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悬 [dào xuán]
1. 头向下脚向上地悬挂着。
例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孟子·公孙丑上》
英[ be in sore straits as hanging by the feet; ]
2. 比喻处境非常困苦危急。
例解民倒悬。
倒悬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倒县”。
⒉ 指人头脚倒置地或物上下倒置地悬挂着。
引《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后汉书·刘焉传》:“从事 广汉 王累 自倒悬於州门以諫。”
清 蒋一葵 《长安客话·仙人洞》:“近门有大石鐘,倒悬其上,门之内深黑,则人不敢入矣。”
曹禺 《北京人》第三幕:“墙角倒悬的那张七弦琴,琴上的套子,不知拿去作了什么。”
⒊ 指把人或物倒挂起来。
引清 昭槤 《啸亭杂录·诛伍拉纳》:“伍制军 拉纳,继 福文襄 督 闽,惟以贪酷用事,至倒悬县令以索贿。”
《明史·海瑞传》:“宗宪 子过 淳安,怒驛吏,倒悬之。”
⒋ 亦以人之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或危急,以家庭用具之倒挂比喻极其贫困。
引《后汉书·张玄传》:“明公总天下威重,握六师之要,若於中坐酒酣,鸣金鼓,整行阵,召军正执有罪者诛之,引兵还屯都亭,以次翦除中官,解天下之倒县,报海内之怨毒,然后显用隐逸忠正之士,则 边章 之徒宛转股掌之上矣。”
《三国志·吴志·陆抗传》:“若敌汎舟顺流,舳艫千里,星奔电迈,俄然行至,非可恃援他部以救倒县也。”
唐 杜甫 《闻斛斯六官未归》诗:“本卖文为活,翻令室倒悬。”
《金瓶梅词话》第一回:“黎民失业,百姓倒悬。”
清 孙枝蔚 《贫士》诗:“亦有亲与故,其室皆倒悬。”
⒌ 鸟名。寒号虫的别称。也叫鹖旦。
国语词典
倒悬 [dào xuán]
⒈ 缚住人的双足并将之倒挂,使脸部朝下。比喻处境极为艰苦。
引《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世,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
《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吕蒙传》:「彼方首尾倒悬,救死不给,岂有余力复营此哉?」
倒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解释义:⒈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汉 枚乘《七发》:“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明 李贽《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⒉不能解救;不能和解。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柳青《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⒊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
- 2.
乐战释义:⒈乐于作战;好战。《庄子·徐无鬼》:“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淮南子·兵略训》:“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驰雷霆而饰怒,义在胜残;命貔虎以擢征,吾非乐战。”宋 王禹偁《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朕首举义师,力平多垒,事非乐战,义解倒悬。”⒉犹死战。《史记·楚世家》:“楚 倍 秦,秦 且率诸侯伐 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飭士卒,得一乐战。”《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今坐守穷城,终於困弊,臣等愿得一出乐战,而陛下每抑之,此为坐自摧败也。”
- 3.
事半功倍释义:《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 4.
倒县释义:见“倒悬”。
- 5.
倒垂释义:⒈指物体倒悬着垂下。北周 庾信《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唐 柳宗元《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连山倒垂,万象在下,浮空泛景,荡若无外。”⒉指人头朝下脚朝上地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宋 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朝廷当此之际,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国家累卵之危,岂暇必俟三年然后改之哉!”宋 岳飞《谢讲和赦表》:“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⒊倒挂着下缒。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黄连花》:“其一枝生絶壁间,募人悬絙倒垂取之,重至三两。
- 6.
倒悬之患释义: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 7.
倒悬之苦释义: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
- 8.
倒悬之危释义: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9.
倒悬之急释义: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10.
内垂门释义:旧时富家宅院,内院院门一般有雕刻的垂花倒悬于门额两侧,门上边盖有宫殿式的小屋顶,称“内垂门”。
- 11.
到悬释义:倒悬,倒挂。
- 12.
含哺释义:⒈同“含哺”。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纯白在胸,机心不生。含餔而熙,鼓腹而游。”《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要将那,天下苍生解倒悬,那一时,童子含餔歌舞日。”参见“含哺”。⒉口衔食物。形容人民生活安乐。
- 13.
地泽林释义:君王无道民倒悬,常想拨云见青天,幸逢明主施仁政,重又安居乐自然。
- 14.
失政释义:政治混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卫 人归 卫姬 於 晋,乃释 卫侯。君子是以知 平公 之失政也。”《后汉书·皇甫嵩传》:“嵩 从子 酈 时在军中,説 嵩 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 宣和 失政,奸佞专权,延至 靖康,金 虏凌城。”
- 15.
头朝下释义:倒悬。谓受苦。
- 16.
寒号虫释义:又名“鶡鴠”。动物名。外形如蝙蝠而大。冬眠于岩穴中。睡时倒悬其体。食甘蔗和芭蕉等的汁液。
- 17.
悬解释义:⒈谓解除束缚。晋 左思《吴都赋》:“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⒉犹了悟。《太平广记》卷七二引 唐 张读《宣室志·袁隐居》:“校其年月日,亦符九十三之数,岂非悬解之妙手乎?”《旧唐书·方伎传·神秀》:“吾度人多矣,至於悬解圆照,无先汝者。”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引》:“其特见罔弗厌余衷,而微辞眇论,亦间有未易悬解者。”⒊犹言解倒悬。谓在困境中得救。《后汉书·王允传论》:“若 王允 之推 董卓
- 18.
明楼释义:⒈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楼。楼中立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明楼前有石几筵。清 顾炎武《再谒孝陵》诗:“突兀明楼峙,呀庨御殿开。”《清史稿·礼志五》:“咸丰 元年謁 东陵 ……入门皆由左,至明楼前行礼。”⒉碉楼。旧时北方乡居,楼房盖瓦者为暗楼;上层作雉堞形,供候望侦伺用者,称为明楼。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有人使童子登三层明楼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常守福,矫捷絶伦。少时尝见其以两足挂明楼雉堞上,倒悬而扫砖綫之雪,四围皆净。”
- 19.
朝使释义:⒈朝廷派出的使者。 唐 王梵志《朝使来相过》诗:“朝使来相过,设食因盃酌。”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卢师山》:“一朝魃鬼走平川,万姓嗷嗷朝使宣。谁为吾民解倒悬,童子应命登法筵。”⒉方国向中央政府朝贺的使者。唐 张籍《送新罗使》诗:“万里为朝使,离家今几年?”宋 吴自牧《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如朝使入朝辞,赐宴饯行,仍赐马匹银帛,礼物甚盛。”
- 20.
民悬释义:谓人民的疾苦。 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太平天囯 洪秀全《述志》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
倒悬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解释义:⒈不能解开;不能分开。《楚辞·九章·哀郢》:“心絓结而不解兮,思蹇产而不释。”汉 枚乘《七发》:“楚苗 之食,安胡之飰,摶之不解,一啜而散。”明 李贽《过桃园谒三义祠》诗:“谁识 桃园 三结义,黄金不解结同心。”⒉不能解救;不能和解。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向使 郭隗 倒悬而王不解,临难而王不拯,则士亦将高翔远引。”柳青《狠透铁》:“有时甚至因為正直更被一部分人深恶痛绝,好象结了不解之仇。”⒊不止;不罢休。《汉书·五行志上》:“归狱不解,兹谓追非,厥水寒,杀人。”颜师古 注引 张晏 曰:“谓释有罪之人
- 2.
乐战释义:⒈乐于作战;好战。《庄子·徐无鬼》:“勇敢之士奋患,兵革之士乐战。”《淮南子·兵略训》:“将充勇而轻敌,卒果敢而乐战。”唐 司空图《复安南碑》:“驰雷霆而饰怒,义在胜残;命貔虎以擢征,吾非乐战。”宋 王禹偁《拟拜屈突通为兵部尚书制》:“朕首举义师,力平多垒,事非乐战,义解倒悬。”⒉犹死战。《史记·楚世家》:“楚 倍 秦,秦 且率诸侯伐 楚,争一旦之命。愿王之飭士卒,得一乐战。”《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元年》:“今坐守穷城,终於困弊,臣等愿得一出乐战,而陛下每抑之,此为坐自摧败也。”
- 3.
事半功倍释义:《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故事半古之人,功必倍之,惟此时为然。” 形容费力小,收效大。
- 4.
倒县释义:见“倒悬”。
- 5.
倒垂释义:⒈指物体倒悬着垂下。北周 庾信《北园新斋成应赵王教》诗:“月悬唯返照,莲开长倒垂。”唐 柳宗元《陪永州崔使君游宴南池序》:“连山倒垂,万象在下,浮空泛景,荡若无外。”⒉指人头朝下脚朝上地被倒挂,比喻处境极其困苦危急。宋 司马光《乞去新法之病民伤国者疏》:“朝廷当此之际,解兆民倒垂之急,救国家累卵之危,岂暇必俟三年然后改之哉!”宋 岳飞《谢讲和赦表》:“图暂安而解倒垂,犹之可也;顾长虑而尊中国,岂其然乎!”⒊倒挂着下缒。清 王士禛《池北偶谈·谈异七·黄连花》:“其一枝生絶壁间,募人悬絙倒垂取之,重至三两。
- 6.
倒悬之患释义:倒悬:头向下、脚向上悬挂着。比喻极其艰难、危险的困境。
- 7.
倒悬之苦释义: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同“倒悬之急”。
- 8.
倒悬之危释义: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9.
倒悬之急释义:倒悬:象人被倒挂着一样。 比喻处境极端困难。
- 10.
内垂门释义:旧时富家宅院,内院院门一般有雕刻的垂花倒悬于门额两侧,门上边盖有宫殿式的小屋顶,称“内垂门”。
- 11.
到悬释义:倒悬,倒挂。
- 12.
含哺释义:⒈同“含哺”。 晋葛洪《抱朴子·诘鲍》:“纯白在胸,机心不生。含餔而熙,鼓腹而游。”《晚清文学丛钞·说唱文学·论语齐景公待孔子五章弹词》:“要将那,天下苍生解倒悬,那一时,童子含餔歌舞日。”参见“含哺”。⒉口衔食物。形容人民生活安乐。
- 13.
地泽林释义:君王无道民倒悬,常想拨云见青天,幸逢明主施仁政,重又安居乐自然。
- 14.
失政释义:政治混乱。《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卫 人归 卫姬 於 晋,乃释 卫侯。君子是以知 平公 之失政也。”《后汉书·皇甫嵩传》:“嵩 从子 酈 时在军中,説 嵩 曰:‘本朝失政,天下倒悬。’”《京本通俗小说·冯玉梅团圆》:“只为 宣和 失政,奸佞专权,延至 靖康,金 虏凌城。”
- 15.
头朝下释义:倒悬。谓受苦。
- 16.
寒号虫释义:又名“鶡鴠”。动物名。外形如蝙蝠而大。冬眠于岩穴中。睡时倒悬其体。食甘蔗和芭蕉等的汁液。
- 17.
悬解释义:⒈谓解除束缚。晋 左思《吴都赋》:“否泰之相背也,亦犹帝之悬解,而与桎梏疏属也。”⒉犹了悟。《太平广记》卷七二引 唐 张读《宣室志·袁隐居》:“校其年月日,亦符九十三之数,岂非悬解之妙手乎?”《旧唐书·方伎传·神秀》:“吾度人多矣,至於悬解圆照,无先汝者。”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一》:“耳目之所闻见,心灵之所领略,莫不一览悬解,终身不忘。”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艺林学山引》:“其特见罔弗厌余衷,而微辞眇论,亦间有未易悬解者。”⒊犹言解倒悬。谓在困境中得救。《后汉书·王允传论》:“若 王允 之推 董卓
- 18.
明楼释义:⒈古代帝王陵墓正前的高楼。楼中立帝庙谥石碑,下为灵寝,明楼前有石几筵。清 顾炎武《再谒孝陵》诗:“突兀明楼峙,呀庨御殿开。”《清史稿·礼志五》:“咸丰 元年謁 东陵 ……入门皆由左,至明楼前行礼。”⒉碉楼。旧时北方乡居,楼房盖瓦者为暗楼;上层作雉堞形,供候望侦伺用者,称为明楼。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二》:“有人使童子登三层明楼上。”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滦阳续录五》:“常守福,矫捷絶伦。少时尝见其以两足挂明楼雉堞上,倒悬而扫砖綫之雪,四围皆净。”
- 19.
朝使释义:⒈朝廷派出的使者。 唐 王梵志《朝使来相过》诗:“朝使来相过,设食因盃酌。”明 蒋一葵《长安客话·卢师山》:“一朝魃鬼走平川,万姓嗷嗷朝使宣。谁为吾民解倒悬,童子应命登法筵。”⒉方国向中央政府朝贺的使者。唐 张籍《送新罗使》诗:“万里为朝使,离家今几年?”宋 吴自牧《梦粱录·元旦大朝会》:“如朝使入朝辞,赐宴饯行,仍赐马匹银帛,礼物甚盛。”
- 20.
民悬释义:谓人民的疾苦。 语本《孟子·公孙丑上》:“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太平天囯 洪秀全《述志》诗:“手握乾坤杀伐权,斩邪留正解民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