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 [hé tún]
1. 东方鲀的俗称。体内(主要是生殖腺、肝脏和血液)含有类似于箭毒的热稳定毒素。常见的有虫纹东方鲀( Fugu Vermicularis )、弓斑东方鲀( F.ocellatus )和暗色东方鲀( F.obscurus )。亦作鲀科鱼的俗称。
例正是河豚欲上时。——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英[fugu; puffer;]
河豚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河魨”。鱼名。体圆筒形,口小,牙愈合成牙板。背部黑绿色,腹部白色,鳍紫红色。肉味鲜美,肝脏、生殖腺及血液有剧毒,经处理后可食用。我国沿海和某些内河有出产。
引宋 苏轼 《惠崇春江晚景》诗之一:“蔞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元 王逢 《江边竹枝词》:“如刀江鱭白盈尺,不独河魨天下稀。”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食品有名》:“水之咸淡相交处产河豚。河豚,鱼类也,无鳞颊,常怒气满腹,形殊弗雅,然味极佳,煮治不精,则能杀人。”
鲁迅 《集外集拾遗·<无题>诗之一》:“岁暮何堪再惆悵,且持卮酒食河豚。”
国语词典
河豚 [hé tún]
⒈ 动物名。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鲀形目。口小腹大,无鳞,有棘刺,背淡苍色,腹白色,受惊扰则全身鼓胀。味甚美,但卵巢、内脏及血液含有剧毒,食用时若处理不慎,往往致死。
河豚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乌狼释义:河豚的别名。
- 2.
乌狼鲞释义:“乌狼鲞”是浙江宁波一带对河豚鱼干的俗称。
- 3.
吹肚鱼释义:河豚鱼的别名。
- 4.
嗔鱼释义:河豚鱼的别名。因触之鼓腹如发怒状,故名。
- 5.
探鱼释义:河豚鱼的别名。
- 6.
斑儿释义:小河豚的别名。
- 7.
斑子释义:⒈虎的别名。⒉指河豚。
- 8.
斑鱼释义:河豚的别名。
- 9.
玳瑁鱼释义:⒈金鲫鱼的一种。⒉河豚的别名。
- 10.
班鱼释义:形似河豚略小,背青色,有苍黑斑文。
- 11.
胡夷鱼释义:河豚的异名。
- 12.
腹腴释义:⒈鱼肚下的肥肉。 北魏 贾思勰《齐民要术·作鱼鲊》:“布鱼於瓮中,一行鱼,一行糝,以满为限,腹腴居上。”唐 杜甫《阌乡姜七少府设鲙戏赠长歌》:“偏劝腹腴愧年少,软炊香饭缘老翁。”宋 苏轼《四月十一日初食荔支》诗:“似开江鰩斫玉柱,更洗河豚烹腹腴。”陈三立《雪晴放舟题寄南昌乐群学舍诸子》诗:“笋蒲煮酒膾腹腴,羹芼薑橙餉鸡苏。”⒉比喻内地富饶之区。明 徐渭《代云南策问》:“其在高甲雋才,往往欲试利器,甘盘错,易险阻,叱羊肠者,顾以駢任腹腴,卧而了治。”清 钱谦益《兵使慈溪冯公进秩督学福建序》:“闽 之在海内,
- 13.
西施乳释义:河豚腹中肥白的膏状物。宋 赵彦卫 《云麓漫钞》卷五:“河豚腹胀而斑状甚丑,腹中有白曰訥,有肝曰脂,訥最甘肥, 吴 人甚珍之,目为西施乳。” 宋 薛季宣 《河豚》诗:“西施乳嫩可奴酪,马肝得酒尤珍良。”
- 14.
豚鱼释义:⒈豚和鱼。多比喻微贱之物。⒉河豚鱼。
- 15.
贩鲜释义:贩卖鱼虾之类。元 薛兰英 薛惠英《苏台竹枝词》之六:“早起腥风满城市,郎从海口贩鲜回。”清 朱彝尊《探春慢·河豚》词:“晓日孤帆,腥风一翦,贩鲜江市船小。”
- 16.
逐夷释义:⒈即鱁鮧,河豚肉。 ⒉腌鱼肠。
- 17.
鯸鮧释义:河豚。
- 18.
鯸鲐释义:河豚的别名。
- 19.
鰗鮧释义:河豚的别名。 见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鳞四·河豚》。
- 20.
鱼虎释义:⒈水鸟名。产江淮间,大者名翠鸟,小者名翠碧。一名鱼师,一名鱼狗。能捕食鱼,故名。⒉鱼名。又名泡鱼。形似河豚,背扁而褐,腹圆而白,体面有刺,遇敌则腹胀刺立以自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