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扫洒 扫洒的意思
sǎo

扫洒

简体扫洒
繁体掃灑
拼音sǎo sǎ
注音ㄙㄠˇ ㄙㄚ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ǎo sào,(1) 〔扫帚〕以竹枝等扎成的扫地用具。

sǎ xǐ,(1) 使水或其他东西分散地落下。【组词】:洒水。洒扫。洒泪。(2) 东西散落。【组词】:粮食洒了。(3) 姓。(1) 同“洗”,洗涤。

基本含义

清扫干净、洗净。

扫洒的意思

扫洒 [sǎo sǎ]

1. 见“扫洒”。

扫洒 引证解释

⒈ 见“扫洒”。亦作“扫洒”。

⒉ 冲洗;洒水扫地。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造此剑之时, 赤堇之山 破而出锡, 若耶之溪 涸而出铜,雨师扫洒,雷公击橐。”
《后汉书·赵孝传》:“亭长先时闻 孝 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
宋 苏洵 《上皇帝书》:“刀锯之餘,必无忠良,纵有区区之小节,不过闈闥扫洒之勤,无益於事。”

⒊ 喻用武力平定廓清。

唐 韩愈 《进撰平淮西碑文表》:“伏惟 唐 至陛下,再登太平,剗刮羣姦,扫洒疆土,天之所覆,莫不宾顺。”
唐 杜牧 《郡斋独酌》诗:“腥羶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国语词典

扫洒 [sǎo sǎ]

⒈ 打扫冲洗。

《后汉书·卷三九·赵孝传》:「亭长先时闻孝当过,以有长者客,扫洒待之。」

⒉ 以武力平定。

唐·杜牧〈郡斋独酌〉诗:「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
《五代史平话·梁史·卷上》:「打听得齐州扫洒法场,要出重囚。」


扫洒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僧祇户释义:北魏 僧官管辖的民户。僧祇户除向僧官输粟外,不向官府供输赋役。 北周 武帝 消灭寺院,这些人户改为一般编户。《魏书·释老志》:“ 曇曜 奏:平齐户及诸民,有能岁输穀六十斛入僧曹者,即为‘僧祇户’,粟为‘僧祇粟’,至于俭岁,賑给饥民。又请民犯重罪及官奴以为‘佛图户’,以供诸寺扫洒,岁兼营田输粟。 高宗 并许之,於是僧祇户、粟及寺户,徧于州镇矣。”
    • 2.
      彗汜画涂释义:彗:扫帚;汜:水洒地;涂:泥土。用帚扫洒水在地上,用刀划泥土。比喻极容易做的事。
    • 3.
      披攘释义:犹披靡。 《文选·曹植<责躬诗>》:“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来王。”吕向 注:“披攘,犹披靡也。”晋 傅玄《秦女休行》:“洒血溅飞梁,猛气上于云霓;仇党失守为披攘,一市称烈义。”唐 杜牧《郡斋独酌》诗:“腥膻一扫洒,凶狠皆披攘。”宋 范仲淹《唐狄梁公碑》:“一朝感通,羣阴披攘。”参见“披靡”。
    • 4.
      篲泛画涂释义:用帚扫洒水之地,用刀划泥路。极言其易。《文选·王褒<圣主得贤臣颂>》:“水斷蛟龍,陸剸犀革,忽若篲氾畫塗。”李善 注引 如淳 曰:“若以篲掃於氾灑之處也……塗,路也。”
扫洒是什么意思 扫洒读音 怎么读 扫洒,拼音是sǎo sǎ,扫洒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扫洒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