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赋银 赋银的意思
yín

赋银

简体赋银
繁体賦銀
拼音fù yín
注音ㄈㄨˋ ㄧㄣ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fù,(1) 旧指田地税。【组词】:田赋。赋税。(2) 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文体。(3) 念诗或作诗。【组词】:登高赋诗。(4) 给予,亦特指生成的资质。【组词】:赋予。赋有。天赋。禀赋。(5) 古同“敷”,铺陈,分布。

yín,(1) 一种金属元素,可以制货币和器皿、电子设备、感光材料、装饰品等。【组词】:银子。银杯。银牌。(2) 旧时用银铸成块的一种货币。【组词】:银币。银锭。银洋。银钱。银圆(亦作“银元”)。银号(规模较大的钱庄)。银行(hāng )。银票。(3) 像银的颜色。【组词】:银白。银发(fà)。银河(亦称“天河”、“银汉”)。银样镴枪头(喻表面还不错,实际上不中用,好像颜色如银子的锡镴枪头一样)。(4) 同“垠”,边。(5) 姓。

基本含义

赋银是指向政府缴纳税金或赋税。

赋银的意思

赋银 [fù yín]

1. 征收税银。

赋银 引证解释

⒈ 征收税银。

元 贡师泰 《金溪县葛烈女庙》诗:“忆昔里中初赋银,银赋日急家日贫。”


赋银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剿饷释义:明 末为镇压农民起义所用的军饷,以及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赋银,统称“剿餉”。 《明史·杨嗣昌传》:“初,嗣昌 增剿餉,期一年而止。”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
    • 2.
      助饷释义:⒈明 末为筹措镇压农民起义的军费而加派的赋银。《明史·食货志二》:“崇禎 三年,军兴,兵部尚书 梁廷栋 请增田赋……后五年,总督 卢象昇 请加宦户田赋十之一,民粮十两以上同之。既而概徵每两一钱,名曰助餉。”⒉捐钱以补充军费。清 李渔《风筝误·请兵》:“将官们都是京营小校,因为助餉有功,不次陞来的。”
    • 3.
      升擦释义:谓丁赋银粮的增减。
    • 4.
      红剥银释义:清代专作漕运经费的赋银。
    • 5.
      辽饷释义:明 末 辽 东驻军的饷项;又为筹措这种军饷加派的田赋银。 明 刘若愚《酌中志·见闻琐事杂记》:“其助 辽 餉,又各进一万两。”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明 之末年,加练兵十有八万,辽 餉、剿餉、练餉,至千有七百餘万,弊亦同之。”

赋银(fuyi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赋银是什么意思 赋银读音 怎么读 赋银,拼音是fù yín,赋银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赋银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