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未始 未始的意思
wèishǐ

未始

简体未始
繁体
拼音wèi shǐ
注音ㄨㄟˋ ㄕ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èi,(1) 不,不曾,没有。【组词】:未必。未曾(céng )。未来。未尝。未竟(没有完成的)。未及(a.没有来得及;b.没有达到)。(2) 地支的第八位,属羊。(3) 用于记时。【例句】:未时(下午一点至三点)。(4) 放在句末,表示疑问。【例句】:“君除吏尽未?吾亦欲除吏”。

shǐ,(1) 起头,最初,与“终”相对。【组词】:开始。始终。始祖。始创。周而复始。(2) 才,刚才。【组词】:方始。始悟(才觉悟到)。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基本含义

未曾开始;从未有过。

未始的意思

未始 [wèi shǐ]

1. 同“未尝”

未始无春。——明·袁宏道《满井游记》
这么办理也未始不可。

[have not;]

未始 引证解释

⒈ 指尚未发生的事物。

《管子·幼官》:“听於钞故能闻未极,视於新故能见未形,思於濬故能知未始。”
尹知章 注:“所思在深,故知未始。”

⒉ 未曾,从未。

《庄子·齐物论》:“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
成玄英 疏:“未始,犹未曾。”
汉 刘桢 《公讌》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唐 柳宗元 《石渠记》:“惜其未始有传焉者,故累记其所属,遗之其人,书之其阳,俾后好事者求之得以易。”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记事二》:“乃知 器之 之意,本于 胡武平,而 器之 未始知之也。”
清 侯方域 《太平仁义之效论》:“道莫大於仁义,自 尧 舜 二帝以至於三代以来,未始更也。”

⒊ 犹没有;未必。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

唐 韩愈 《与于襄阳书》:“莫为之前,虽美而不彰;莫为之后,虽盛而不传。是二人者,未始不相须也。”
宋 秦观 《圣人继天测灵论》:“古之语道德者未始不以圣人,而论圣人者未始不以道德。”
明 李贽 《答周柳塘》:“然果有上根大器,默会深契, 山农 亦未始不乐也。”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三:“中国 的一个中秋节也能在 莫斯科 过,意兴萧条中,未始不是一件乐事。”


国语词典

未始 [wèi shǐ]

⒈ 未尝。

《文选·刘桢·公䜩诗》:「生平未始闻,歌之安能详。」
清·张尔岐〈辨志〉:「人之生也,未始有异也,而卒至于大异者,习为之也。」

未尝


未始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未尝释义:⒈未曾:终夜未尝合眼。 ⒉加在否定词前面,构成双重否定,意思跟“不是(不、没)”相同,但口气比较委婉:这未尝不是一个好建议。你的办法固然很好,但是也未尝没有缺点。

未始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加释义:⒈古代男子行加冠礼,初加缁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称为三加。《礼记·冠义》:“故冠於阼,以著代也。醮於客位,三加弥尊,加有成也。”郑玄 注:“冠者,初加緇布冠,次加皮弁,次加爵弁,每加益尊,所以益成也。”《梁书·处士传·阮孝绪》:“十五,冠而见其父,彦之 诫曰:‘三加弥尊,人伦之始。宜思自勗,以庇尔躬。’”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於是天子御 文德殿,百僚在位,命官行三加礼毕,当命字,仪典甚盛。”清 侯方域《豫省试策二》:“然则,不必三加,而未始不冠;不必六礼,而未始不婚。”⒉指三次加兵。《左传·定
    • 2.
      变移释义:⒈谓天象发生变动。 汉 王符《潜夫论·述赦》:“王者至贵,与天通精,心有所想,意有所虑,未发声色,天色变移。”唐 褚遂良《山河帖》:“山河阻絶,星霜变移。”⒉改变。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曏者与 介甫 议论朝廷事数相违戾,未知 介甫 之察不察?然於 光 嚮慕之心,未始变移也。”《资治通鉴·汉高帝六年论》:“盖以 高帝 初得天下,数用爱憎行诛赏,或时害至公,羣臣往往有觖望自危之心;故 良 因事纳忠以变移帝意,使上无阿私之失,下无猜惧之谋。”
    • 3.
      古锦囊释义:用年代久远的锦缎制成的袋。《新唐书·文艺传下·李贺》:“每旦日出,骑弱马,从小奚奴,背古锦囊,遇所得,书投囊中,未始先立题然后为诗……及暮归,足成之。”亦省作“古锦”。专指贮诗之袋。宋 韩维《宝奎殿前花树子答宋中道》诗:“春罗试舞衣新换,古锦藏诗墨未乾。”樊增祥《再示儿辈》诗:“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锦收。”
    • 4.
      嗣响释义:谓继承前人的事业,如响应声。多用于诗文方面。《文选·沉约<宋书·谢灵运传论>》:“若夫 平子 艷发,文以情变,絶唱高踪,久无嗣响。”张铣 注:“艷,美也。言 张平子 文章之美,无能继其音响。”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五:“子薪 年逾四十,始习倚声,学力未充,而才气甚旺,使天假之年,未始不可为 迦陵 嗣响。”况周颐《蕙风词话续编》卷一:“诗餘者,古诗之苗裔也。语其正则 南唐 二主为之祖,至 漱玉、淮海 而极盛,高 史 其嗣响也。”
    • 5.
      复朴释义:恢复真朴。《庄子·应帝王》:“然后 列子 自以为未始学而归,三年不出,为其妻爨,食豕如食人,於事无与亲,彫琢復朴,块然独以其形立。”成玄英 疏:“雕琢华饰之务,悉皆去除,直置任真,復于朴素之道者也。”
    • 6.
      客作释义:雇工;佣保。 《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动见楷模焉”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魏略》:“﹝ 焦光 ﹞饥则出为人客作,饱食而已,不取其直。”晋 皇甫谧《高士传·夏馥》:“乃自翦鬚变服易形,入 林虑山 中为冶工客作,形貌毁悴,积佣三年,而无知者。”宋 赵叔向《肯綮录·客作》:“今人指佣工之人为客作,三国 时已有此语:焦光 饥则出为人客作,饱食而已。”明 李东阳《陈氏墓志铭》:“见佣工客作,亦温言慰之,未始加訶叱焉。”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二》:“客作 张珉,昨夜村外守瓜田。”
    • 7.
      封执释义:《庄子·齐物论》“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唐 成玄英 疏:“初学大贤,邻乎圣境,虽復见空有之异,而未曾封执。”原谓执持事物的界域,后引申为固执,执著。唐 白居易《禽虫十二章》诗序:“每章可致一哂,一哂之外,亦有以自警其衰耄封执之惑焉。”《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六年》:“至于出纳移用,均会有无,则专吝封执,动相违戾。”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於是乃不恤守文之非难,扫除情见之封执。”
    • 8.
      披剔释义:⒈辨析挑选。 《新唐书·舒元舆传》:“而臣所上八万言,其文锻鍊精粹,出入今古数千百年,披剔剖抉,有可以辅教化者未始遗,拔犀之角,擢象之齿,岂 主父 等可比哉?”⒉剔除;除去。宋 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下·马光祖》:“下车之后,披剔弊蠧,风采一新。”
    • 9.
      敏悟释义:⒈亦作“敏晤”、“敏寤”。 犹聪明。《梁书·萧洽传》:“洽 幼敏寤,年七岁,诵《楚辞》略上口。”《北齐书·文襄帝纪》:“﹝ 高澄 ﹞就 杜询 讲学,敏悟过人,询 甚叹服。”《新唐书·白居易传》:“居易 敏晤絶人,工文章。”《新唐书·裴识传》:“识字通理,性敏晤,凡经目未始忘。”宋 苏舜钦《广陵郡太君高氏墓志铭》:“夫人幼敏悟,闻人诵诗书,一过耳尽记不忘。”《醒世恒言·苏小妹三难新郎》:“东坡 听念,大惊道:‘吾妹敏悟,吾所不及!若为男子,官位必远胜于我矣。’”⒉犹觉悟。柔石《为奴隶的母亲》:“这样,她也恍
    • 10.
      有分释义:⒈有分器。谓诸侯分有天子藏于宗庙的宝器。《左传·昭公十二年》:“四国皆有分,我独无有。”杜预 注:“分,珍寳之器。”孔颖达 疏:“古者,分同姓以珍玉,展亲也。分异姓以远方之职贡,使无忘服也。是言诸侯皆得天子之分器也。”⒉有分别,有区别。《庄子·齐物论》:“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请言其畛:‘……有伦,有义,有分,有辩。’”郭庆藩 集释:“羣分而类别也。”⒊有职分。《礼记·礼运》:“男有分,女有归。”郑玄 注:“分,犹职也。”陆德明 释文:“分,扶问反。”⒋有缘分。唐 韩愈《孟东野失子》
    • 11.
      未元释义:未始。旧指天地未辟的鸿蒙状态。
    • 12.
      未始释义:副词。 未尝。常常用在否定词前面,构成肯定:未始不可(可以)。
    • 13.
      汗号释义:谓帝王发布的必行的号令。语出《汉书·刘向传》:“《易》曰:‘涣汗其大号。’言号令如汗,汗出而不反者也。”颜师古 注:“言王者涣然大发号令,如汗之出也。”《清史稿·刑法志三》:“若夫非常庆典,特颁汗号,使之荡涤瑕秽,洒然自新,未始非仁政之一端。”
    • 14.
      笼绊释义:羁绊,受牵制。《北史·卢思道传》:“势利货殖,淡然不营,虽笼绊朝市,且三十载,而独往之心,未始去怀抱去。”
    • 15.
      胜计释义:⒈计算得尽,算计得清。《庄子·大宗师》:“若人之形者,万化而未始有极也,其为乐可胜计邪?”《资治通鉴·汉武帝元狩六年》:“自造白金、五銖钱后,吏民之坐盗铸金钱死者数十万人,其不发觉者不可胜计。”清 沉初《西清笔记》卷二:“江 南 太湖县,岁饉,於山中得黑米,不知何年代窨藏地中者,绵延数山趾,不可胜计,全活穷民无算。”⒉上策,妙计。《魏书·邢峦传》:“又 江 东之衅,不患久无,畜力待机,谓为胜计。”《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四年》:“今之胜计,莫若举 荆州 以附 曹操,操 必重德将军;长享福祚,垂之后嗣,此万全
    • 16.
      脱体释义:⒈全身。宋 向子諲《采桑子》词:“人如濯濯春杨柳,彻骨风流,脱体温柔。”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卷五:“小诗便是得效药,读罢顿然痊较。入时衣袂,脱体别穿一套。”⒉指病愈。《醒世恒言·陈多寿生死夫妻》:“陈青 道:‘就是小儿侥倖脱体,也是水底捞针,不知何日到手,岂可担阁人家闺女。’”郭沫若《创造十年》四:“我去看他时,他的病也快要脱体了。”⒊从根本上脱离。鲁迅《集外集·咬嚼未始“乏味”》:“这是严分男女的国度里必有的现象,一时颇不容易脱体的,所以正是传统思想的束缚。”
    • 17.
      虚与委蛇释义:指对人假意相待,敷衍应酬。《庄子·应帝王》:“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 委蛇(wēiyí):敷衍。
    • 18.
      计臣释义:⒈谋臣。 《孔丛子·对魏王》:“子高 谓 魏王 曰:‘臣入 魏国,见君之二计臣焉:张叔 谋有餘,范威 智不逮,然其功一也。’”《史记·苏秦列传》:“臣闻明主絶疑去谗,屏流言之迹,塞朋党之门,故尊主广地彊兵之计臣得陈忠於前矣。”宋 蔡絛《铁围山丛谈》卷二:“大河 自古未始可涉,独 后魏 尒朱兆 自 富平津 亦涉渡而 袭 淮,大抵患在计臣之左谋,而俾小人因得归之於数,寧不痛哉!”⒉掌管国家财赋的大臣。宋 彭龟年《贺江西李漕启》:“躋荣廷阁,岂徒示天下之美名;增重计臣,所以踵皇华之故事。”《明史·李汝华传》:“
    • 19.
      走飞释义:指走兽飞禽。明 归有光《太极在先天范围之内》:“而言天地之变化者推之,未始为性情形体走飞草木也。”清 王柏心《张军门歌》:“去年建策修长围,壕堑三重断走飞。”
    • 20.
      辨理释义:⒈辨析义理,说明道理。 《孔丛子·公孙龙》:“公孙龙 又与 子高 泛论於 平原君 所,辨理至於臧三耳。”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宗经》:“《春秋》辨理,一字见义。”詹鍈 义证引《春秋繁露·实性》:“《春秋》别物之理。”⒉辨别是非。清 端方《请平满汉畛域密折》:“若其附和者流,虽甘心从逆,未始无人,然大率皆年少气盛,辨理不真。”⒊申辩。辨,通“辩”。《三国志·魏志·邓哀王冲传》:“凡应罪戮,而为 冲 微所辨理,赖以济宥者,前后数十。”

未始(we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未始是什么意思 未始读音 怎么读 未始,拼音是wèi shǐ,未始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未始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