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欹斜 欹斜的意思
xié

欹斜

简体欹斜
繁体
拼音qī xié
注音ㄧ ㄒㄧㄝ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qī yī, ◎ 古同“攲”。【例句】:“吾闻宥坐之器者,虚则欹。”

xié,(1) 不正,跟平面或直线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组词】:斜坡。斜面。斜度。斜线。斜视。

基本含义

倾斜;歪斜

欹斜的意思

欹斜 [qī xié]

1. 歪斜不正。

欹斜 引证解释

⒈ 歪斜不正。

汉 陆贾 《新语·怀虑》:“管仲 相 桓公,詘节事君,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正其国如制天下。”
唐 高适 《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
宋 苏辙 《再赋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梁柱半欹斜。”
清 纳兰性德 《锦堂春·秋海棠》词:“夜来微雨西风里,无力任欹斜。”
朱自清 《儿女》:“桌子上是饭粒呀,汤汁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欹斜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倾斜释义:⒈歪斜:屋子年久失修,有些倾斜。 ⒉比喻偏向于某一方:投资向西部地区倾斜。
    • 2.
      歪斜释义:不正或不直:身子歪斜,有点站立不稳。

欹斜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僛僛释义:醉舞欹斜貌。
    • 2.
      冠佩释义:⒈见“冠佩”。⒉亦作“冠珮”。指古代官吏的冠和佩饰。南朝 梁 江淹《杂体诗·效魏文帝<游宴>》:“月出照园中,冠珮相追随。”宋 苏辙《次韵姚道人》之一:“他年解冠佩,共游无边疆。”⒊指官吏。宋 范成大《昼锦行送陈福公判信州》诗:“汉 家 麟阁 多王侯,冠佩相望经几秋。”清 顾炎武《十庙》诗:“復见十庙中,冠佩齐趋蹌。”⒋妇女用的帽子与佩饰。元 郝经《天赐夫人词》:“负来灯下惊鬼物,云鬢欹斜倒冠佩。”
    • 3.
      圮缺释义:亦作“圯闕”。倾毁,残缺。宋 苏辙《东轩记》:“岁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补其圮缺,闢听事堂之东为轩。”宋 叶适《治势上》:“向之衰败、圮闕者二百餘年,英武之君、忠智之臣,图回收取,不能什一。”
    • 4.
      摆阖释义:⒈形容舟行颠簸貌。 唐 杜甫《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有诗凡四十韵》:“摆闔盘涡沸,欹斜激浪输。”仇兆鳌 注:“摆闔、欹斜,舟行簸荡之象。”⒉即捭阖。指游说之术。《太平广记》卷二四四引 唐 韦绚《嘉话录·杜佑》:“大凡布衣之士,皆须摆闔,以动尊贵之心。”
    • 5.
      欹斜释义:歪斜不正。汉 陆贾《新语·怀虑》:“管仲 相 桓公,詘节事君,专心一意,身无境外之交,心无欹斜之虑,正其国如制天下。”唐 高适《重阳》诗:“岂有白衣来剥喙,亦从乌帽自欹斜。”宋 苏辙《再赋葺居》之三:“南北高堂本富家,百年梁柱半欹斜。”清 纳兰性德《锦堂春·秋海棠》词:“夜来微雨西风里,无力任欹斜。”朱自清《儿女》:“桌子上是饭粒呀,汤汁呀……加上纵横的筷子,欹斜的匙子,就如一块花花绿绿的地图模型。”
    • 6.
      玉山倒释义: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嵇叔夜 之为人也,巖巖若孤松之独立;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后因以“玉山倒”形容人酒醉欲倒之态。唐 李白《襄阳歌》:“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 人 推。”宋 苏辙《闻王巩还京会客剧饮戏赠》诗:“烛花零落玉山倒,诗笔欹斜翠袖扶。”宋 柳永《小镇西犯》词:“酩酊谁家年少。信玉山倒。家何处,落日眠芳草。”
    • 7.
      甗锜释义:形容山岩欹斜有如倾侧的甗。
    • 8.
      蒙密释义:茂密;茂密的草木。南朝 宋 范晔《乐游应诏诗》:“遵渚攀蒙密,随山上嶇嶔。”北周 庾信《小园赋》:“拨蒙密兮见牕,行欹斜兮得路。”《资治通鉴·宋文帝元嘉七年》:“草木蒙密,地气鬱蒸。”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申氏》:“见垣下禾黍蒙密。”

欹斜(yixie)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欹斜是什么意思 欹斜读音 怎么读 欹斜,拼音是qī xié,欹斜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欹斜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