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í,(1) 用布、纸、绸子或其他材料做成的标识,多是长方形或方形。【组词】:旗子。旗帜。旗号。旗舰。旗手。(2) 中国清代满族的军队编制和户口编制(共分八旗,后又建立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特指属于满族的。【例句】:旗人(满族人)。旗籍。旗袍。(3) 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相当于县。
tóu tou,(1) 人身体的最上部分或动物身体的最前的部分。【组词】:头骨。头脑。头脸(❶头和脸;❷指面貌;❸指面子,体面)。头角(jiǎo )(喻青年的气概或才华)。(2) 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组词】:留头。剃头。(3) 物体的顶端。【组词】:山头。笔头。两头尖。(4) 指事情的起点或端绪。【例句】:从头儿说起。头绪。(5) 物体的残余部分。【组词】:布头儿。(6) 以前,在前面的。【组词】:头三天。(7) 次序在前,第一。【组词】:头等。头生。(8) 首领。【组词】:头子。头目。(9) 方面。【例句】:他们是一头的。(10) 临,接近。【例句】:头睡觉先洗脸。(11) 量词,多指牲畜。【组词】:一头牛。(12) 表示约计、不定数量的词。【组词】:三头五百。(13) (tou)名词后缀(❶接于名词词根,如“木头”。❷接于动词词根,如“念头”。❸接于形容词词根,如“甜头儿”)。(14) (tou)方位词后缀(如“上头”。“里头”。“后头”。)
1. 旗帜的上部。
2. 队前掌旗的人。
3. 兵卒之长。
4. 以旗为编制单位的军队首领。
6. 旗人妇女之发髻。
⒈ 旗帜的上部。
引唐 李山甫 《兵后寻边》诗之二:“旗头指处见黄埃,万马横驰鶻翅迴。”
唐 韩偓 《边上看猎赠元戎》诗:“搜山闪闪旗头远,出树斑斑豹尾长。”
⒉ 队前掌旗的人。
引《宋史·仪卫志四》:“捧日队……旗头三人,枪手五人。”
⒊ 兵卒之长。
引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一:“韩 岳 兵尤精,常时於军中角其勇健者另为之籍。每旗头、押队闕,於所籍中又角其勇力出众者为之;将、副有闕,则於诸队旗头,押队内取之。”
明 冯梦龙 《智囊补·兵智·沉希仪》:“令曰:出某门。旗头即引诸军贸贸行。问旗头,旗头自不知。”
⒋ 以旗为编制单位的军队首领。
引李东山 《鲁王与小黄马》:“鲁王 就是蓝旗的旗头,把 清 家顶呱呱的大头子 僧格林沁 王爷,在 曹州府 杀了。”
原注:“鲁王,小名 任柱,号 任化邦,安徽 蒙城 小任家庄 人,为捻军后期的领袖。”
⒌ 旗人妇女之发髻。
引《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满洲嫁娶礼仪二则》:“新人登舆不衣礼服而著棉袍,不梳旗头,聚髮成髻,红巾盖之。”
⒈ 旗帜的顶端。
引唐·韩偓〈边上看猎赠元戎〉诗:「搜山闪闪旗头远,出树斑斑豹尾长。」
⒉ 掌旗的人。
引《宋史·卷一四六·仪卫志四》:「旗头三人,枪手五人,弓箭手二十人。」
近旗手
⒊ 旗人妇女的发髻,称为「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