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丁丑释义:六十甲子的第十四位元丰七年六月丁丑。--宋.苏轼《石钟山记》
- 2.
井里释义:⒈乡里。古代同井而成里,故称。《荀子·大略》:“和 之璧,井里之厥也。”杨倞 注:“井里,里名。”宋 陈亮《祭卢钦叔母夫人文》:“閫内之懿,闻於井里。”《捻军史料丛刊·军情·同治七年闰四夏月十七日》:“众志成城,保卫井里。”⒉里巷。清 黄景仁《岁暮篇》诗:“更闻井里喧,索逋百不让。”清 姚莹《游榄山记》:“吾始见此乡井里晏如。”
- 3.
伏龟释义:传说中俯伏在松树下的神龟,为松树之精所化。 《淮南子·说山训》:“千年之松,下有茯苓,上有兔丝;上有丛蓍,下有伏龟。”唐 李商隐《高松》诗:“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朱鹤龄 注引《嵩山记》:“嵩高山 有大松树,或百岁,或千岁,其精变为青牛,为伏龟,採食其实得长生。”
- 4.
元丰释义:⒈宋神宗赵顼年号。⒉元丰七年六月丁丑,余自 齐安舟行适 临汝。(元丰七年,公元1084年。)--宋.苏轼《石钟山记》
- 5.
关通释义:⒈贯通;连通。汉 王充《论衡·感虚》:“夫 雍门子 能动 孟尝 之心,不能感 孟尝 衣者,衣不知惻怛,不以人心相关通也。”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踰庵以西,有大石当溪中,嵌空如室,激水横行,声若雷轰,而室下石窍关通,积水澄碧,题之曰 龙渊。”⒉禀报,传达。《三国志·蜀志·先主传》:“璋(刘璋)敕关戍诸将文书勿復关通 先主。”⒊勾结;串通。《梁书·谢览传》:“览 未到郡,睦之 子弟来迎,览 逐去其船,杖吏为通者。自是 睦之 家杜门不出,不敢与公私关通。”元 张光祖《言行龟鉴·德行》:“籍其家,得士大夫书
- 6.
回视释义:回顾,回头看。宋 苏轼《答李端叔书》:“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明 李东阳《寿舅氏刘公八十诗序》:“回视曩昔,同年而生,并命而出。”清 姚鼐《登泰山记》:“回视 日观 以西峯,或得日或否。”
- 7.
峭绝释义:⒈陡削耸立。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洛水》:“城在 川 北源上,高二十丈,南北东三箱,天险峭絶。”《新唐书·南蛮传下·扶南》:“居山穴,四面峭絶,人莫得至。”清 刘大櫆《游黄山记》:“石洞方广可三丈,左壁峭絶直出。”⒉形容性格严正。宋 叶适《<东溪先生集>序》:“庆元 元年,还至 南徐州,病甚,腰膂不能据身,脉乍有乍无,神将离形,犹峭絶凛立,谆谆皆仁义语。”
- 8.
庐冢释义:⒈也作庐墓。古时为了表示孝顺父母或尊敬师长,在他们死后的服丧期,为守护坟墓而盖的屋舍,叫做庐冢。庐,屋舍,冢,坟墓。⒉褒之庐冢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9.
戊申释义:六十甲的第四十五位戊申晦。 (此指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二十九日。)--清.姚鼐《登泰山记》
- 10.
扳援释义:⒈攀附;依附。汉 严忌《哀时命》:“往者不可扳援兮,徠者不可与期。”唐 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近年牛医儿,城社更扳援。”宋 曾巩《谢中书舍人表》:“无因缘毫髮之扳援,有积累丘山之忌嫉。”清 唐甄《潜书·尚治》:“讲学必树党,树党必争进退,使学者扳援奔趋而失其本心。”⒉攀着他物向上或向前。唐 陆龟蒙《蟹志》:“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焉尔,然后扳援越軼,遯而去者十六七。”宋 苏辙《许州留别顿主簿》诗:“归路逢僧蹔容与,登山无力强扳援。”明 方孝孺《游清泉山记》:“纵偶登之,手疲於扳援
- 11.
无射释义:⒈钟名,周景王时所铸。 ⒉周景王之无射也。--宋.苏轼《石钟山记》
- 12.
木假山释义:宋 苏洵《木假山记》:“木之生……其最幸者漂沉汩没於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而其激射啮食之餘或髣髴於山者,则为好事者取去强之以为山。”后世有用特殊形状的枯树根堆迭而成的假山,亦谓之“木假山”。明 谢肇淛《五杂俎·地部一》:“余在 德平 葛尚宝 园,见木假山一座,巖洞峰峦,皆木头叠成,不用片石抔土也。余……笑谓 葛君:‘岁久而朽,奈何?’答曰:‘此土中之根,非百年不朽也。’”
- 13.
杏花村释义:⒈唐 杜牧《清明》诗:“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后因以“杏花村”泛指卖酒处。宋 周邦彦《满庭芳·忆钱唐》词:“酒旗渔市,冷落杏花村。”元 东湖散人《春日田园杂兴》诗:“小雨杏花村问酒,澹烟杨柳巷巾车。”明 高启《五禽言和张水部》:“提胡芦,趣沽酒,杏花村中媪家有。”郁达夫《临平登山记》:“在一条丁字路的转弯角前,并且还有一家青帘摇漾的杏花村--是酒家的雅号,本名仿佛是聚贤楼。”亦省称“杏村”。清 孙枝蔚《落花》诗:“杏村惟见酒旗摇,一去繁华不可招。”⒉地名。因村多杏花,故称。在今 安徽省 贵池
- 14.
泐灭释义:指碑文因年久风化而剥蚀消失。宋 沉辽《三游山记》:“观 杜牧之 与 张公子 题名,字颇泐灭。”
- 15.
洞主释义:⒈古代南方少数民族部落首领。 《陈书·周迪传》:“琳 至 湓城,新吴 洞主 余孝顷 举兵应 琳。”唐 王建《送流人》诗:“水国山魈引,蛮乡洞主留。”秦牧《艺海拾贝·鹦鹉与蝴蝶鸟》:“它讲的是古代一个勇敢的青年猎手和一个美丽姑娘的故事,他们互相热爱着,却受到凶恶的洞主抢婚迫害。”⒉唐 宋 时对设在名山胜地的书院中主持教授者称山长或院长。地以洞名者或称洞主。宋 陈舜俞《庐山记·叙山南》:“南唐 昇元 中,因洞(白鹿洞)建学馆,置田以给诸生,学者大集。以国子监九经 李善道 为洞主,以主教授。”
- 16.
漂沉释义:⒈亦作“漂沉”。漂泊沉沦。唐 白居易《初入峡有感》诗:“自古漂沉人,岂尽非君子。”⒉沉埋;淹没。宋 苏洵《木假山记》:“漂沉汩没於湍沙之间,不知其几百年。”清 唐孙华《大雨叹》诗:“近得 江 南信,漂沉遍 三吴。”⒊升沉。唐 元稹《春》诗:“漂沉随坏芥,荣茂委苍穹。”
- 17.
漫灭释义:⒈磨灭,模糊难辨。《后汉书·文苑传·祢衡》:“﹝ 禰衡 ﹞始达 潁川,乃阴怀一刺,既而无所之适,至於刺字漫灭。”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距洞百餘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清 周亮工《老仆叹》诗:“老僕怀书字漫灭,长跪视人人不接。”鲁迅《<嵇康集>跋》:“今於原字校佳及义得两通者,仍依原钞,用存其旧。其漫灭不可辨认者,则从校人,可惋惜也。”⒉埋没。宋 苏辙《私试进士策问》之二七:“《易》、《诗》、《书》皆立学官,《春秋》虽不用,而其书亦不废。惟大《乐》沦弃,漫灭无文。”清 顾炎
- 18.
烽警释义:报警的烽火,亦借指战乱。南朝 梁 任孝恭《答魏初和移文》:“輒勒缘边境屯戍,各息烽警。旌旗昼卷,刁斗夜停。”宋 文莹《玉壶清话》卷八:“臣解秩时实无烽警。”清 姚莹《游揽山记》:“及来 广州,值海盗内躪,烽警日闻,足不出者一年。”
- 19.
班剥释义:色彩错杂貌。 班,通“斑”。清 戴名世《游烂柯山记》:“寺门古樟四株,中二株犹奇,蔦萝蔓引,苔蘚班剥,荫蔽数亩。”清 宣鼎《夜雨秋灯录·古剑头》:“偶游 扬州 市上,见骨董家在古铁一方,苔花班剥,隐有篆文。”
- 20.
碧虚上监释义:传说中仙人 董奉 的尊号。宋 陈舜俞《庐山记》卷二:“﹝ 董奉 ﹞后居 庐山,治人之疾,不取貲币,使愈者植杏五株,数年鬱茂成林。奉 乃作仓廩,宣言:‘人买杏者,不须来报,但一器杏偿一器稻。’人有欺者,猛兽輒逐之。所积稻復以施人。后上昇,号 碧虚上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