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司空 大司空的意思
kōng

大司空

简体大司空
繁体
拼音dà sī kōng
注音ㄉㄚˋ ㄙ ㄎㄨㄥ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sī,(1) 主管,操作。【组词】:司法。司机。司令。司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司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司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司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司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组词】:人事司。(3) 视察。【例句】:司日月之长短。(4) 姓。

kōng kòng kǒng,(1) 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例句】:空洞(a.没有内容的;b.物体内部的窟窿)。空泛。空话。空旷。空乏。空空如也。空前绝后。凭空(无根据)。真空(没有任何东西)。(2) 没有结果的,白白地。【例句】:空跑了一趟。空口无凭。(3) 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组词】:空军。空气。空投。空运。(1) 使空,腾出来。【组词】:空一个格。空出一间房来。(2) 闲着,没被利用的。【组词】:空白。空地。空额。空房。空缺。(3) 亏欠。【组词】:亏空。 ◎ 古同“孔”,洞。

基本含义

指对政治事务有很高的才能和经验的人。

大司空的意思

大司空 [dà sī kōng]

1. 官名。春秋晋有大司空,主司土木。汉成帝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哀帝时曾复旧称,后再改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成为共同负责最高国务的长官。东汉以后但称司空。明清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大司空 引证解释

⒈ 官名。 春秋 晋 有大司空,主司土木。 汉成帝 时,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 哀帝 时曾复旧称,后再改为大司空,与大司徒、大司马并称三公,成为共同负责最高国务的长官。 东汉 以后但称司空。 明 清 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

明 李攀龙 《上朱大司空》诗:“河堤使者大司空,兼领中丞节制同。”


国语词典

大司空 [dà sī kōng]

⒈ 职官名。周代为掌工程之官,汉代则为三公之一,后世沿用以称工部尚书。


大司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公释义:古代辅佐皇帝的最高官职。周朝为太师、太傅、太保。西汉为丞相(大司徒)、太尉(大司马)、御史大夫(大司空)。魏晋后三公多无实权,为荣誉职。明清恢复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也为荣誉衔。
    • 2.
      三官释义:⒈古代三种官的合称。 指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礼记·王制》:“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斋戒受质,百官各以其成,质於三官。”《左传·昭公四年》:“使三官书之,吾子为司徒,实书名;夫子为司马,与工正,书服;孟孙 为司空,以书勋。”《孔子家语·正论》:“于奚 辞,请曲悬之乐,繁缨以朝,许之,书在三官。”王肃 注:“司徒书名,司马书服,司空书勋也。”⒉古代三种官的合称。军队中执掌鼓、金、旗以发布军令的三种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进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
    • 3.
      九傧释义:同“九宾”。 《隋书·礼仪志三》:“既至,大司空设九儐以致馆。”
    • 4.
      任职相释义:谓称职的宰相。 《后汉书·杜林传》:“﹝ 杜林 ﹞代 朱浮 为大司空,博雅多通,称为任职相。”《后汉书·陈宠传》:“﹝ 永元 ﹞十六年,代 徐防 为司空。宠 虽传法律,而兼通经书,奏议温粹,号为任职相。”宋 杨伯嵒《臆乘·宰相称号》:“史传载居相位姸丑之称。如:汉 袁盎 呼 申屠嘉 曰愚相,公孙弘 赞曰儒相,田千秋 曰车丞相,张苍 赞曰名相,翟方进 曰通明相,后汉 杜林 曰任职相。”
    • 5.
      司空释义:⒈西周开始设置的中央官吏名。掌管全国水利土木等工程。西汉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后世用作工部尚书的别称。⒉复姓。
    • 6.
      志同道合释义:志向相同,道路一致。形容彼此理想、志趣相合。明归有光《题仕履重光册》:“大司寇箬(ruò)溪顾公、大司空南坦刘公,方与石翁为湖南社会,志同道合,其称许之固宜。”
    • 7.
      放命释义:逆命,违命。《汉书·傅喜传》:“高武侯 喜 无功而封,内怀不忠,附下罔上,与故大司空 丹 同心背畔,放命圮族,亏损德化。”《魏书·皮喜传》:“往年 氐 羌 放命,侵窃边戍。”参见“方命”。
    • 8.
      朝宗释义:⒈古代诸侯春、夏朝见天子。后泛称臣下朝见帝王。《周礼·春官·大宗伯》:“春见曰朝,夏见曰宗,秋见曰覲,冬见曰遇。”唐 李舟《为崔大夫请入奏表》:“将临元会之期,倍切朝宗之恋。”宋 陆游《福建到任谢表》:“咸造在廷,甫遂朝宗之愿。”明 李攀龙《上朱大司空》诗:“转餉十年军国壮,朝宗万里帝图雄。”⒉指下属进见长官。晋 陶潜《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太傅 河南 褚裒,简穆有器识,时为 豫章 太守,出朝宗 亮(庾亮)。”⒊比喻小水流注大水。《书·禹贡》:“江 汉 朝宗于海。”孔颖达 疏:“朝宗是人事之名
    • 9.
      案治释义:查办。 《史记·李斯列传》:“赵高 案治 李斯,李斯 拘执束缚,居囹圄中。”《汉书·何武传》:“元始 三年,吕宽 等事起。时大司空 甄丰 承 莽 风指,遣使者乘传案治党与,连引诸所欲杀。”
    • 10.
      正议释义:⒈公正的言论。《左传·昭公三年》:“二子曰:‘吾不可以正议而自与也。’”《汉书·朱博传》:“初,哀帝 祖母 定陶太后 欲求称尊号,太后从弟 傅喜 为大司马,与丞相 孔光、大司空 师丹,共持正议。”宋 司马光《论横山疏》:“邻人窃己之财,己以正议责之可也。”章炳麟《序<革命军>》:“然自 乾隆 以往,尚有 吕留良、曾静、齐周华 等持正议以振聋俗,自尔遂寂泊无所闻。”⒉谓秉正发表议论。《后汉书·翟酺传》:“朝臣在位,莫肯正议,翕翕訾訾,更相佐附。”《三国志·魏志·张邈传》:“袁绍 既为盟主,有骄矜色,邈 正议
    • 11.
      赞命释义:⒈帮助传达主人旨意的人。《仪礼·士冠礼》:“宰自右,少退赞命。”郑玄 注:“赞,佐也。命,告也。佐主人告所以筮也。”⒉谓受天命辅佐天子。《汉书·儒林传·张山拊》:“大司空 朱邑、右扶风 翁归 德茂夭年,孝宣皇帝 愍册厚赐,赞命之臣靡不激扬。”
    • 12.
      遭历释义:⒈遭逢;遭受。夏衍《杀人的与活人的》:“作为一个‘美国人’之后才在电气工学界发挥了超人入圣之天才的 史坦因美兹,在他的祖国 波兰 是遭历过惨淡的经历的。”⒉指亲身经历过或遭受过的事。明 汤显祖《<大司空心吾张公年谱>序》:“顾前后遭歷,未尝不险以阻。”叶圣陶《孤独》:“对于近时的遭历,便比较浮浅一点。”
    • 13.
      都匠释义:大匠。水利、土木等工程的技术总监。《管子·度地》:“乃取水左右各一人,使为都匠水工。”尹知章 注:“为水工之都匠。”《汉书·王莽传下》:“赐治庙者司徒、大司空钱各千万,侍中、中常侍以下皆封。封都匠 仇延 为 邯淡里 附城。”颜师古 注:“都匠,大匠也。”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晋 泰始 三年五月,武帝 遣监运太中大夫 赵国、都匠中郎将 河东 乐世,帅众五千餘人,修治 河 滩。”
    • 14.
      金印紫绶释义: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 古代相国、丞相、太尉、大司空、太傅、太师、太保、前后左右将军及六宫后妃所掌。后代指高官显爵。
    • 15.
      金水释义:⒈五行生克,金生水。后以喻交情深厚。《汉书·王莽传上》:“有詔遣大司徒、大司空策告宗庙,杂加卜筮,皆曰:‘兆遇金水王相,卦遇父母得位,所谓“康强”之占,“逢吉”之符也。’”颜师古 注引 孟康 曰:“金水相生也。”北齐 魏收《月下秋宴》诗:“良交契金水,上客慰萱苏。”⒉金星与水星。南朝 梁 陆倕《新刻漏铭》:“以为星火谬中,金水违用。”⒊水名。在今 河南省 郑州市。元 无名氏《贾氏说林》:“子产 死,家无餘财,子不能葬。国人哀之,丈夫舍玦珮,妇人舍珠玉以賻之,金银珠宝不可胜计。其子不受,自负土葬于 邢山。
大司空是什么意思 大司空读音 怎么读 大司空,拼音是dà sī kōng,大司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司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