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秘 [biàn mì]
1. 大便干燥干硬不正常,排泄困难的症状。
英[irregularity; constipation;]
便秘 引证解释
⒈ 大便困难而次数少,粪便干燥。多由消化道疾病引起。
国语词典
便秘 [biàn mì]
⒈ 因粪便在大肠的时间停留过长,致大量干硬粪便堆积在降结肠,造成大便不畅,称为「便秘」。
反腹泻 泻肚
便秘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五秘释义:物种便秘的总称,常见病因是肠胃虚弱,风寒湿热乘之。
- 2.
便闭释义:即便秘。
- 3.
内热释义:中医指由阴虚或阳盛而导致的病理现象,患者有心烦、口渴、便秘、口舌生疮等症候。
- 4.
加益康释义:一种药物,—助消化通便、防治便秘,排毒清肠。
- 5.
化源释义:⒈教化的本源。 唐 韩愈《顺宗实录五》:“昭室化源,发扬大号。”唐 李翱《再请停率修寺观钱状》:“其论释氏之害於人者,尚列为高等,冀感悟圣明,岂不欲发明化源,抑絶小道。”《旧唐书·李绛传》:“陛下思广天聪,亲览国史,垂意精颐,鉴於化源,实天下幸甚。”⒉指掌教化之位。《旧唐书·李渤传》:“若言不行,计不从,顺奉身速退,不宜尸素於化源。”⒊中医学指六气的生化之源。《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太阳病中>》“炙甘草汤方”集解引 张璐 曰:“津液枯槁之人,宜预防二便秘濇之虞,麦冬、生地溥滋膀胱之化源。”《医宗金鉴
- 6.
化热释义:外感表症传里所表现的热性病变。风、寒、燥、湿等外邪侵入人体后,在初期阶段,多有恶寒、苔薄白等表寒症状;如病邪传入气分以后,则出现不恶寒反恶热、口渴唇干、心烦、便秘、尿赤、舌红苔黄、脉数等症,显示病邪化热入里。
- 7.
大便不通释义:俗称便秘。是指人体在精神影响下或者饮食问题所导致排便困难。
- 8.
大便难释义:大便秘结,排便困难。
- 9.
实火释义:中医名词。指邪火盛实的一种病理现象。临床表现为高热、狂躁、昏瞀、抽搐等。随病邪所在脏腑之不同,症状也各不相同。如肝火旺盛,表现为头痛目赤;胃火旺盛,可见牙龈肿痛,大便秘结等。
- 10.
松脂丸释义:药名,主治心下痞硬,大便秘结。
- 11.
气闭释义:气闭在中医中大概有三处代指,指病机之气闭、癃闭证型之一和便秘证型之一。
- 12.
渲郁汤释义:一剂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排泄不畅引起的便秘、口臭、肥胖、痤疮、黄褐斑等症有很好的调理治疗作用。
- 13.
热症释义:热病。中医常指发热、口渴、舌红、便秘、烦躁不安、脉搏快等综合症状。《醒世恒言·薛录事鱼服证仙》:“当下 少府 在山中行得正闷,况又患着热症的,忽见这片 沱江,浩浩荡荡,真个秋水长天一色,自然觉得清凉,直透骨髓。”郭沫若《我的童年》第三篇六:“王 家遣人来报说五嫂也患着热症很危险。五嫂的热症,我想来也怕是肠伤寒罢?”
- 14.
猪瘟释义:由滤过性病毒引起的猪的一种热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是高烧、寒战、不食、有眼屎、皮肤上有小红点、指压不退、便秘、腹泻等。暴发性的常突然死亡。春季注射猪瘟疫苗可预防。
- 15.
结症释义:中医指食物梗阻、消化不良、便秘等症。
- 16.
肠秘释义:便秘。
- 17.
脱肛释义:通常指直肠从肛门脱出。长期的便秘、腹泻、痔疮等都能引起脱肛。
- 18.
脾约释义:病名,便秘的一种。指脾虚津少,肠液枯燥以致大便艰涩难出的病证。
- 19.
通便释义:⒈治疗便秘,使大便通畅。⒉中医用于某些实证的治法之一。
- 20.
青饼子释义:一种药名,主治小儿内积实热,外冒风邪,遂作急惊,遍身壮热,筋脉抽掣,涎潮壅盛,目睛上视,牙关紧急,大小便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