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兵马司 兵马司的意思
bīng

兵马司

简体兵马司
繁体兵馬司
拼音bīng mǎ sī
注音ㄅ一ㄥ ㄇㄚˇ ㄙ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īng,(1) 武器。【组词】: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不经过战斗而取得胜利)。(2) 战士,军队。【组词】: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见(指武装冲突)。(3) 与军事或战争有关事物的统称。【组词】:兵法。兵家。兵机。兵衅(战争的争端)。兵书。兵谏(进谏时以武力要挟,迫使必从)。兵荒马乱。兵贵神速。

mǎ,(1)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组词】: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2) 大。【组词】:马蜂。马勺。(3) 姓。

sī,(1) 主管,操作。【组词】: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司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司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司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组词】:人事司。(3) 视察。【例句】:司日月之长短。(4) 姓。

基本含义

指军事机构或军事管理部门。

兵马司的意思

兵马司 [bīng mǎ sī]

1. 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元代。

兵马司 引证解释

⒈ 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 元 代。 至元 九年改千户所为大都路兵马司, 明 沿设五城兵马司。 清 制同。参阅《元史·百官志六》。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你这狗才,不要慌,待我明日写一箇贴子,送到兵马司去,打断你的狗筋。”
清 俞正燮 《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宋 京师有警巡院,听讼,如 明 兵马司。”


国语词典

兵马司 [bīng mǎ sī]

⒈ 职官名。为明、清于京师设置的官署。职掌缉捕盗贼、疏理街道沟渠等事。


兵马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城兵马释义:“五城兵马司”的省称。
    • 2.
      五城御史司坊释义:指五城御史、五城兵马司及其属下十坊的监狱。五城御史,巡查京城内东、西、南、北、中五个地区的官。五城兵马司,指挥、掌管京城地区治安的官。坊,京城分区单位的名称。
    • 3.
      兵马司释义:官署名。专理京城捕盗及斗殴等事。始建于 元 代。至元 九年改千户所为大都路兵马司,明 沿设五城兵马司。清 制同。清 李渔《意中缘·卷帘》:“你这狗才,不要慌,待我明日写一箇贴子,送到兵马司去,打断你的狗筋。”清 俞正燮《癸巳存稿·碧云岩题名跋》:“宋 京师有警巡院,听讼,如 明 兵马司。”参阅《元史·百官志六》。
    • 4.
      吏目释义:古官名。元 于儒学提举司及各州设吏目为参佐官。明 之翰林院、太常寺、太医院,留守、安抚、招讨、市舶、盐课诸司及都指挥司、各长官司、各千户所、各州均有设置。清 唯太医院、五城兵马司及各州置之。其职除太医院吏目与医士类似外,其余或掌文书,或佐理刑狱及官署事务。《红楼梦》第八三回:“贾赦 道:‘方才风闻宫里头传了一个太医院御医,两个吏目去看病。’”《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新选 蘄州 吏目 随太爷 特来稟见。”
    • 5.
      说称释义:宣称。《元典章·刑部十九·禁宰杀》:“中都兵马司説称一十三局及城外南人常是夤夜宰牛隻。”
    • 6.
      贴子释义:⒈典押儿子。《南齐书·周颙传》:“亦有摧臂斮手,苟自残落,贩佣贴子,权赴急难。”⒉柬帖。清 李渔《意中缘·卷帘》:“待我明日写一个贴子送到兵马司去,打断你的狗筋。”⒊告示。王汶石《风雪之夜·大木匠》:“你,出个贴子吧!上头写明:是男是女,多大年纪,长胡子没长,穿的啥袄啥裤,几时出走。”⒋即贴子词。宋 张邦基《墨庄漫录》卷九:“翰苑岁供禁中立春、端午贴子,前后多矣,率多拟效旧语,故少新意。”参见“贴子词”。
    • 7.
      辕堂释义:军营辕门内的空地。蒲剧《旧宗图》第二场:“中军听令!吩咐兵马司辕堂扎队,传出有请。”
    • 8.
      马步院释义:旧时在马步军中设置的法庭、监狱一类的军法机关。《资治通鉴·后唐明宗天成四年》:“是日,大雾,殷 谓左右曰:‘吾昔从 孙儒 渡 淮,每杀不辜,多致兹异。马步院岂有寃死者乎?’”胡三省 注:“时诸镇皆有马步司,置狱院以鞫囚,今大藩亦有兵马司。”
兵马司是什么意思 兵马司读音 怎么读 兵马司,拼音是bīng mǎ sī,兵马司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兵马司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