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注授 注授的意思
zhùshòu

注授

简体注授
繁体註授
拼音zhù shòu
注音ㄓㄨˋ ㄕㄡ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ù,(1) 灌进去。【组词】:注入。注射。大雨如注。(2) (精神、力量)集中在一点。【组词】:注视。注目。注意。(3) 用文字来解释词名。【组词】:注解。注释。注音。夹注。(4) 解释词句所用的文字。【例句】:注疏(注解和解释注解的文字的合称)。(5) 记载,登记。【组词】:注册。注销。(6) 赌博时所下金钱财物。【组词】:下注。赌注。(7) 量词,多用于款项或交易。【组词】:一注钱。

shòu,(1) 给,与。【组词】:授予。授权。授命。授奖。授旗。授衔。授意。(2) 教,传给。【组词】:授业。

基本含义

指教、传授知识。

注授的意思

注授 [zhù shòu]

1. 指职官铨选时的登记、授受。

注授 引证解释

⒈ 指职官铨选时的登记、授受。

宋 王谠 《唐语林·补遗一》:“自 唐 初并无县丞,诸司注授,勾留在京,纵有赴任者,不月餘必卒。”
《元典章·礼部四·伪学》:“蒙古 、色目人,愿试 汉 人南人科目,中选者加一等注授。”
《元史·拜住传》:“拜住 奏阁之,注授一依选格次第,吏无容姦。”


注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免选释义:宋 代铨选制的一项规定。 选人不经守选而直接赴吏部注授差遣,称“免选”。
    • 2.
      干堂释义:亦称“参堂”。宋 官员注授差遣的方式之一。京朝官若不经吏部注授差遣,而直接赴政事堂由宰相注授,谓之“干堂”。
    • 3.
      注选释义:⒈应试获选,注授官职。⒉犹注拟。
    • 4.
      牓阙释义:张榜明示官职的缺额。宋 周煇《清波别志》卷下:“銓曹吏匿闕,与选人为市。判吏部 赵及 奏:闕至即牓之。吏部牓闕自 及,始 熙寧 间也。”《宋史·选举志四》:“乱离以来,士大夫流徙,有徒跣而赴行在者。注授牓闕,姦弊日滋,寒士困苦,甚可悯焉。”
    • 5.
      考选释义:通过考查或考试选用人员。《宋史·选举志三》:“及两京皆置敦宗院,院皆置大、小学教授,立考选法,如《熙寧格》出官,所涖长贰或监司有二人任之,乃注授。”明 沉德符《野获编·词林·选庶吉士之始》:“今会试后,考选庶吉士,人谓始於 文皇帝 永乐 甲申科。”《儒林外史》第七回:“现今考选科、道在即,你我的资格都是有指望的。”孙中山《<民报>周年纪念演说词》:“考选本是 中国 始创的,可惜那制度不好,却被外国学去,改良之后,成了美制。”

注授(zhusho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注授是什么意思 注授读音 怎么读 注授,拼音是zhù shòu,注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注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