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响箭 响箭的意思
xiǎngjiàn

响箭

简体响箭
繁体響箭
拼音xiǎng jiàn
注音ㄒ一ㄤˇ ㄐ一ㄢ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ǎng,(1) 声音。【组词】:响声。响箭。响马(旧称在路上抢劫财物的强盗,因抢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音响(a.声音,多就声音所产生的效果说;b.泛称收音、录音、扩音等设备)。(2) 发出声音。【组词】:钟响了。(3) 声音高,声音大。【组词】:响亮。响彻云霄(响声直达高空,形容声音十分嘹亮)。(4) 回声。【例句】:响应(yìng )。如响斯应(喻反应迅速)。

jiàn,(1) 用弓发射到远处的兵器。【组词】:弓箭。箭镞。箭头。箭在弦上(喻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或话已经到了不得不说的地步)。(2) 箭能射到的距离。【组词】:一箭之遥。箭步。(3) 形容急切、迅速。【组词】:归心似箭。

响箭的意思

响箭 [xiǎng jiàn]

1. 在飞行过程中可以发出响声的箭。

取出一张鹊画弓,搭上那一支响箭。——《水浒传》

[whistling arrow;]

响箭 引证解释

⒈ 即鸣镝。古称嚆矢。射时发出响声的箭。

《水浒传》第十一回:“朱贵 把水亭上窗子开了,取出一张鹊画弓,搭上那一枝响箭,覷着对港败芦折苇里面射将去。”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弧矢》:“响箭则以寸木空中,锥眼为窍,矢过招风而飞鸣,即《庄子》所谓嚆矢也。”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响箭过处,就有无数骑马的从林子里奔出来。”


国语词典

响箭 [xiǎng jiàn]

⒈ 射出时会发出声音的箭。参见「嚆矢」条。。

《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响箭过处,就有无数骑马的从林子里奔出来。」


响箭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枝释义:⒈一根枝杈。 《庄子·逍遥游》:“鷦鷯巢於深林,不过一枝。”晋 张华《鹪鹩赋》:“其居易容,其求易给,巢林不过一枝,每食不过数粒。”后用以比喻栖身之地。唐 杜甫《宿府》诗:“已忍伶俜十年事,强移栖息一枝安。”宋 曾巩《次道子中书问归期》:“一枝数粒身安稳,不羡云鹏九万飞。”清 方文《庐山·玉帘泉》诗:“小楼暖可居,他日借一枝。”⒉一支。一根。用于细长的东西。《儿女英雄传》第十一回:“等到望见过往的客商到了,一枝响箭便算个号令,大家纔不约而同的下山。”老舍《赵子曰》第二:“主席的虎项微俯,拿了一枝香烟。”@
    • 2.
      响马释义:旧指在路上劫掠过往行人的强盗。因行劫时先放响箭而得名。
    • 3.
      敲矢释义:嚆矢。响箭。
    • 4.
      豪矢释义:响箭。发射时箭未到而声先至。比喻事物的开端或先行者。汉 刘向《新序·杂事二》:“臣尚衣冠御郎十三年矣,前为豪矢,而后为藩蔽。”
    • 5.
      铃箭释义:响箭。
    • 6.
      骲箭释义:用骨或木做箭头的箭。箭头有孔,发射时能发出响声,故又称响箭。《资治通鉴·宋顺帝昇明元年》:“左右 王天恩 曰:‘领军腹大,是佳射堋;一箭便死,后无復射;不如以骲箭射之。’帝乃更以骲箭射,正中其齐。”胡三省 注:“余谓骨鏃亦能害人,况以之射人腹乎!盖当时所谓骲箭者,必非骨鏃。”明 王志坚《表异录·器用》:“骲箭,响箭也。”《尔雅·释器》“骨鏃不翦羽谓之志”清 郝懿行 义疏:“骲箭古用骨,今亦用木,仍曰骲头。”
    • 7.
      髇矢释义:⒈亦作“骹矢”。⒉响箭。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日将曙,有乌哑哑对户啼。恶其不吉,引骹矢射之。”
    • 8.
      鸣箭释义:响箭。
    • 9.
      鸣骹释义:射箭。 骹,同“髇”,响箭。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三》:“又述剧盗 李志鸿 之言曰:吾鸣骹跃马三十年,所劫夺多矣,见人劫夺亦多矣。”
    • 10.
      鸣髇释义:响箭。

响箭(xiangjia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响箭是什么意思 响箭读音 怎么读 响箭,拼音是xiǎng jiàn,响箭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响箭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