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文法 文法的意思
wén

文法

简体文法
繁体
拼音wén fǎ
注音ㄨㄣˊ ㄈ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wén,(1) 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组词】:灿若文锦。(2) 刺画花纹。【组词】:文身。(3) 记录语言的符号。【组词】:文字。文盲。以文害辞。(4) 用文字记下来以及与之有关的。【组词】:文凭。文艺。文体。文典。文苑。文献(指有历史价值和参考价值的图书资料)。文采( ① 文辞、文艺方面的才华; ② 错杂艳丽的色彩)。(5) 人类劳动成果的总结。【组词】:文化。文物。(6) 自然界的某些现象。【组词】:天文。水文。(7) 旧时指礼节仪式。【组词】:虚文。繁文缛节(过多的礼节仪式)。(8) 文华辞采,与“质”、“情”相对。【组词】:文质彬彬。(9) 温和。【组词】:文火。文静。文雅。(10) 指非军事的。【组词】:文职。文治武功(指礼乐教化和军事功绩)。(11) 指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组词】:文言。文白间杂。(12) 专指社会科学。【组词】:文科。(13) 掩饰。【组词】:文过饰非。(14) 量词,指旧时小铜钱。【组词】:一文不名。(15) 姓。

fǎ,(1) 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国家制定和颁布的公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则。【组词】:法办。法典。法官。法规。法律。法令。法定。法场。法理。法纪。法盲。法人(“自然人”的对称。指依法成立并能以自己的名义独立参与民事活动,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法律义务的社会组织)。法制。法治。犯法。守法。合法。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政法。奉公守法。逍遥法外。(2) 处理事物的手段。【组词】:办法。设法。手法。写法。(3) 仿效。【组词】:效法。(4) 标准,规范,可仿效的。【组词】:法式。法帖。(5) 佛家的道理。【组词】:佛法。法号。法轮。法像。法门。(6) 道家佛家的所谓拿妖捉怪的技术。【组词】:法师。法器。法事。(7) 指“法国”。【组词】:法文。法式大菜。(8) 姓。

基本含义

指文章或言辞的规范与准确。

文法的意思

文法 [wén fǎ]

1. 语法。

[ grammar; ]

2. 古时指法令条文。

不拘文法。

[ decree; ]

文法 引证解释

⒈ 法制;法规。

《史记·李将军列传》:“程不识 孝景 时以数直諫为太中大夫,为人廉,谨於文法。”
唐 元稹 《论浙西观察使封杖决杀县令事》:“封杖决人,殊非文法。”
宋 王安石 《送吴伸纯守仪真》诗:“久为 汉 吏知文法,当使 淮 人服教条。”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非武备》:“如 罗知县 以功而陞僉事, 胡典史 以功而陞通判,皆起於举人吏员者,惜乎拘於资格,束於文法,不得竟其材以致大用耳。”
清 龚自珍 《明良论四》:“圣天子赫然有意千载一时之治,删弃文法,捐除科条。”

⒉ 文章的作法。

元 刘壎 《隐居通议·文章四》:“公为文斩截峻刻,得 左氏 文法。”
《红楼梦》第五三回:“别看文法,只取个吉利儿罢。”
清 俞樾 《古书疑义举例·错综成文例》:“古人之文,有错综其辞以见文法之变者。”

⒊ 语法。语言的结构方式。包括词的构成和变化,词组和句子的组织。

蔡元培 《在国语传习所的演说》:“中国 人本来不大讲文法,古文的文法,就是《马氏文通》一部。”
毛泽东 《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和当前的阶级斗争》:“许多同志省掉了不应当省掉的主词、宾词,或者把副词当动词用,甚至于省掉动词,这些都是不合文法的。”


国语词典

文法 [wén fǎ]

⒈ 文词、文句的结构规则。

《红楼梦·第五三回》:「别看文法,只取个吉利罢了。」
《文明小史·第三七回》:「学上三年,英国话居然也能够说几句将就的,文法也懂得些。」

⒉ 文书法令。

《史记·卷一二〇·汲黯传》:「好兴事,舞文法。」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奏启》:「秦之御史,职主文法;汉置中丞,总司按劾。」


文法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成文法释义:由国家认可其法律效力,但不具有成文形式的法。一般指习惯法,也包括判例法。与“成文法”相对。
    • 2.
      不拘文法释义:不拘文法,是汉语词汇,指处理政务等不受条文限制,关于掌握纲领。
    • 3.
      习惯法释义:不成文法的一种。 指国家认可并赋予法律效力的习惯。在英美等国是重要的法的形式,在中国不是主要的法的形式。
    • 4.
      兵谋释义:军事计谋;用兵的谋略。 《史记·匈奴列传》:“汉 以 恢 本造兵谋而不进,斩 恢。”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诸子》:“盖以《史记》多兵谋,而诸子杂诡术也。”《资治通鉴·汉宣帝甘露二年》:“朝廷每有四夷大议,﹝ 赵充国 ﹞常与参兵谋、问筹策焉。”明 唐顺之《叙广右战功》:“於是督府不能以文法詰,而兵谋得无洩。”
    • 5.
      判语释义:⒈犹今之判决书。 宋 王谠《唐语林·补遗三》:“有大辟者,俾先示以判语,赐以酒食而付去。”⒉科举考试的内容之一。指考生对“疑事”所下的断语。《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只拣嫩嫩的口气,乱乱的文法,歪歪的四六,怯怯的策论,憒憒的判语,那定是少年初学。”清 顾炎武《日知录·经义论策》:“第二场:论一道,詔誥表内科一道,判语五条。”
    • 6.
      吏议释义:⒈谓官吏议事。《史记·李斯列传》:“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圣天子赫然有意千载一时之治,删弃文法,捐除科条,裁损吏议,亲总其大纲大纪,以进退一世。”⒉指司法官吏关于处分定罪的拟议。《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拳拳之忠,终不能自列,因为诬上,卒从吏议。”李周翰 注:“有司以 迁 为诬罔,天子终从狱吏之议。”宋 沉作喆《寓简》卷五:“人有才能而无过,朝廷自应用之;若其实有可用之材,不幸陷於吏议深文者,不因事起之,则遂为废人矣。”《清史稿·礼志十二》:“光绪 四年,贵州 巡抚
    • 7.
      吾祖释义:⒈我的祖先。《左传·昭公十七年》:“﹝ 昭子 问﹞曰:‘少皥氏,鸟名官,何故也?’郯子 曰:‘吾祖也,我知之。’”⒉我的祖父。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⒊宋 时 西夏 主 元昊 自号。《宋史·外国传一·夏国上》:“﹝ 元昊 ﹞既袭封……自号 嵬名吾祖。”宋 苏辙《龙川别志》卷下:“宝元 初,元昊 创立文法,故名 吾祖。慢书始闻,朝廷为之忿然。”
    • 8.
      壮猷释义:宏大的谋略。语出《诗·小雅·采芑》:“方叔 元老,克壮其犹。”郑玄 笺:“犹,谋也;谋,兵谋也。”朱熹 注:“犹,谋也;言 方叔 虽老,而谋则壮也。”南朝 陈 徐陵《让左仆射初表》:“气怀沉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廷亲贤,并见壮猷,皆宜左执。”宋 苏舜钦《上孔待制书》:“阁下方以盛年壮猷,将康济天下,而良助犹鲜,诚可憮然。”清 魏源《默觚下·治篇七》:“何谓‘壮猷’?非常之策。陈汤 不奏於公卿,破格之功。班超 不谋於从事,出奇冒险。不拘文法、不顾利害者是也。”
    • 9.
      外阃释义:郭门之外。借指京城以外的武将或文官。晋 陆机《至洛与成都王颖笺》:“机 以駑闇,文武寡施,猥蒙横授,委任外閫,輒承严教。”唐 元稹《叙诗寄乐天书》:“时 贞元 十年已后,德宗皇帝 春秋高,理务因人,最不欲文法吏生天下罪过。外閫节将动十餘年不许朝覲,死於其地不易者十八九。”宋 周密《齐东野语·洪君畴》:“外閫朝绅,多出门下。”
    • 10.
      孙弘释义:即 公孙弘。 字 季,西汉 菑川 人。少时为狱吏,年四十余始治《春秋公羊传》,以熟悉文法吏治,被 武帝 任为丞相,封 平津侯。唐 李商隐《哭刘司户蕡》诗:“空闻迁 贾谊,不待相 孙弘。”唐 欧阳詹《送族叔阳行元落第回广陵序》:“孙弘 无十上之勤,商鞅 无再干之劳也。”参阅《汉书·公孙弘传》。
    • 11.
      季考释义:⒈宋 代太学中每一季度末举行的考试。宋 陈亮《变文法策》:“经术造士之意非不美,而新学《字説》何为者哉!学校课试之法非不善,而月书季考何为者哉!”《宋史·选举志三》:“视庠序如传舍,目师儒如路人;季考月书,尽成文具。”⒉现代学校学期中、末举行的考试。冰心《离家的一年》:“季考近了,他又忙又乐,便写信回家报告放学的日期。”
    • 12.
      干治释义:谓干练而有治才。《宋史·刘综传》:“综 强敏有吏材,所至抑挫豪右,振举文法,时称干治。”《续资治通鉴·宋真宗咸平二年》:“时西北二边屯师甚广,摶 经制馈餉,以干治称。”
    • 13.
      律例释义:法律和判例。 补充成文法律的犹太口传法律或成文和口传法律的总称或任何特别法律,或法律古抄本说明的总体。
    • 14.
      急刻释义:峻急苛刻。 《汉书·食货志下》:“义纵、尹齐、王温舒 等用急刻为九卿。”晋 袁宏《后汉纪·明帝纪下》:“十年春二月,广陵王 荆 有罪,自杀。荆,上母弟也,性急刻,喜文法。”《旧唐书·刑法志》:“刀笔之吏,寡识大方,断狱能者,名在急刻。”
    • 15.
      成文法释义:也叫制定法。国家特定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并以成文形式公布实施的法律。与“不成文法”相对。
    • 16.
      成文释义:⒈现成的文章,比喻老一套:抄袭成文。⒉形成文章:言则成文。⒊用文字固定下来的;成为书面的:成文法。
    • 17.
      振厉释义:⒈凌厉;迅猛。三国 魏 阮籍《东平赋》:“云电相干,长风振厉,萧条太原。”唐 牛僧孺《玄怪录·岑顺》:“俄然鼓角四起,声愈振厉。”清 周亮工《书影》卷七:“国势尊隆,兵威振厉。”⒉亦作“振励”。奋勉;振作。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一书》:“精择一人之沉鷙有谋,开豁无他者,委以 荆 襄 之任,宽其文法,听其废置,抚摩振厉,于三数年之间,则国家之势成矣。”明 张居正《请谕戒边臣疏》:“亦以见皇上临御之初,留心边事,盖鼓舞振励之一机也。”清 吴敏树《与朱伯韩书》:“是以区区思自振励,将尽披其愚陋而求简择焉。”《“
    • 18.
      捐除释义:废除;消除。清 龚自珍《明良论四》:“删弃文法,捐除科条。”清 陈天华《警世钟》:“故我剖心泣血,劝列位总要把从前的意见捐除,纔是好哩。”陈独秀《反动政局与各党派》:“目前第一步奋斗是要比较进步的党派即刻觉悟自身的价值与使命,相互捐除宿怨联合起来。”蒋光慈《少年飘泊者》九:“人总还是人啊!他们的悲哀与不幸,什么时候才能捐除呢?”
    • 19.
      改试释义:指改变选拔官吏的考核办法。汉 张衡《论举孝廉疏》:“自初举孝廉,到今二百年,必先孝行,行有餘力,乃艸文法耳。今詔书一以能诵章句结奏案为限,虽有至孝,不当其科……自改试以来,累有妖星震裂之菑,是天意不安於此法故也。”
    • 20.
      文吏释义:⒈文职官吏。⒉文法之吏。指执法吏。

文法(wenfa)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文法是什么意思 文法读音 怎么读 文法,拼音是wén fǎ,文法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文法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