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里 [jì lǐ]
1. 标记里程。
记里 引证解释
⒈ 标记里程。
引清 顾汧 《塞外杂咏》之三:“记里无常疲渴久,乱山穷壑见人家。”
清 褚廷璋 《担炭行》:“关内有 黄厂,记里三舍半,山高多杼櫟,伐薪利用煅。”
记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土候释义:亦作“土堠”。 古代记里程的土堆。
- 2.
土圭释义:古代用以测日影、正四时和测度土地的器具。《周礼·地官·大司徒》:“以土圭之法,测土深,正日景,以求地中。”贾公彦 疏:“土圭尺有五寸,周公 摄政四年,欲求土中而营王城,故以土圭度日景之法测度也。度土之深,深谓日景长短之深也。”《文选·张衡<东京赋>》:“土圭测景,不缩不盈。”李善 注引 郑玄 曰:“土,度也;缩,短也;盈,长也。谓圭长一尺五寸,夏至之日,竖八尺表,日中而度之,圭影正等,天当中也。”《南史·宋纪上》:“长安 丰稔,帑藏盈积,帝先收其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及 秦始皇 玉璽送之都。”明
- 3.
大章车释义:即记里车。
- 4.
官堠释义:古代记里程的土墩。
- 5.
封堠释义:古代划分疆界和分程记里的土墩。
- 6.
彝器释义:古代宗庙常用的青铜祭器的总称。 如钟、鼎、尊、罍、俎、豆之属。《左传·襄公十九年》:“且夫大伐小,取其所得以作彝器。”杜预 注:“彝,常也。谓钟鼎为宗庙之常器。”《国语·楚语下》:“采服之仪,彝器之量。”韦昭 注:“彝,六彝;器,俎豆。”《汉书·五行志中之上》:“诸侯之封也,皆受明器於王室,故能荐彝器。”颜师古 注:“彝器,常可宝用之器也。”《资治通鉴·晋安帝义熙十三年》:“裕 收 秦 彝器、浑仪、土圭、记里鼓、指南车送诣 建康。”清 钱泳《履园丛话·艺能·铜匠》:“铸铜之法,三代 已备,鼎鐘彝器,制度各
- 7.
盐文化释义:公元13世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历经千难万险,双脚终于踏上中国这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 他激动地在自己的游记里这样描述:“在城市和海岸的中间地带,有许多盐场,生产大量的盐。”古老的西溪,一派生机盎然,它东倚黄海,有着85公里长的海岸线,沿海滩涂广阔、地势平坦,达到3万公顷;在清代中叶,东台的产盐量占全国总产盐量的四分之一。
- 8.
石堠释义:路旁记里的石堆。 亦泛指用作表识的石堆。
- 9.
记里释义:标记里程。
- 10.
记里堆释义:标示里程的土堆。 清 厉荃《事物异名录·郡邑下·堠》:“《丹铅总録》:‘王子年 云:禹 治水所穿凿处,皆有泥封记,使元熊升其上。此封堠之始。’按《北堂书钞》引《山海经》:‘黄帝 游幸天下,有记里鼓,道路有记里堆。’则堠起 黄帝,非始於 禹。”
- 11.
记里鼓释义:⒈计数里程之鼓。《隋书·元巖传》:“ 巖 卒之后, 蜀王 竟行其志,渐致非法,造浑天仪、司南车、记里鼓,凡所被服,拟於天子。”⒉比喻单调刻板的应酬之作。 清 王士禛 《渔洋诗话》卷上:“古人诗只取兴会超妙,不似后人章句,但作记里鼓也。”参见“ 记里车 ”。
- 12.
记里鼓车释义:见“记里车”。
- 13.
里堠释义:亦作“里候”。 古时道旁分程记里所设的土堆,犹今之里程碑。
- 14.
野堠释义:古代野外标记里程的土坛。元 周伯琦《纪行诗》:“市楼风策策,野堠雾冥冥。”
- 15.
铜浑仪释义:即浑天仪。宋 朱弁《曲洧旧闻》卷八:“元祐 四年三月己卯,铜浑仪新成,盖 苏子容 所造也,古谓之浑天仪。”亦省称“铜浑”。唐 骆宾王《秋晨同淄州毛司马秋九咏·秋云》:“南陆铜浑改,西郊玉叶轻。”陈熙晋 笺注引 戴祚《西征记》:“长安 南有灵臺,上有铜浑天仪。”唐 柳宗元《记里鼓赋》:“异铜浑之仪,亦可叙紫微之星次。”唐 王起《元日观上公献寿赋》:“岁移木德,春变铜浑,观上公之献寿。”参见“浑2天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