 杜预 注。宋 欧阳修《送郓州李留后》诗:“组甲光寒围夜帐,綵旗风暖看春耕。”⒉借指士兵、军队。《陈书·陈宝应传》:“﹝ 昭达 ﹞率緹骑五千,组甲二万,直渡 邵武,仍顿 晋安。”明 恽日初《燕京杂感》诗:“月明组甲三千里,风动琱弓十六州。”
    • 9.
      缮甲治兵释义:缮甲:修治铠甲。 比喻作军事准备。亦作“缮甲厉兵”。
    • 10.
      荐绅释义:缙绅。古代高级官吏的装束。亦指有官职或做过官的人。荐,通“搢”。《韩非子·五蠹》:“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史记·孝武本纪》:“元年,汉 兴已六十餘岁矣天下乂安,荐绅之属皆望天子封禪改正度也。”司马贞 索隐:“上音搢。搢,挺也。言挺笏於绅带之閒,事出《礼·内则》。今作‘荐’者,古字假借耳。”唐 韩愈《送文畅师北游》诗:“荐绅秉笔徒,声誉耀前阀。”章炳麟《秦献记》:“秦 虽钳语烧《诗》《书》,然自内外荐绅之士与褐衣游公卿者,皆抵禁无所惧,是岂无説哉!”
    • 11.
      谷马砺兵释义:犹言秣马厉兵。

厉兵造句

1.听到消息,战士们秣马厉兵,不长时间就做好了战斗准备。

2.考试时间愈来愈近,大家都厉兵秣马,作最后的冲刺。

3.自开战以来,我军日日厉兵秣马,准备迎敌。

4.我们早已厉兵秣马,准备在这次运动会上夺取团体赛冠军了。

5.冬天,村民厉兵秣马,修渠、整地、积肥,准备开春大战一场。

6.曹操在北方站稳脚跟以后,积极厉兵秣马,准备南下。

7.随著春节假期接近,旅游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8.宋江带领的这一队兵马,来到隘口,并已盛食厉兵,只等官军开来挨打了。

9.随着春节假期接近,旅游业者无不厉兵秣马,准备抢食这块旅游大饼。

10.我军厉兵秣马,已完成备战工作。

11.严阵以待的近义词是枕戈待旦、厉兵秣马。

12.各生产单位正厉兵秣马,为春运高潮的到来作准备。

厉兵(lib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厉兵是什么意思 厉兵读音 怎么读 厉兵,拼音是lì bīng,厉兵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厉兵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