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夷 [wài yí]
1. 亦作“外彝”。
3. 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
外夷 引证解释
⒈ 亦作“外彝”。指外族。也指外国或外国人。参见“外族”。
引《汉书·萧望之传》:“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羈縻之谊,谦亨之福也。”
《汉书·叙传下》:“西南外夷,种别域殊。”
唐 白居易 《为宰相谢恩赐吐蕃信物银器锦綵等状》:“今蒙重赐,益荷圣慈,况来自外夷,知德广之所及。”
明 张鼎思 《代醉编·奇节》:“其人得疾,既篤,谓 崔 曰:‘荷君见顾,不以外夷见忽。’”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异三·梁尚书》:“其一人望见 梁公,股栗伏地,比至称病不謁, 梁 怪之,勒令出见,一见怒甚,即核其交通外彝,侵冒军实罪状,劾而杀之。”
外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科九旨释义:汉 代《公羊》学家谓《春秋》书法有三科九旨。即于三段中寓九种旨意。有 何休、宋衷 二说。《公羊传·隐公元年》“隐公 第一”唐 徐彦 疏:“问曰:‘《春秋説》云:《春秋》设三科九旨,其义如何?’答曰:‘何氏(何休)之意以为三科九旨,正是一物。若揔言之,谓之三科,科者,段也;若析而言之,谓之九旨,旨者,意也,言三个科段之内,有此九种之意。故 何氏 作《文謚例》云:三科九旨者,新 周、故 宋,以《春秋》当新王,此一科三旨也。又云:所见异辞,所闻异辞,所传闻异辞,二科六旨也。又内其国而外诸夏,内诸夏而外夷狄,是三
- 2.
使译释义:传译的信使。《后汉书·和帝纪》:“﹝ 永元 ﹞六年春正月,永昌 徼外夷遣使译献犀牛、大象。”《三国志·魏志·东夷传》:“倭 人在 带方 东南大海之中,依山岛为国邑。旧百餘国,汉 时有朝见者,今使译所通三十国。”《三国志·魏志·东夷传》:“魏 世 匈奴 遂衰,更有 乌丸、鲜卑,爰及 东夷,使译时通。”
- 3.
勾串释义:勾结串通。清 林则徐《密拿汉奸札稿》:“缘外夷鸦片之得以私售,皆由内地奸民多方勾串,以致蔓延日广,流毒日深。”郑观应《盛世危言·贩奴》:“今中外辑睦有年,无分畛域,而竟任彼勾串奸商,为此违例害人之举,出入各国,漫不稽查,其玩视 中国 也甚矣。”高云览《小城春秋》第二章:“不久,大雷 暗地跟 日 籍浪人勾串着走私军火鸦片,果然捞到几笔。”
- 4.
厘剔释义:⒈清理剔除;革除。 《明史·黄镐传》:“镐 有才识,敏吏事,理盐政,多所釐剔,时论称之。”《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四回:“他要是将一省的弊竇都釐剔乾净,他又从那里调剂私人呢?”⒉指甄别、辨别。清 林则徐《会札南澳镇谕令长山尾等洋外船一律呈缴烟土稿》:“查中路本係外夷通市处所,乃夷船来往所必经,良贾奸商难以分辨,是以办理之法,不得不加意釐剔。”⒊整理修订。清 程伟元《<红楼梦>序》:“然漶漫不可收拾,乃同友人细加釐剔,截长补短,钞成全部,復为鐫板,以公同好。”
- 5.
坑冶释义:唐 宋 以来称金属矿藏的开采与冶炼。 亦泛指矿藏。《宋史·徽宗纪一》:“﹝ 崇寧 三年二月﹞庚申,令天下坑冶金银復尽入内藏。”明 余继登《典故纪闻》卷十一:“生财有道,不在坑冶,况厉民以为益乎?”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惟 天僖 末,岁入银八十八万三千餘两……或出自商旅,或来自外夷,非尽坑冶之数。”章炳麟《定版籍》:“凡诸坑冶,非躬能开浚硩采者,其多寡阔狭,得恣有之,不以露田园池为比。”
- 6.
外彝释义:见“外夷”。
- 7.
惩创释义:⒈惩戒;警戒。 唐 韩愈《读东方朔杂事》诗:“方朔 不惩创,挟恩更矜夸。”宋 陆游《条对状》:“盖封王始於 汉 初……后世惩创其失,魏、晋、隋、唐,皆起草昧,有天下,岂无功臣,止於公侯而已。”《金史·雷渊传》:“渊 为人躯干雄伟……遇不平则疾恶之气见于颜间,或嚼齿大駡不休,虽痛自惩创,然亦不能变也。”明 方孝孺《与赵伯钦书》之二:“每观古人道德事功之盛,慙悔攻中,若无所自容。以是深自惩创,不敢有所作。”⒉惩罚;惩治。宋 苏辙《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然庸僧猾商,敢擅招诱外夷,邀求厚利,为国生事,其渐不可长
- 8.
暹国释义:古国名。 故地在今 泰国 宋家洛 一带。《元史·外夷传三·暹》:“暹国,当 成宗 元贞 元年,进字金表,欲朝廷遣使至其国。”
- 9.
民历释义:民用历书。明 沉德符《野获编·历法·颁历》:“嘉靖 二十一年颁历之辰……若外夷,惟 朝鲜 国,岁颁王历一册,民历百册,盖以恭顺特优之。”
- 10.
湖丝释义:浙江省 湖州市 出产的蚕丝。 色白,柔韧,质地极佳,行销国内外。又名白丝。清 魏源《海国图志·筹海篇四》:“中国 以茶叶湖丝驭外夷,而外夷以鸦片耗 中国,此皆自古所未有,而本朝有之。”
- 11.
田畜释义:⒈耕种与畜牧。《史记·货殖列传》:“富人争奢侈,而 任氏 折节为俭,力田畜。”⒉指畜牧。《汉书·西域传上·尉头国》:“田畜随水草,衣服类 乌孙。”⒊农田和牲畜。《明一统志·外夷·默德那国》:“有城池宫室,田畜市列,与 江 淮 风土不异。”
- 12.
移文释义:⒈旧时文体之一。 指行于不相统属的官署间的公文。亦泛指平行文书。明 沉德符《野获编补遗·外国·外夷夸诞》:“其移文乃称一千三百七十六年,但不著年号。”清 袁枚《随园随笔·官职》:“今文书平行者号移文。”清 赵翼《赴天津》诗:“聘书却公卿,移文畏朋友。”⒉发移文。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制置使移文宣抚司,当用申状。”清 俞正燮《癸巳类稿·俄罗斯事辑》:“高宗纯皇帝 命理藩院移文 俄罗斯 撒纳特 衙门使送贼。”⒊南朝 齐 孔稚珪《北山移文》的省称。宋 辛弃疾《柳梢青·三山归途代白鸥见嘲》词:“好把《移
- 13.
窰口释义:亦作“窑口”。 贩运鸦片的机构。《黑籍冤魂》第四回:“﹝鸦片贩子﹞又勾结内地奸民,为之传送,使窰口为之包卖。”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鸦片战争·钦定严禁鸦片烟条例》:“今拟沿海奸徒,开设窰口,勾引外夷,潜买鸦片烟土,入口囤积,发卖图利,一经审实,首犯拟斩立决。”范文澜《中国近代史》第一章第三节:“查夷船载运烟土,至 广东 黄埔、老万山 二处停泊,内地奸商分设窑口接运。”
- 14.
谦亨释义:《易·谦》:“谦:亨。君子有终。”此言人谦虚则亨通。后以“谦亨”指谦恭有德。《资治通鉴·汉宣帝甘露二年》:“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此则羈縻之谊,谦亨之福也。”宋 刘敞《回汉阳郭郎中启》:“某官风义相先,忠爱有素;远形庆问,深諭谦亨。”
- 15.
谫谫释义:十分浅薄。亦用为自称的谦词。宋 陆游《贺留枢密启》:“世方譾譾以自营,公固落落而难合。”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四:“此数年中,海疆节度之人,溃防决藩之故,粤 人能言之,外夷能言之,无俟譾譾之芻言矣。”
- 16.
贻笑释义:犹见笑。《晋书·吕光载记》:“欲全卿名节,不使貽笑将来。”宋 苏舜钦《杜公求退第二表》:“貽笑外夷,靦颜多士。”韦君宜《似水流年·对梦呓的注解》:“这是蠢到贻笑万邦的大笑话。可是我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