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āo,(1) 打手势叫人来。【组词】:招唤。招呼。招手上车。(2) 用公开的方式使人来。【组词】:招集。招收。招纳。招贤。招聘。招兵买马。(3) 应接。【组词】:招待宾客。(4) 引来。【组词】:招惹。招引。招揽。招致。(5) 承认自己的罪行。【组词】:招供。招认。不打自招。(6) 同“着”。(7) 摇动。【例句】: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pái,(1) 用木板或其他材料做的标志。【组词】:门牌。路牌。牌子。牌匾。牌价。(2) 凭证。【组词】:金牌。银牌。腰牌。(3) 产品的商标。【组词】:名牌货。(4) 古代兵士在战争时或现代警察在驱散示威者时用来遮护身体的东西。【组词】:盾牌。挡箭牌。(5) 娱乐或赌博用的东西。【组词】:纸牌。扑克牌。麻将牌。(6) 神主、灵位或题着名字作为祭祀对象的木牌。【组词】:牌位。(7) 词曲的调名。【组词】:词牌。曲牌。牌子曲。
1. 挂在商店门前作为标志的牌子。
英[ shop sign; ]
2. 比喻骗人的幌子。
英[ facade; ]
⒈ 店家、医家与艺人等挂在门前标明名号与经营内容等的牌子。
引宋 张任国 《柳梢青》词:“掛招牌,一声喝采,旧店新开。”
《水浒传》第五一回:“今日 秀英 招牌上明写着这场话本,是一段风流藴藉的格范,唤做‘ 豫章城 双渐 赶 苏卿 ’。”
《明成化说唱词话丛刊·张文贵传上》:“前边行到 竹竿巷,见一招牌写得真,白粉壁上书大字:有房安歇往来人。”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将来掛招牌,就可以称儒医。”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二:“这地方的门口挂着职业介绍所的招牌,我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碰了进去。”
⒉ 比喻骗人的幌子。
引清 李渔 《意中缘·奸囮》:“我借他做个招牌,结识起士大夫来。”
闻一多 《五四运动的历史法则》:“时髦的招牌和近代化的技术,并不能掩饰这些事实。”
陈残云 《山谷风烟》第三十章:“这个浪荡子到外面也不是念书,想混个招牌回来欺压人罢啦。”
⒈ 商店机构作为标识的牌子。
引宋·张任国〈柳梢青·挂起招牌〉词:「挂起招牌,一声喝采,旧店新开。」
《文明小史·第一九回》:「下车进去,见一家大门上挂著一块黑底金字的招裨,上写著『保国强种不缠足会』八个大字。」
近牌号 商标 字号
⒉ 演艺人员或团体揭示其所献技艺有关事项的牌子。
引《水浒传·第五一回》:「今日秀英招牌上,明写著这场话本,是一段风流韫籍的格范,唤做『豫章城双渐赶苏卿』。」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〇》:「将及到家之际,遇见一个全真先生,手执招牌,上写著『风鉴通神』。」
⒊ 拿手的,可做为标识的。
例如:「这首是她的招牌歌。」
⒋ 比喻骗人的幌子。
引清·李渔《意中缘·第六出》:「我借他做个招牌,结识起士大夫来。」
1.有些人打着艺术家的金字招牌,并不等于就真懂艺术。
2.你不要打着为群众的招牌蛊惑人心,你这样闹是想浑水摸鱼,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3.在一番紧锣密鼓的筹备之后,兴兴扎花厂的招牌挂了起来。
4.我这是金字招牌的祖传救命金丹,岂容他人鱼目混珠?
5.这座酒楼的招牌从古代一直沿用至今。
6.城市把自己打扮得很洋气,洋气是外线的,琳琅的洋商标招牌举目皆是。
7.商店的门外挂着令人眼花缭乱的招牌。
8.他拥有海豚一般的智商,海豚一个的相貌,和招牌式的海豚音。
9.那股强烈的气味,那种陌生的语言,以及许多稀奇古怪的文字写的花里花哨的招牌,叫他头昏眼花。
10.这块招牌早已摇摇欲坠,台风一来便如摧枯拉朽般地将它捲落地,摔得粉身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