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贞观之理 贞观之理的意思
zhēnguānzhī

贞观之理

简体贞观之理
繁体貞觀之理
拼音zhēn guān zhī lǐ
注音ㄓㄣ ㄍㄨㄢ ㄓ ㄌㄧˇ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zhēn,(1) 坚定,有节操。【组词】:忠贞不渝。坚贞不屈。贞节。贞士(忠贞之士)。(2) 旧礼教中束缚女子的一种道德观念,指妇女不改嫁等。【组词】:贞女。贞烈。贞操(同“贞节”)。贞淑。(3) 占,卜,问卦。【组词】:贞卜。(4) 古同“桢”,桢干(gàn)。

guān guàn,(1) 道教的庙宇。【组词】:白云观。紫阳观。(2) 古代宫门前的双阙。(3) 楼台。【组词】:楼观。台观。(4) 姓。

zhī,(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组词】:赤子之心。(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组词】: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例句】:“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组词】:置之度外。等闲视之。(5) 代词,这,那。【例句】:“之二虫,又何知”。(6) 虚用,无所指。【组词】:久而久之。(7) 往,到。【例句】:“吾欲之南海”。

lǐ,(1) 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组词】:心理。肌理。条理。事理。(2) 事物的规律,是非得失的标准,根据。【组词】:理由。理性。理智。理论。理喻。理解。理想。道理。理直气壮。(3) 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例句】:理科,数理化。理疗。(4) 按事物本身的规律或依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加工、处置。【组词】:理财。理事。管理。自理。修理。总理。(5) 对别人的言行作出反应。【组词】:理睬。答理。(6) 古代指狱官、法官。(7) 姓。

基本含义

指正确的道理和原则,也指正确的治理方法和政策。

贞观之理的意思

贞观之理 [zhēn guān zhī lǐ]

1. 同“贞观之治”。

3. 唐人避高宗李治讳改。

贞观之理 引证解释

⒈ 同“贞观之治”。 唐 人避 高宗 李治 讳改。参见“贞观之治”。

唐 白居易 《不劳而理策》:“臣又闻 太宗文皇帝 尝曰:‘朕虽不及古,然以百姓心为心。’臣以为致‘贞观之理’者,由斯一言始矣。”
唐 李绛 《请崇国学疏》:“风教大成,礼乐咸备,‘贞观之理’,谓之太平。”


贞观之理是什么意思 贞观之理读音 怎么读 贞观之理,拼音是zhēn guān zhī lǐ,贞观之理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贞观之理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