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藏 [fú cáng]
1. 隐藏;潜藏。
伏藏 引证解释
⒈ 隐藏;潜藏。
引《墨子·杂守》:“及为微职,可以迹知往来者少多,即所伏藏之处。”
《朱子语类》卷六九:“利贞是静而伏藏於内。”
明 吴承恩 《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害悉絶除,姦无伏藏。”
鲁迅 《野草·淡淡的血痕中》:“造物主、怯弱者,羞惭了,于是伏藏。天地在猛士的眼中于是变色。”
国语词典
伏藏 [fú cáng]
⒈ 隐藏、匿藏。
引《墨子·杂守》:「可以迹知往来者少多,即所伏藏之处。」
伏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岁功释义:⒈一年的时序。《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四万六千八十銖者,万一千五百二十物历四时之象也。而岁功成就,五权谨矣。”南朝 宋 沉约《悯国赋》:“时难纷其未已,岁功迫其将徂。”《北史·循吏传论》:“为政之道,宽猛相济,犹寒暑迭代,俱成岁功也。”明 宋濂《燕书》之三三:“阴阳合而大化彰,寒暑正而岁功成,夫妇和而家政理,天道也,亦人道也。”⒉一年农事的收获。《汉书·礼乐志》:“阳出布施於上而主岁功,阴入伏藏於下而时出佐阳。阳不得阴之助,亦不能独成岁功。”汉 王符《潜夫论·爱日》:“竟亡一岁
- 2.
谴责小説释义:中国 旧体小说的一种,指 清 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 李伯元 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 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其在小説,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説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説。”郑振铎《文学杂论·谴责小说》:“大家之所以看不起小说家,对小说家起这种误会,其责任的一大部分,应该
- 3.
谴责小说释义:中国 旧体小说的一种,指 清 末戊戌变法维新运动失败后大量出现的暴露社会黑暗、指摘政治腐败的小说。代表作家、作品有 李伯元 的《官场现形记》、吴趼人 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等。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八篇:“其在小説,则揭发伏藏,显其弊恶,而于时政,严加纠弹,或更扩充,并及风俗。虽命意在于匡世,似与讽刺小説同伦,而辞气浮露,笔无藏锋,甚且过甚其辞,以合时人嗜好,则其度量技术之相去亦远矣,故别谓之谴责小説。”郑振铎《文学杂论·谴责小说》:“大家之所以看不起小说家,对小说家起这种误会,其责任的一大部分,应该
- 4.
遗蝗释义:指蝗虫所产之卵。宋 苏轼《雪后书北台壁》诗之二:“遗蝗入地应千尺,宿麦连云有几家。”王十朋 注:“蝗遗子於地,若雪深一尺,则入地一丈。”明 徐有贞《试三农望雪赋》:“遗蝗伏藏,年穀其登兮;东作有祥,力我畊兮。”清 黄六鸿《福惠全书·典礼·蝗灾告城隍文》:“今兹三农在野,百穀未登,昨岁遗蝗,孳生在地,二麦之受其荼毒者,几半于郊外矣。”
- 5.
金伏释义:金气伏藏。多用以指炎热的伏天。按我国农历,从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此即所谓“庚日必伏”,而庚,五行属金,金畏火而金气伏藏,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