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半 [yuè bàn]
1. 每月的第十五日。
英[the 15th day of a month;]
月半 引证解释
⒈ 指农历每月十五日。
引《仪礼·士丧礼》:“月半不殷奠。”
《晋书·温峤传》:“嶠 重与 侃 书曰:‘僕谓军有进而无退,宜增而不可减。近已移檄远近,言於盟府,剋后月半大举。’”
《书·胤征》“先时者杀无赦” 唐 孔颖达 疏:“当月之中,日月相望,故以月半为望,望去晦朔皆不满十五日也。”
《金瓶梅词话》第五四回:“那 韩金釧 吃素,再不用荤,只吃小菜, 伯爵 道:‘今日又不是初一月半,乔作衙甚的?’”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月半》:“今人谓十五为月半。”
⒉ 借指“十五”。
引宋 辛弃疾 《蝶恋花·席上赠杨济翁侍儿》词:“小小年华才月半。罗幕春风,幸自无人见。”
⒊ 月亮之半。指弦月,半圆之月。
引《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月半》:“然亦有以上下弦为月半者……所谓月半者,弦也。 《礼》经之所谓月半者,望也。弦曰半以月体而言之,望曰半以日数而言之也。”
国语词典
月半 [yuè bàn]
⒈ 阴历每月十五日。
引《仪礼·士丧礼》:「月半不殷奠。」
《金瓶梅·第五四回》:「今日又不是初一月半,乔作衙甚的?」
⒉ 月的上、下弦。
引汉·刘熙《释名·释天》:「弦,月半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三二·月半》:「然亦有以上下弦为月半者。」
月半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掌金释义:我国古代以手指代替算盘直档的一种计算方法。左手每指以三节分定九数,一二三位于左,自下而上;四五六位于中,自上而下;七八九位于右,自下而上。计算时,用右手各指指定其位以辨数。见 明 程大位《算法统宗·难题·一掌金定位图》。亦泛指计算。明 单本《蕉帕记·闹婚》:“我是一掌金搯过了,如今四月,到明年正月半,刚刚十个月。”
- 2.
且喜释义:犹言可喜、幸喜。元 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员外,且喜且喜,小姐説今夜晚间约定在 玉清庵 中与你赴期,教我先将的鸳鸯被来了也。”《初刻拍案惊奇》卷十七:“且喜他不装模样,见説做醮,便肯轻身出观来到我家。”《儿女英雄传》第三一回:“且喜是月半天气,还辨得出影响来。”朱德《和董必武同志七绝》之四:“抗战连年秋復秋,今秋且喜稻如油。”
- 3.
中元之期释义:中元,又称鬼节,七月半。 是中国传统的祭奠祖先的四个节日之一。
- 4.
五猖会释义:旧时南方乡村为五猖所作的迎神赛会活动。各地形式不一。绍兴 每年农历七月半左右举行,以祈求人寿年丰。鲁迅《朝花夕拾·五猖会》:“要到 东关 去看五猖会去了。这是我儿时所罕逢的一件盛事。”
- 5.
凤翅释义:⒈凤凰的翅膀。 形容笙管排列参差貌。唐 罗邺《题笙》诗:“筠管参差排凤翅,月堂凄切胜龙吟。”《宋史·乐志一》:“昔 轩辕氏 命 伶伦 截竹为律,后令 神瞽 协其中声,然后声应凤鸣,而管之参差亦如凤翅。”⒉美称凤翅形的事物。如塔檐、竹木的枝叶等。南朝 梁 庾肩吾《咏同泰寺浮图诗》:“天衣疑拂石,凤翅欲凌空。”唐 虞世南《赋得临池竹应制》:“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元 刘詵《庐陵十景·神冈晚桥》诗:“两江秋波燕尾岐,千嶂春木凤翅齐。”⒊古代妇女额上所画凤翅形的妆饰。唐 韩偓《无题》诗:“鸦黄双凤翅,麝月半
- 6.
历荚释义:⒈即蓂荚。《竹书纪年》卷上:“帝在位七十年……有草夹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徐文靖 笺:“《田俅子》曰:‘尧 为天子,蓂荚生于庭,为帝成歷。’”一本作“歷荚”。《宋书·符瑞志中》:“昔在 放勋,历荚数朝。”宋 李石《续博物志》卷七:“蓂荚一名历荚,圣王以是占日月之数。”⒉见“歷草”。
- 7.
夏半释义:夏季过半,指夏历五月半后。
- 8.
夏税释义:⒈田赋名称。唐 起,历代田赋都分夏、秋两季征收,称为夏税和秋税。《旧唐书·代宗纪》:“﹝ 大历 五年﹞夏税,上田亩税六升,下田四升。秋税,上田亩五升,下田三升。”⒉建中 元年行两税法后,规定“夏税无过六月,秋税无过十一月。”宋 代夏税自五月半起征,七月底或八月初纳毕;秋税自九月初起征,十二月半纳毕。元 代在江南仿 唐 代两税法征税。明 代规定夏税无过八月,以小麦为主,秋粮无过明年二月,以米为主。行“一条鞭法”后,夏税、秋粮大都征银。清 代分上忙、下忙两期征收。
- 9.
尧蓂释义:⒈相传 帝尧 阶前所生的瑞草。此草每月朔日生一荚,至月半,积至十五荚。十六日起,日落一荚,月末而尽。小建则余一荚,萎而不落。见《竹书纪年》卷上。唐 陆龟蒙《寄怀华阳道士》诗:“休採古书探 禹 穴,自刊新历鬭 尧 蓂。”宋 晏殊《喜迁莺》词:“尧 蓂随月欲团圆,真驭降荷兰。”⒉指时序、光阴。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词林·吉士阁试诗》:“嘉靖 壬辰科庶常 王梅 ……《长安新秋感怀七言律诗》云:‘鳷鹊楼高灝气横,尧 蓂商律又敷荣。’”
- 10.
山上有山释义:“出”字的隐语。语出《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藁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宋 许顗《彦周诗话》:“‘藁砧今何在’,言夫也;‘山上復有山’,言出也;‘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唐 孟迟《闺情》诗:“山上有山归不得,湘江 暮雨鷓鴣飞。”
- 11.
打耗释义:古时于腊月击鼓驱鬼的一种习俗。 宋 程大昌《演繁露·腊鼓》:“湖州 土俗,岁十二月人家多设鼓而乱挝之,昼夜不停,至来年正月半乃止。问其所本,无能知者。但相传云,此名打耗。打耗云者,言惊去鬼祟也。”
- 12.
改容释义:⒈改变仪容;动容。《庄子·德充符》:“子产 蹵然改容更貌曰:‘子无乃称!’”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禰衡 被 魏武 謫为鼓吏。正月半试鼓,衡 扬枹为《渔阳》,掺檛渊渊,有金石声,四坐为之改容。”《旧唐书·柳公权传》:“穆宗 政僻,尝问 公权 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上改容,知其笔諫也。”清 陈梦雷《绝交书》:“老朽布衣受封时,已甘与儿辈闔门其毙,年兄亦为改容。”⒉犹改扮。清 顾炎武《剪发》诗:“稍稍去鬢毛,改容作商贾。”
- 13.
月小释义:⒈指旧历只有二十九天的月份。《竹书纪年》卷上:“﹝ 尧 ﹞在位七十年……又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⒉指公历只有三十天的月份。公历每年四、六、九、十一这四个月为小月,均三十天;二月平年二十八天,闰年二十九天。参见“月大”。
- 14.
月望释义:望月,满月。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吕氏春秋·精通》:“月也者,羣阴之本也。月望则蚌蛤实,羣阴盈。”高诱 注:“月,十五日盈满,在西方与日相望也。”唐 王度《古镜记》:“是后每至月望,则出镜於暗室,光尝照数丈。”《资治通鉴·晋简文帝咸安元年》:“詰朝月望,文武并会,吾将讨焉。”胡三省 注:“至十五日,日月相望,谓之月望。”清 袁枚《续新齐谐·鳖精》:“女掩耳曰:‘腐气迂儒之谈,勿污吾耳。’因口吐白金一锭,细珠数粒示观察云:‘此緑袍人聘我礼也,约月望来取。’”参见“月相”。
- 15.
月荚释义:古代传说的一种瑞草。相传 尧 时“有草荚阶而生,月朔始生一荚,月半而生十五荚,十六日以后,日落一荚,及晦而尽,月小则一荚焦而不落,名曰蓂荚,一曰历荚。”见《竹书纪年》卷上。因数荚多少,可知月的日数,故又称月荚、月蓂。唐 许敬宗《奉和秋暮言志应制》:“月荚生还落,云枝似復非。”
- 16.
杨子江释义:本指今 江苏省 扬州市 附近 长江 河段,后通称 长江 为 杨子江。杨,通“扬”。唐 韦庄《陪金陵府相中堂夜宴》诗:“却愁宴罢青蛾散,杨子江 头月半斜。”清 韩泰华《无事为福斋随笔》卷下:“《云溪外史画册》……第三页题云:‘杨子江 中渡 杨子,云帆图里指云帆。’”
- 17.
稾砧释义:斩草时承鈇的砧板。 因鈇与“夫”同音,故隐语稿砧为“夫(丈夫)”。《玉台新咏·古绝句之一》:“稾砧今何在?山上復有山。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唐 李白《代美人愁镜》诗:“稾砧一别若箭弦,去有日,来无年。”按,宋 许顗《彦周诗话》:“‘藳砧今何在’,言夫也。‘山上復有山’,言出也。何当大刀头,破镜飞上天,言月半当还也。”
- 18.
糖样释义:糖饧:永康、义乌、东阳、磐安方言音叫糖洋、糖泱等,是浙江永康、义乌、东阳、磐安地方传统小吃,属于夏季甜品。 据《义乌市志》记载:七月半,糖饧、索粉当一顿。
- 19.
纠扰释义:亦作“糺扰”。纠缠搅扰。清 恽敬《与来卿书》:“僕人只可作小传,若将 陈明光 缘起叙入,亦非法,且笔下纠扰矣。”姚华《曲海一勺》:“故词产 唐 宋 之交,曲起 宋 元 之际,犹之七雄糺扰,骚赋遂以勃兴,六代纷乘,近体於焉託始。”许杰《我的写作生活》:“写它那末三月半年,也不发生什么人事纠扰的。”
- 20.
老女释义:年长未嫁的处女。 语本《战国策·燕策一》:“处女无媒,老且不嫁;舍媒而自衒,弊而不售。”《乐府诗集·横吹曲辞四·地驱歌乐辞》:“老女不嫁,蹋地唤天。”唐 李商隐《无题》诗之四:“东家老女嫁不售,白日当天三月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