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逸 [sàn yì]
1. 向四处散开。
英[dissipation;]
散逸 引证解释
⒈ 流散。
引汉 蔡邕 《玄文先生李休碑》:“自 战国 及 汉,名臣继踵,支胄散逸。”
《文选·潘岳<西征赋>》:“街里萧条,邑居散逸。”
吕延济 注:“散逸,无人也。”
《北史·儒林传下·乐逊》:“寻而 山 东寇乱,学者散逸。”
⒉ 散失。
引《南史·徐勉传》:“及 文宪 薨,遗文散逸。”
宋 曾巩 《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
郑振铎 《海燕·蝴蝶的文学三》:“这些剧本现在都已散逸,所可见到的只有《今古奇观》第二十回《庄子休鼓盆成大道》一篇东西。”
⒊ 闲散隐逸。
引《梁书·忠壮世子方等传》:“少聪敏,有俊才,善骑射,尤长巧思。性爱林泉,特好散逸。”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李建勋》:“年已八十,志尚散逸,多从僊侣参究玄门。”
清 吴敏树 《宽乐庐记》:“然彼时以为 建林 虽性通少滞,亦会其身之所遇,便自散逸而然耳。”
⒋ 犹飘逸。
引唐 王贞白 《洗竹》诗:“锦籜裁冠添散逸,玉芽修饌称清虚。”
国语词典
散逸 [sàn yì]
⒈ 闲散安逸。
引《梁书·卷四四·世祖二子传·忠壮世子方等传》:「性爱林泉,特好散逸。」
近闲逸
反勤奋
散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代易释义:更替;轮流。 《新唐书·杜兼传》:“德宗 既厌兵,大抵刺史重代易,至歷年不徙。”宋 曾巩《请改官制前预令诸司次比整齐架阁版籍等事札子》:“臣切恐施行之际,新旧代易之初,庶工之间,或吏属因循,或簿书缘絶,其於督察漏略,检防散逸,弥纶之体,不可不早有飭戒。”宋 曾巩《太祖皇帝总叙》:“德怀二三之臣,负众自用,令之不从、召之不至者尚数十,皆束衽来庭,代易奔走,如水凑下。”
- 2.
元散释义:即玄散。幽静散逸。
- 3.
喷雨嘘云释义:形容浪花水气的飞溅散逸。
- 4.
外层释义:也叫外逸层。500千米高度以上的大气层。因受地球的引力较小,一些高速运动的中性空气质点,能散逸到星际空间去。是地球大气层向星际空间过渡的层次。
- 5.
外淫释义:⒈谓散逸游移。⒉谓滋润于外。
- 6.
废轶释义:丢弃散逸。
- 7.
思越释义:⒈心神散逸。犹言灵魂出窍。⒉谓神思飞越。
- 8.
逸典释义:散逸的典籍。
- 9.
逸字释义:⒈指草书字。《宣和画谱·刘正夫》:“正夫 喜书学,多作行法……晚年间作逸字,独藏于家。”⒉谓散逸的诗文。宋 晁补之《胡戢秀才效欧阳公集古作琬琰堂》诗:“詔畀千金访遗逸,遗文逸字往往出。”⒊指脱字。胡朴安《中国文字学史》第三编:“经典相承之字,偏旁所从,及注义及序例中之字,而不见于部中者,学者谓之逸字。”
- 10.
逸篇释义:散逸的篇章。
- 11.
逸经释义:指散逸的儒家经书。《汉书·平帝纪》:“徵天下通知逸经、古记、天文、历算、钟律、小学、《史篇》、方术、《本草》及以《五经》、《论语》、《孝经》、《尔雅》教授者,在所为驾一封軺传,遣诣京师。”清 刘献廷《广阳杂记》卷五:“然别书载 沅州 刘有年,洪武 中为监察御史,永乐 中上《仪礼》逸经十八篇。”
- 12.
遐漂释义:散逸;飘忽不定。
- 13.
遗文释义:⒈古人或死者留下的诗文。⒉散逸的诗文。⒊前代留下的法令条文、礼乐制度。
- 14.
郛郭释义:⒈外城。 《韩非子·难二》:“赵简子 围 卫 之郛郭。”晋 左思《吴都赋》:“郛郭周匝,重城结隅。”明 何景明《拟古诗》之十一:“郛郭蔽枌檟,狐兔翔城隅。”⒉泛指城郭,城市。《隋书·炀帝纪下》:“近代战争,居人散逸,田畴无伍,郛郭不修。”清 魏源《圣武记》卷三:“若乃不郛郭,不宫室,不播殖穹帐寄而水草逐者,惟 瀚海 南北部及 準部、青海 诸部则然。”⒊比喻屏障。汉 扬雄《法言·吾子》:“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李轨 注:“郛郭限内外,御姦宄;圣人崇仁义,正愆违。
- 15.
长成释义:⒈长大成人。 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唐 白居易《长恨歌》:“杨 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月香 在 贾公 家,一住五年,看看长成。”⒉成长。《警世通言·乐小舍拚生觅偶》:“此时 顺娘 年十四岁,一发长成得好了。”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五:“这时,中国 无产阶级,由于自己的长成和 俄国 革命的影响,已经迅速地变成了一个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了。”
- 16.
馡馡释义:香气散逸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