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才识 才识的意思
cáishí

才识

简体才识
繁体才識
拼音cái shí
注音ㄘㄞˊ ㄕ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cái,(1) 能力。【组词】:才能。口才。这人很有才干。(2) 从才能方面指某类人。【例句】:干(gàn)才。奇才。奴才。蠢才。(3) 副词。①方,始。【组词】:昨天才来。现在才懂得这个道理。②仅仅:才用了两元。来了才十天。

shí zhì,(1) 记住。【组词】:博闻强识。(2) 标志,记号。

基本含义

指人具有很高的才华和广博的知识。

才识的意思

才识 [cái shí]

1. 才能与识别力。

才识过人。

[ability and insight;]

才识 引证解释

⒈ 才能识见。

晋 葛洪 《抱朴子·遐览》:“既才识短浅,又年尚少壮,意思不专,俗情未尽。”
唐 韩愈 《谢许受王用男人事物状》:“臣才识浅薄,词艺荒芜,所撰碑文,不能备尽事跡。”
清 恽敬 《古今人表书后》:“盖古人多以絶人之才识,百虑千计而笔之於书。”


国语词典

才识 [cái shí]

⒈ 才华器识。

《三国演义·第一二〇回》:「皓才识明断,堪为帝王。」


才识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才干释义:办事的能力:增长才干。他既年轻,又有才干。

才识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严徐释义:⒈严安、徐乐的并称。 ⒉泛指有才识之士。
    • 2.
      人才高地释义:人才高地系借用高地这一形象的比喻,泛指有才识学问和德才兼备的人高度集聚的地区。
    • 3.
      仁隐释义:仁爱惻隐。唐 元稹 《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虽有慈惠之长,仁隐之吏尚不能存。”
    • 4.
      以莛撞钟释义:莛:草茎。 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
    • 5.
      伟大释义:品格崇高;才识卓越;气象雄伟;规模宏大;超出寻常,令人景仰钦佩的:伟大的领袖。 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事业。伟大的成就。
    • 6.
      俊发释义:犹英发。 谓才识、情性、文采等充分表现出来。
    • 7.
      俊哲释义:⒈亦作“俊喆”。才识不凡的人。⒉才识不凡。
    • 8.
      儁秀释义:⒈才识出众的人。《北史·庾道传》:“﹝ 庾道 ﹞及至 洛阳,环堵弊庐,多与儁秀交旧,积二十餘岁,殊无宦情。”⒉才识出众。《新五代史·杂传·王仁裕》:“年二十始就学,而为人儁秀,以文辞知名 秦 陇 间。”
    • 9.
      公才公望释义:才:才识;望:名望。才识名望可称公辅的地位。
    • 10.
      六科释义:⒈唐 宋 时科举取士的六种科目。唐 六科为:明经、进士、秀才、明法、明书、明算。唐 刘肃《大唐新语·釐革》:“隋煬帝 改置明(经)、进(士)二科。国家因 隋 制,增置秀才、明法、明字、明算,并前为六科。”宋 景德 天圣 时,其六科为:一、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二、博达坟典,明于教化;三、才识兼茂,明于体用;四、详明政理,可使从政;五、识洞韬略,运筹决胜;六、军谋宏远,材任边寄。绍兴 年间,又以文章典雅、节操方正、法理该通、节用爱民、刚方岂弟、智勇绝伦为六科。参阅 宋 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六科》。⒉明
    • 11.
      典要释义:⒈经常不变的准则、标准。《易·繫辞下》:“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韩康伯 注:“不可立定準也。”孔颖达 疏:“上下所易皆不同,是不可为典常要会也。”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於体用策·对》:“然臣所以上愚对,皆以指病陈术为典要。”清 王夫之《薑斋诗话》卷下:“‘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之説,不可恃为典要。”周作人《一年的长进》:“以前我也自以为是有所知的,在古今的贤哲里找到一位师傅,便可以据为典要,造成一种主见,评量一切,这倒是很简易的办法。”⒉可靠的根据。清 袁枚《随园随笔·文人
    • 12.
      凡近释义:才识平庸浅薄。
    • 13.
      击搏释义:⒈攻击;弹劾。 唐 元稹《论教本书》:“目不得閲淫艳妖诱之色,耳不得闻优笑凌乱之声,口不得习操断击搏之书,居不得近容顺阴邪之党。”唐 司空图《题<东汉传>后》:“苟厉锋气,果於击搏,道不能化,力不能制,是将济时重困,故 元礼 之徒,终致鉤党之祸。”宋 司马光《优老札子》:“近岁以来,大臣高年者皆不敢自安其位,言事者又欲以击搏大臣为名,从而攻之,此岂为臣尽忠至公之道哉。”《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元年》:“确(蔡确)以击搏进,吴充 素恶其为人。”⒉谓以严刑峻法治理。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若憯断击搏
    • 14.
      胜士释义:⒈佳士,才识过人的人士。《晋书·羊祜传》:“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宋 叶适《<黄子耕文集>序》:“豫章 黄子耕,少所树立,便入高人胜士之目,不独倚先世为重也。”明 方孝孺《题褚遂良书唐文皇帝哀册墨迹》:“晋 宋 间人以风度相高,故其书如雅人胜士。”⒉佛教语。对持戒者的尊称。见《释氏要览》卷上引《月灯三昧经》。元 德异《<坛经>序》:“近得 通上人 寻到全文,遂刊於 吴 中 休休禪寺,与诸胜士同一受用。”
    • 15.
      南州冠冕释义:南方人才中杰出的人。 指才识出众的人。
    • 16.
      厘剔释义:⒈清理剔除;革除。 《明史·黄镐传》:“镐 有才识,敏吏事,理盐政,多所釐剔,时论称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将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净,他又从那里调剂私人呢?”⒉指甄别、辨别。清 林则徐《会札南澳镇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查中路本係外夷通市处所,乃夷船来往所必经,良贾奸商难以分辨,是以办理之法,不得不加意釐剔。”⒊整理修订。清 程伟元《<红楼梦>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復为鐫板,以公同好。”
    • 17.
      叙常释义:亦作“叙常”。 按年资晋用才能、政绩一般的人。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四曰叙常之式,其有业不通于学,才不应於文,政不登於最,行不加於人,则限以停年课资之格而役任之。”
    • 18.
      君人释义:⒈为人之君;统治人民。 《左传·隐公三年》:“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唐 元稹《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策》:“朕观古之王者,授命君人,兢兢业业,承天顺地。”⒉人君;国君。《战国策·燕策一》:“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周书·明帝纪》:“帝宽明仁厚,敦睦九族,有君人之量。”宋 岳珂《桯史·馆娃浯溪》:“夫沉湎以丧国,固君人之失道。”
    • 19.
      品覈释义:评论;品评。《后汉书·党锢传序》:“遂乃激扬名声,互相题拂。品覈公卿,裁量执政,婞直之风,於斯行矣。”宋 欧阳修《国学试策》之一:“刘蕡 述兵农之大略,微之 以才识而中科,然品覈其言词,由有司而考第。”章炳麟《箴新党论》:“新党虽多諂曲,而品覆公卿,裁量执政,犹其所优为者。”
    • 20.
      哑钟释义:⒈指因未能调试而弃置的古乐钟。⒉喻指蕴藏的才识。

才识(cai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才识是什么意思 才识读音 怎么读 才识,拼音是cái shí,才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才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