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待 [yōu dài]
1. 给予良好的待遇;厚待。
例优待军烈属。
英[give preferential treatment to;]
优待 引证解释
⒈ 给予好的待遇,厚待。
引《三国志·吴志·顾邵传》:“年二十七,起家为 豫章 太守。下车祀先贤 徐孺子 之墓,优待其后。”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二:“禹偁 为翰林学士,上优待之,同列莫与比。”
鲁迅 《书信集·致母亲》:“动物是不能给他玩的,他有时优待,有时则要虐待。”
⒉ 好的待遇。
引王西彦 《古屋》第二部四:“一个人在大千世界里阅历得多了,得不到社会的优待,便心灰意冷起来。”
国语词典
优待 [yōu dài]
⒈ 给予优厚的待遇。
引《三国志·卷四二·蜀书·来敏传》:「而敏荆楚名族,东宫旧臣,特加优待,是故废而复起。」
《红楼梦·第三回》:「况又系妹丈致意,因此优待雨村,更又不同。」
近厚待 厚遇 宠遇 优遇
反薄待 怠慢 虐待 冷遇 苛待
优待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识擡举释义:指责别人不理解或不珍视自己对他的优待或礼遇。《封神演义》第七回:“这贱人不识抬举!朕着美人歌舞一回,与他取乐玩赏,反被他言三语四,许多话説。”《儒林外史》第一回:“你这都説的是甚么话!票子传着倒要去,帖子请着倒不去,这不是不识抬举了!”鲁迅《华盖集·并非闲话(三)》:“记得幼小时候住在故乡,每看见绅士将一点骗人的自以为所谓恩惠,颁给下等人,而下等人不大感谢时,则斥之曰‘不识抬举!’”
- 2.
中火释义:⒈途中午休用饭。《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日光将午,到一村镇。 江居 下了驴,走上一步,稟道:‘相公,该打中火了。’”《警世通言·宋小官团圆破毡笠》:“老爷优待他忒过分了,与他同坐同食;舟中还可混帐,到陆路中火歇宿,老爷也要存个体面。” 明 徐弘祖 《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二》:“再东盘北岭之南,三里,始见路旁餘薪爨灰,知为中火之地。”⒉中官。古官名。《左传·昭公十七年》“ 大曍氏 以龙纪” 孔颖达 疏引 汉 服虔 曰:“ 炎帝 以火名官……中官为中火。”
- 3.
乡养释义:古代官府给予在乡老人的优待。
- 4.
互惠释义:⒈互相给予好处。⒉国际法的一项原则。指国家之间根据协议相互给予彼此公民或组织以一定的对等的权利和待遇。当甲国给予乙国的公民、企业等以某种优待时,乙国亦应给甲国的公民、企业等以同等的待遇。
- 5.
亲待释义:亲近优待。
- 6.
从优释义:给予优待:价格从优。
- 7.
优借释义:⒈优待,借重。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晋 朝南渡,优借士族,故 江 南冠带,有才干者,擢为令僕已下尚书郎、中书舍人已上,典掌机要。”唐 孟棨《本事诗·情感》:“时 吒利 初立功,代宗 方优借。”⒉宽容,宽假。《资治通鉴·后周世宗显德二年》:“夏州 边镇,朝廷向来每加优借,府州 褊小,得失不繫重轻,且宜抚諭 彝兴,庶全大体。”宋 司马光《辞入对小殿札子》:“以臣劝君,其罪至大,緃陛下优借,而天威咫尺,恐陨越随之。”
- 8.
优免释义:准予豁免租赋、力役等,以示优待。
- 9.
优养释义:⒈宽容养护。⒉指厚待、优待。⒊谓享受优厚待遇。⒋娇生惯养。
- 10.
优假释义:⒈宽容;宽待。《后汉书·刘恺传》:“﹝愷﹞以当袭 般 爵,让与弟 宪,遁逃避封。久之,章和 中,有司奏请絶 愷 国,肃宗 美其义,特优假之。”宋 欧阳修《论逐路取人札子》:“西北之士,学业不及东南,当发解时,又十倍优假之,盖其初选已滥矣。”《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二十年》:“筠 自御史斥去,会 衢州 闕守,帝諭 秦檜 曰:‘臺諫无大过恶,当优假之以来言者。’”⒉优待照顾。《资治通鉴·唐玄宗开元七年》:“选人 宗元超 于吏部自言侍中 璟(宋璟)之叔父,冀得优假。”
- 11.
优复释义:给予优待,免除租赋、徭役。
- 12.
优宠释义:优待宠爱。
- 13.
优惠券释义:给持券人的某种特殊权利的优待券(如赊购物品或享受客人的优惠)
- 14.
优待释义:⒈优厚的待遇:受到优待。⒉给予好的待遇:优待烈军属。
- 15.
优属释义:优待和慰问烈、军属。隆星灿 《在菜园里》:“爸爸是乡上的优属委员,这几天他正忙着替军属帮工的事情。”
- 16.
优崇释义:⒈优待而尊崇之。⒉优厚。
- 17.
优恤释义:⒈见“优恤”。 ⒉亦作“优卹”。体恤,优待照顾。⒊特指从优抚恤。⒋多接济。
- 18.
优抚释义:指对烈属、军属、残疾军人等优待和抚恤:做好优抚工作。
- 19.
优旨释义:优待的诏命。 亦谓颁发优待之诏命。
- 20.
优礼释义:优待礼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