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1) 看。【组词】:视觉。视力。视野。鄙视。注视。近视。视而不见。熟视无睹。(2) 亲临某事。【组词】:视事。视察。(3) 看待。【组词】:藐视。重视。等闲视之。(4) 看望。【组词】:探视。省(xǐng )视。(5) 比照。【例句】:“天子之卿受地视侯”。(6) 古同“示”,表明。
sǐ,(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组词】: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2) 不顾生命。【例句】: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3) 固执,坚持到底。【组词】:死心塌地。死卖力气。(4) 无知觉。【组词】:睡得死。(5) 不活动,不灵活。【组词】:死结。死理。死板。(6) 不通达。【组词】:死胡同。死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组词】:死文字。(8) 极,甚。【组词】:乐死人。
rú,(1) 依照顺从。【组词】:如愿。如意。如法炮制。(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组词】: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3) 比得上,及。【例句】: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4) 到,往。【组词】:如厕。(5) 假若,假设。【组词】:如果。如若。假如。(6) 奈,怎么。【组词】: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7) 与,和。【例句】:“公如大夫入”。(8) 或者。【例句】:“方六七十,如五六十”。(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组词】:突如其来。(10) 表示举例。【组词】:例如。(11) 应当。【例句】:“若知不能,则如无出”。(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13) 姓。
guī,(1) 返回,回到本处。【组词】: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2) 还给。【组词】:归还。物归原主。(3) 趋向,去往。【组词】:归附。众望所归。(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组词】:归并。归功。归咎。(5) 由,属于。【例句】:这事归我办。归属。(6) 结局。【例句】:归宿(sù)。(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组词】:九归。(8) 古代称女子出嫁。【例句】:“之子于归,宣其室家”。(9) 自首。
1. 把死看得像回家一样。指不怕死。
例是故君子以义死难,视死如归;生而辱不如死而荣。——《史记·蔡泽列传》
英[face death unflinchingly;]
⒈ 把赴死看作如归家一样。形容不怕死。多指为了正义,不惜牺牲。
引《管子·小匡》:“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金 元好问 《四哀诗·李钦叔》:“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关公 怒曰:‘此言特説我也。吾今虽处絶地,视死如归,汝当速去,吾即下山迎战。’”
邹韬奋 《劲儿多好》:“东北 民众义军之视死如归,前仆后继,亦为显著之事实。”
亦作“视死若归”、“视死犹归”。 《淮南子·兵略训》:“故战日有期,视死若归。”
晋 葛洪 《抱朴子·弭讼》:“夫不伏之人,视死犹归,血刃之祸,於是将起。”
⒈ 形容人勇敢不怕死。也作「视死若归」。
引《文选·李陵·答苏武书》:「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三国演义·第二五回》:「吾今虽处绝地,视死如归。」
近舍身取义
反贪生怕死
1.当她昂首走向敌人的屠刀时是那么从容不迫视死如归。
2.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刘胡兰同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3.革命烈士视死如归,气冲霄汉的大无畏气概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前进。
4.刘胡兰舍己芸人,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概,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5.刘胡兰在敌人面前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永远铭记在我心里。
6.责任是地久天长的承诺;责任是力能抗敌的气概;责任是视死如归的意志。
7.职责是地久天长的承诺;职责是力能抗敌的气概;职责是视死如归的意志。
8.面对敌人的屠刀,革命志士视死如归。
9.刘胡兰在敌人的屠刀面前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10.无数革命先烈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解放,赴汤蹈火,视死如归。
11.刘胡兰面对敌人的残暴威武不屈、视死如归。
12.狼牙山五壮士终因寡不敌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他们视死如归,全部从悬崖上跳了下去。
13.刘胡兰在刑场上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最后壮烈牺牲。
14.刘胡兰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宁死不屈,表现出共产党员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15.面对敌人的屠刀,共产党员视死如归,表现了无产阶级的英雄气概。
16.在誓师大会上,战士们豪情万丈,决心视死如归,英勇杀敌。
17.江姐在敌人的严刑拷打面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
18.那些对共产主义事业忠贞不渝的革命志士,面对敌人的屠刀面不改色,视死如归。
19.李大钊同志为了革命事业,视死如归,从容就义。
20.面对敌人血淋淋的铡刀,刘胡兰从容不迫,视死如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