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节 [zhēn jié]
1. 忠贞不二的节操。封建礼教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为。
贞节 引证解释
⒈ 忠贞不二的节操。
引《文选·张衡<东京赋>》:“执谊顾主,夫怀贞节。”
薛综 注:“夫,犹人人也。言执礼义之心,顾思 汉 德,人怀贞正之志分也。”
唐 李德裕 《授郑裔绰渭南县尉直宏文馆制》:“况两代持衡,皆有贞节,守正持法,遗风凛然。”
清 翁志琦 《反班婕妤怨歌行》:“薄俗区故新,君子秉贞节。”
⒉ 封建礼教指女子不失身、不改嫁的道德行为。
引汉 刘向 《说苑·建本》:“昔者 东夷 慕诸夏之义,有女,其夫死,为之内私壻,终身不嫁。不嫁则不嫁矣,然非贞节之义也。”
北周 庾信 《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用 曹大家 之明训,执 宋 伯姬 之贞节。”
老舍 《四世同堂》十六:“老太太深信她的哲理是天下最好的,因为‘忍’字教她守住贞节,度过患难,得到像一个钢针那么无趣而永远发着点光的生命。”
国语词典
贞节 [zhēn jié]
⒈ 坚定不移的节操。
引《后汉书·卷五九·张衡传》:「伊中情之信修兮,慕古人之贞节。」
《文选·潘岳·关中诗》:「人之云亡,贞节克举。」
⒉ 女子守贞或夫死而不改嫁的节操。
引北周·庾信〈彭城公夫人尔朱氏墓志铭〉:「用曹大家之遗训,执宋伯姬之贞节。」
贞节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七贞九烈释义: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
- 2.
三贞妇释义:谓极其贞节的妇女。
- 3.
中岁释义:⒈农业收成一般的年景。《周礼·地官·均人》“中年则公旬用二日焉”汉 郑玄 注:“人食三鬴为中岁。”《宋史·食货志上四》:“熙河 四州田无虑万五千顷,十分取一以为公田,大约中岁亩一石,则公田所得十五万石。”⒉中年。南朝 齐 谢朓《赋贫民田》诗:“中岁歷三臺,旬月典邦政。”唐 王维《终南别业》诗:“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明 吴承恩《斋居》诗之一:“中岁志丘壑,茅斋寄城郭。”清 唐孙华《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娥月悲掩曜,中岁忽云徂。”
- 4.
举节释义:⒈显示气节;表彰贞节。 ⒉犹言打拍子。
- 5.
义夫节妇释义:看重道义的丈夫和看重贞节的妻子。指感情专注道义和节气双全的夫妇。
- 6.
圣善释义:⒈聪明贤良。 《诗·邶风·凯风》:“母氏圣善,我无令人。”毛 传:“圣,叡也。”郑玄 笺:“叡作圣,令,善也。母乃有叡知之善德。”⒉专用以称颂母德。《后汉书·邓骘传》:“伏惟 和熹皇后 圣善之德,为 汉 文母。”唐 元稹《祭翰林白学士太夫人文》:“太夫人族茂 姬姜,仁深圣善。”清 唐孙华《张母陈太孺人贞节》诗:“痛念圣善母,平生少欢愉。”⒊父母的代称。《文选·杨修<答临淄侯>》:“伏惟君侯少长贵盛,体 发 旦 之资,有圣善之教。”吕向 注:“圣善,谓 植 父 武帝 也。”《汉魏南北朝墓志集释·北魏元彧墓
- 7.
完节释义:⒈保持贞节;保全节操。 ⒉指完美的节操。
- 8.
执德释义:固守仁德;遵守道德规范。《论语·子张》:“执德不弘,信道不篤。”《汉书·成帝纪》:“朕执德不固,谋不尽下。”清 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姊独于其间遭离荼苦,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
- 9.
松菊释义:松与菊不畏霜寒,因以喻坚贞节操或具有坚贞节操的人。
- 10.
检括释义:⒈亦作“检栝”。 检点约束。汉 蔡邕《贞节先生范史云碑》:“晚节禁宽,困於屡空,而性多检栝,不治产业。”晋 刘琨《答卢谌诗》:“慨然以悲,欢然以喜。昔在少壮,未尝检栝。”《旧唐书·苏良嗣传》:“王府官属多非其人,良嗣 守文检括,莫敢有犯,深为 高宗 所称。”⒉规矩,法度。晋 葛洪《抱朴子·崇敬》:“驱之於直道之上,敛之乎检括之中。”唐 元结《漫论》:“漫何检栝?漫何操持?漫何是非?”⒊查察;清查。《梁书·武帝纪下》:“江子四 等封事如上,尚书可时加检括,於民有蠹患者,便即勒停,宜速详启,勿致淹缓。”《资
- 11.
清夷释义:⒈亦作“清彝”。 清平;太平。汉 蔡邕《贞节先生陈留范史云铭》:“通清夷之路,塞邪枉之门。”唐 李白《感时留别从兄徐王延年从弟延陵》诗:“愿言保明德,王室佇清夷。”明 范文苂《沉华阳传》:“一旦皇路清彝,访求死事孤忠,则公之食报於身后者,宜何如其俊伟乎!”⒉清净恬淡。《世说新语·言语》“乐 令女适大将军 成都王 颖”刘孝标 注引 晋 虞预《晋书》:“﹝ 乐广 ﹞清夷冲旷。”宋 曾巩《知制诰授中司制》:“某志行清夷。”明 杨慎《题杨补之梅》诗:“寂寞真称 子云 裔,清夷不为 秦檜 緇。”⒊明白平易。清 黄
- 12.
烈女释义:⒈旧指刚正有节操的女子。⒉旧指拼死保全贞节的女子。
- 13.
牌坊释义:形状像牌楼的构筑物,旧时多用来表彰忠孝节义的人物,如功德牌坊、贞节牌坊。
- 14.
真烈释义:坚贞节烈。《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你孺人性真烈,不肯依随,被他剪髮赤脚,挑水浇花,受其苦楚。”《清平山堂话本·陈巡检梅岭失妻记》:“闻知你洞中,有一 如春 娘子,在洞三年。他是真烈之妇,可放他一命还乡。”
- 15.
秉节释义:⒈持节。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宋 欧阳修《武恭王公神道碑》:“秉节治戎,出征入卫。”明 杨柔胜《玉环记·延赏庆寿》:“秉节传旌承圣宠,心存一点丹衷。”⒉保持节操,守节。清 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⒊犹秉性。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二》:“王竑 秉节刚劲,可寝大姦。”
- 16.
节妇释义:旧时指坚守贞节,丈夫死后不改嫁的妇女。
- 17.
节孝释义:贞节和孝顺。
- 18.
节烈释义:贞节刚烈。封建礼教把丈夫死了决不再嫁的妇女称节妇;把女子为重义轻生或保持贞操而自杀的称烈妇、烈女。
- 19.
荼苦释义:艰苦;苦楚。《北齐书·文苑传·颜之推》:“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宋 陈亮《祭妻弟何少嘉文》:“此其祸变,岂復吾之始虑耶!以子之生平,亦何以致此荼苦耶!”清 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遭离荼苦,执德秉节数十年,其亦可谓君子之女,无愧古之 尹吉。”
- 20.
论谥释义:评论其生平事迹,然后赐给谥号。 《艺文类聚》卷四○引 晋 张璠《汉记》:“范丹,中平 二年卒,三府各遣令史奔弔,累行论謚,僉曰宜为 贞节先生。会葬二千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