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昆明池 昆明池的意思
kūnmíngchí

昆明池

简体昆明池
繁体
拼音kūn míng chí
注音ㄎㄨㄣ ㄇㄧㄥˊ ㄔˊ
结构ABC式
字数3字词语

拆字解意

kūn,(1) 子孙,后嗣。【例句】:昆裔(子孙后代)。后昆。(2) 哥哥。【例句】:昆弟(a.兄弟;b.友好亲爱)。昆仲。昆季。昆玉(称人兄弟的敬辞)。(3) 众多。【例句】:昆虫(虫类的统称)。(4) 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崙山”)。

míng,(1) 亮,与“暗”相对。【组词】:明亮。明媚。明净。明鉴(➊明镜;➋指可为借鉴的明显的前例;➌明察)。明灭。明眸。明艳。明星。明珠暗投(喻怀才不遇或好人失足参加坏团伙,亦泛指珍贵的东西得不到赏识)。(2) 清楚。【组词】:明白。明显。明晰。明了。明确。明朗。(3) 懂得,了解。【组词】:明哲保身。不明事理。深明大义。(4) 公开,不隐蔽。【组词】:明说。明讲。明处。(5) 能够看清事物。【组词】:明察秋毫。耳聪目明。眼明手快。(6) 睿智。【组词】:英明。贤明。明君。(7) 视觉,眼力。【组词】:失明。(8) 神灵,泛指祭神供神之物。【例句】:明器(殉葬用的器物,亦作“冥器”)。(9) 次(专指日或年)。【组词】:明日。明年。(10) 中国朝代名。【组词】:明代。(11) 姓。

chí,(1)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组词】:池子。水池。池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2) 湖。【例句】:池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3) 像水池的。【组词】:浴池。花池。乐(yuè)池。舞池。(4) 护城河。【组词】:城池。金城汤池。(5) 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组词】:池座。(6) 姓。

基本含义

昆明池是指一种清澈见底的池塘,比喻人的内心纯净无邪。

昆明池的意思

昆明池 [kūn míng chí]

1. 湖沼名。湖沼名。即今云南省·滇池。湖沼名。指北京市·颐和园中的昆明湖。

昆明池 引证解释

⒈ 湖沼名。 汉武帝 元狩 三年于 长安 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 宋 以后湮没。

《汉书·武帝纪》:“﹝ 元狩 三年春﹞发謫吏穿 昆明池。”
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西南夷传》有 越嶲、昆明国,有 滇池,方三百里。 汉 使求 身毒国,而为 昆明 所闭。今欲伐之,故作 昆明池 象之,以习水战,在 长安 西南,周回四十里。”
后亦以泛指帝京附近的湖沼。 《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南瞻 储胥观,西望 昆明池。”
李善 注:“储胥观、昆明池 皆在 西京。此皆假言之。”

⒉ 湖沼名。即今 云南省 滇池。

《元史·地理志四》:“其地有 昆明池,五百餘里,夏潦必冒城郭。”

⒊ 湖沼名。指 北京市 颐和园 中的 昆明湖。

张怀奇 《颐和园词》:“凤亭迴护仙霞紫, 昆明池 馆巢翡翠。”


国语词典

昆明池 [kūn míng chí]

⒈ 湖泊名:(1)​ 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南,面积约三百三十平方公里。也称为「滇池」。(2)​位于陕西省长安县西南,汉武帝时所凿,今已干涸。


昆明池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仲都释义:方士 王仲都 ,相传为 汉元帝 时 汉中 道士,能忍寒暑。《水经注·渭水》引 汉 桓谭 《新论》:“乃以隆冬盛寒日,令袒载駟马,于 上林 昆明池 上环冰而驰。御者厚衣狐裘寒战,而 仲都 独无变色,卧于池臺上,曛然自若。夏大暑日,使曝坐,环以十炉火,不言热,又身不汗。”后用以为典故。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 仲都 冬倮而体温,夏裘而身凉, 桓谭 谓偶耐寒暑。”《宋书·后妃传·孝武文穆王皇后》:“ 王偃 无 仲都 之质,而倮露於北阶; 何瑀 闕龙工之姿,而投躯於深井。” 唐 杨损 《临刑赋》:“圣
    • 2.
      伤鳞入梦释义:谓受恩不忘报。 典出《艺文类聚》卷九六引《辛氏三秦记》:“昆明池 人钓鱼,纶絶而去。梦於 汉武帝,求去其鉤。明日,帝游於池,见大鱼衔索。帝曰:‘昨所梦也。’取而去之。帝后得明珠。”《宋史·外国传七·日本国》:“伤鳞入梦,不忘 汉 主之恩;枯骨合欢,犹亢 魏氏 之敌。”
    • 3.
      劫灰释义: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谓劫火的馀灰。南朝 梁 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 汉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问 东方朔。朔 云:‘不知,可问 西域 胡人。’后 法兰 既至,众人追以问之,兰 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后因谓战乱或大火毁坏后的残迹或灰烬。宋 陆游《数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后始见》诗:“陈迹关心己自悲,劫灰满眼更增欷。”明 赵诒琛《<逸老堂诗话>跋》:“癸丑夏六月,遭乱,所有藏书数万卷,一旦尽失,而是书原本亦遭刦灰。”清 吕留良《<赖古堂集>序》:“忽焉,天
    • 4.
      劫烬释义:劫灰。佛教谓坏劫之末有水、风、火大三灾,劫烬即劫灾后的馀灰。北周 庾信《哀江南赋》:“设 重云 之讲,开 士林 之学,谈劫烬之灰飞,辨常星之夜落。”唐太宗《冬日临昆明池》诗:“石鲸分玉溜,劫烬隐平沙。”唐 李绅《题法华寺》诗:“色尘知有数,劫烬岂无年。”
    • 5.
      半道释义:半路,中途。 《战国策·燕策一》:“於是因令其妾酌药酒而进之。其妾知之,半道而立。”北周 庾信《和灵法师游昆明池》诗:“半道闻荷气,中流觉水寒。”清 俞樾《茶香室丛钞·注辇国鹦鹉》:“此国在海西,距 中州 四十一万里,舟行半道,过 西王母,三年,乃达 番禺 也。”华山《大戈壁之夜》:“可是大戈壁没人烟,还难得找到泉水,半道上出了毛病,很危险。”
    • 6.
      平乐观释义:⒈汉 代宫观名。 亦作“平乐馆”、“平乐苑”。汉高祖 时始建,武帝 增修,在 长安 上林苑。《汉书·武帝纪》:“﹝ 元封 六年﹞夏,京师民观角觝於 上林 平乐观。”《文选·张衡<西京赋>》:“大驾幸乎 平乐,张甲乙而袭翠被。”薛综 注:“平乐馆,大作乐处也。”南朝 齐 谢朓《泛水曲》:“罢游 平乐苑,泛鷁 昆明池。”⒉汉 代宫观名。东汉 都 洛阳,明帝 取 长安 飞帘、铜马移 洛阳 西门外,置 平乐观。在今 河南 洛阳市 洛阳 故城西。《文选·张衡<东京赋>》:“其西则有 平乐 都场,示远之观。”薛综 注
    • 7.
      恩鱼释义:《太平广记》卷一一八引 辛□《三秦记·汉武帝》:“昆明池,汉武帝 凿之……池通 白鹿原。人钓鱼於原,纶絶而去。鱼梦於 武帝,求去其钩。明日,帝游戏於池,见大鱼衔索,曰:‘岂非昨所梦乎?’取鱼去钩而放之。帝后得明珠。”后以“恩鱼”为称颂圣德之词。
    • 8.
      报恩珠释义:⒈《艺文类聚》卷八四引辛氏《三秦记》:“昆明池昔有人钓鱼,纶絶而去,遂通梦於汉武帝,求去钩。 ⒉即隋珠。
    • 9.
      昆明池释义:⒈湖沼名。汉武帝 元狩 三年于 长安 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宋 以后湮没。《汉书·武帝纪》:“﹝ 元狩 三年春﹞发謫吏穿 昆明池。”颜师古 注引 臣瓒 曰:“《西南夷传》有 越嶲、昆明国,有 滇池,方三百里。汉 使求 身毒国,而为 昆明 所闭。今欲伐之,故作 昆明池 象之,以习水战,在 长安 西南,周回四十里。”后亦以泛指帝京附近的湖沼。《文选·沉约<锺山诗应西阳王教>》:“南瞻 储胥观,西望 昆明池。”李善 注:“储胥观、昆明池 皆在 西京。此皆假言之。”⒉湖沼名。即今 云
    • 10.
      昆池释义:即 昆明池。
    • 11.
      昆灵之池释义:即 昆明池。
    • 12.
      沈灰释义:⒈指沉埋于昆明池底的黑灰。附会为佛教所谓“劫灰”。语出南朝梁慧皎《高僧传·译经上·竺法兰》:“昔汉武穿昆明池底,得黑灰……兰云:‘世界终尽,劫火洞烧。此灰是也。’”唐李百药《和许侍郎游昆明池》:“大鲸方远击,沉灰独未然。”参见“劫灰”。⒉犹死灰。已熄灭的灰烬。
    • 13.
      泛槎释义:亦作“泛槎”。亦作“泛查”。据 晋 张华《博物志》卷三载,相传天河通海,有居海渚者见每年八月海上有木筏来,因登木筏直达天河,见到 牛郎 织女。后因以“汎槎”指乘木筏登天。唐 李峤《同赋山居七夕》诗:“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唐 任希古《和东观群贤七夕临泛昆明池》:“泛查分写汉,仪星别搆天。”元 邓文原《题谢氏通济桥》诗:“泛查客去银河近,题柱人归玉垒高。”参见“犯斗”。
    • 14.
      洪濛释义:⒈迷蒙。 唐 吴兢《乐府古题要解》卷上:“曹 魏 改奏 文帝 所赋《西山一何高》,言仙道洪濛不可识。”唐 修睦《秋台作》诗:“到头归去是,免使叹洪濛。”⒉指太空,宇宙。唐 张乔《试月中桂》诗:“与月转洪濛,扶疏万古同。”明 陈子龙《昆明池治水战歌》:“旋风捲土移洪濛,劫灰飞尽羵羊舞。”⒊天地形成前的混沌状态。清 吴伟业《退谷歌》:“无乃此世非洪濛,元气茫茫鬼神凿。”⒋指原始、不发达状态。铁铮《政府说》:“远者辽矣,近观吾境,始则洪濛,继则开化,进而文明,循兹以逝,人类将絶灭,地球将消融。”
    • 15.
      洱海释义:也叫昆明池。湖名。位于云南省大理市与洱源县之间。湖形如耳,故名。属断层湖。面积249平方千米。水产丰富。湖水清澈而深邃。滨湖有点苍山,湖光山色,风景绝佳。
    • 16.
      海槎释义:同“海查”。 隋 虞茂《赋昆明池一物得织女石》诗:“船疑海槎渡,珠似客星来。”唐 宋之问《经梧州》诗:“春去闻山鸟,秋来见海槎。”唐 刘长卿《赠元容州》诗:“何事沧波上,漂漂逐海槎。”
    • 17.
      灵池释义:⒈池的美称。 唐 宋之问《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春豫灵池会,沧波帐殿开。”唐 白居易《昆明春水满》诗:“往年因旱灵池竭,龟尾曳涂鱼喣沫。”唐 王建《温门山》诗:“灵池出山底,沸水衝地脉。”⒉道家语。指心灵。《云笈七籤》卷九八:“然秽思不豁,鄙恡内固,淫念不斩,灵池未澄,将未得相与论内外之期,汎二景之交耳!”
    • 18.
      珍宇释义:天空的美称。唐 苏颋《奉和晦日幸昆明池应制》:“霽色清珍宇,年芳入锦陂。”
    • 19.
      胡僧释义:古代泛称西域、北地或外来的僧人。唐 杜甫《寄刘峡州伯华使君四十韵》:“药囊亲道士,灰刼问胡僧。”仇兆鳌 注引 曹毗《志怪》:“汉武帝 穿 昆明池 极深,悉是灰墨,无復土。以问 东方朔,曰:‘臣愚不足以知之,可问西域僧。’”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计僧去五六坊,復有一少年,美如冠玉,骑白马,遂扣其门曰:‘适有胡僧到无?’布 遽延入,具述胡僧事,其人吁嗟不悦。”《宣和遗事》后集:“及入寺门,见有石鐫二金刚,并拱手对立。又见 胡 僧出迎。”
    • 20.
      观渔释义:亦作“观鱼”。春秋 时 鲁隐公 故事。《左传·隐公五年》:“五年春,公将如 棠 观鱼者。”杨伯峻 注:“鱼者意即捕鱼者。”《三国志·魏志·鲍勋传》:“昔 鲁隐 观渔於 棠,《春秋》讥之。虽陛下以为务,愚臣所不愿也。”后泛指观看捕鱼或观赏游鱼以为戏乐。《周书·孝闵帝纪》:“帝欲观渔於 昆明池,博士 姜须 諫,乃止。”唐 高适《东征赋》:“人多嗜艾,俗喜观渔。”毛泽东《七律·和柳亚子先生》:“莫道 昆明池 水浅,观鱼胜过 富春江。”
昆明池是什么意思 昆明池读音 怎么读 昆明池,拼音是kūn míng chí,昆明池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昆明池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