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后知 后知的意思
hòuzhī

后知

简体后知
繁体後知
拼音hòu zhī
注音ㄏㄡˋ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hòu,(1) 君主;帝王。【例句】:商之先后(先王)。(2) 帝王的正妻。【组词】:皇后。太后。(3) 诸候。《書•舜典》。【组词】:“肆覲東后。”(4) 指空间在背面,反面的,与“前”相对。【组词】:后窗户。后面。后学。后缀。后进。(5) 时间较晚,与“先”相对。【组词】:日后。后福。后期。(6) 指次序,与“前”相对。【组词】:后排。后十名。(7) 子孙。【组词】:后辈。后嗣。后裔。后昆。无后(没有子孙)。(8) 姓。

zhī zhì,(1) 晓得,明了。【组词】: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2) 使知道。【组词】:通知。知照。(3) 学识,学问。【例句】:知识,求知。无知。(4) 主管。【例句】: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5) 彼此了解。【组词】:相知。知音。知近。(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例句】:故知(老朋友)。(1) 同“智”,智慧。

基本含义

事后才知道,事后才觉察到。指人在事情发生后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或不足。

后知的意思

后知 [hòu zhī]

1. 觉悟较晩。亦指觉悟较晩者。

3. 后来的知己。

后知 引证解释

⒈ 觉悟较晚。亦指觉悟较晚者。

《孟子·万章上》:“天之生此民也,使先知觉后知,使先觉觉后觉也。”
孙中山 《民权主义》第三讲:“先知先觉者为发明家,后知后觉者为宣传家,不知不觉者为实行家。”

⒉ 后来的知己。

《吕氏春秋·恃君》:“豫让 笑而应之曰:‘是﹝为﹞先知报后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
陈奇猷 集释:“‘是’下当从《策》补‘为’字,否则文不成义……此文‘是为先知报后知’犹言为 智伯 报 襄子 耳。”


后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乃今释义:⒈而今;方今;如今。《左传·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庄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成玄英 疏:“立身以来,方今始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金 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乃今得子胸中 秦,作诗一笑君应闻。”清 方苞《与刘函三书》:“僕闻而慨然以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復有其人!”⒉迺今:而今,如今。《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
    • 2.
      乐诗释义:可以入乐的诗。古代与徒诗对言。《史记·佞幸列传》:“延年 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宋 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二》:“然后知《南》、《雅》、《颂》之为乐诗,而诸《国》之为徒诗也。”章炳麟《文学说例》:“半乐诗,乐诗、史诗混合者也。”参阅 清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诗入乐说》。
    • 3.
      买和释义:⒈出钱私下了结官司。 《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刘子明 将妻 郭二娘 作妹,凭媒受讫 王万四 财钱,嫁与本人为妻。后知事发,王万四 又用钞四十两买和,即係违法事理。”《禅真逸史》第三二回:“张太公 又央人在衙门里上下使钱,保正、排邻俱送了财物,黄氏 处又托亲邻买和。”⒉旧指边将贿赂敌人以买取和好。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大周 平日深愤边政紊乱,每年将官与挞虏买和,总督虚张报捷,当事者纳其重贿,即滥冒功赏,岁以为常。”
    • 4.
      亲亲释义:⒈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 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於姪儿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尽归姪儿,也是 高文明 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⒉亲属;亲戚。《
    • 5.
      先知释义:⒈对事理的认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先知觉后知。⒉基督教、犹太教中的宗教领袖。《圣经》中说他们受神启示,能传达神的旨意,能预知未来。
    • 6.
      后雕释义:亦作“后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何晏 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后因以“后彫”比喻守正不苟而有晚节。
    • 7.
      土兵释义:地方兵。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 渝关 ﹞旧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土兵皆自为田园,力战有功则赐勋加赏。”《水浒传》第二四回:“武松 道:‘教嫂嫂生受,武松 寝食不安;县里拨一个土兵来使唤。’”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十二:“选民丁之壮者编成什伍,号为土兵。”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而后知 明 人之徵土兵,亦犹本朝之募乡勇。”
    • 8.
      壮勇释义:⒈强健而勇敢;刚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 将 李信 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 燕 太子丹 於 衍水 中,卒得破 丹,始皇 以为贤勇。”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夫入虎狼之羣,后知 賁 育 之壮勇。”唐 裴铏《传奇·韦自东》:“贞元 中有 韦自东 者,义烈之士也。尝游 太白山,栖止 段将军 庄;段 亦素知其壮勇者。”宋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次命武臣密举壮勇出羣之士,试以武事,迁其等差。”邹韬奋《萍踪寄语》三十:“他虽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但意志的坚强和胆量的壮勇,更胜于他的老子。”⒉壮勇者;
    • 9.
      大梦释义:⒈古人用以喻人生。《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唐 李白《与元丹邱方城寺谈玄作》诗:“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宋 苏轼《李宪仲哀词》诗:“大梦行当觉,百年特未满。遑哀已逝人,长眠寄孤馆。”明 陈所闻《端正好·赠罗江城》套曲:“不放緑樽空,不厌青山眺,任疎狂白髮萧骚,好将大梦闲中觉,倚杖掀髯笑。”⒉古大泽名,即 云梦泽。《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南方曰 大梦,曰 浩泽。”高诱 注:“梦,云梦 也;浩亦大也。
    • 10.
      奇玮释义:⒈珍奇,美好。 晋 傅玄《李赋》:“翫斯味之奇瑋兮,然后知报之为轻。”唐 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自标奇瑋,难藏豹蔚之姿;本俟遭逢,果振螭蟠之举。”宋 苏轼《北海十二石记》:“上生石芝草木皆奇瑋,多不识名者。”⒉谓操行高尚。清 恽敬《与卫海峰同年书》:“本朝 魏叔子 多结交淡泊奇瑋之士。”
    • 11.
      审刑院释义:亦省称“审刑”。宋 代于禁中设立的官署,其职务是检查大理寺所审理的案件,并上报中书省。《宋史·职官志三》:“淳化 二年,增置审刑院,知院事一人,以郎官以上至两省充,详议官以京朝官充,掌详讞大理所断案牘而奏之。凡狱具上,先经大理,断讞既定,报审刑,然后知院与详议官定成文草,奏记上中书,中书以奏天子论决。”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刑法》:“至於 淳化,又置审刑院於禁中,防大理刑部之失。”
    • 12.
      客槎释义:指升天所乘之槎。 用 晋 张华《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 牛女 事。唐 罗隐《黄河》诗:“高祖 誓功衣带小,仙人占头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宋 苏轼《鹊桥仙·七夕》词:“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宋 陆游《予以壬戌慨然有赋》诗:“事似谈春梦,身如寄客槎。”参见“客星”。
    • 13.
      州土释义:⒈州乡邑。《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王逸 注:“閔惜乡邑之饶富也。”⒉一州所辖的地域。汉 班固《东都赋》:“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 轩辕氏 之所以开帝功也。”《汉书·翼奉传》:“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 14.
      恬养释义:谓以恬静涵养性情。 语本《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郭象 注:“恬静而后知不荡,知不荡而性不失也。”唐 元稹 有《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因成十八韵见寄〉,乐天前篇到时,适会予亦宴 镜湖 南亭,因述目前所睹以成酬答,末章亦示暇诚则势使之然,亦欲粗为恬养之赠耳》诗。
    • 15.
      愆违释义:⒈过失。《法言·吾子》“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晋 李轨 注:“郛郭限内外,御姦宄;圣人崇仁义,正愆违。”唐 陆贽《论度支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妄作但不施用,岁计必免愆违。”清 刘大櫆《胡母谢太孺人传》:“虽其后壮有室,稍有愆违,即令长跽受杖。”⒉失时。《明史·雷复传》:“今雨雪愆违,饥民疾病流离,困瘁万状。”
    • 16.
      教学相长释义:《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zhǎng):增进,提高。
    • 17.
      新君释义:新即位的国君。 《左传·昭公十年》:“既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吕氏春秋·恃君》:“是先知报后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唐 刘知几《史通·载文》:“彤弓卢矢,新君膺九命之锡;白马侯服,旧主蒙三恪之礼。”
    • 18.
      格物致知释义: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 19.
      梦中梦释义:喻幻境。极言虚幻。语本《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唐 李群玉《自遣》诗:“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山谷 尝自赞其真曰:‘似僧有髮,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盖亦取诗僧 淡白 写真诗耳。
    • 20.
      梦徵释义:犹梦兆。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天圣 初,宋元宪公 在场屋日,梦魁天下。故事,四方举人集京师,当入见,而 宋公 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礼部奏举人 宋郊 等,公大恶之,以为梦徵止此矣,然其后卒为大魁。”明 文徵明《董氏竹冈阡碑》:“初大理之葬御史公也,有梦徵焉。”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南游梦》:“旋署 松江府 知府,州人遮道送别,公避之,由北门登舟,然后知梦徵之乃如此也。”

后知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乃今释义:⒈而今;方今;如今。《左传·襄公七年》:“吾乃今而后知有卜筮。”《庄子·在宥》:“躬身求之,乃今也得。”成玄英 疏:“立身以来,方今始悟。”《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乃今知之。”金 元好问《范宽秦川图》诗:“乃今得子胸中 秦,作诗一笑君应闻。”清 方苞《与刘函三书》:“僕闻而慨然以为不使不仁加乎其身,乃今復有其人!”⒉迺今:而今,如今。《汉书·邹阳传》:“臣闻 比干 剖心,子胥 鴟夷,臣始不信,迺今知之。”
    • 2.
      乐诗释义:可以入乐的诗。古代与徒诗对言。《史记·佞幸列传》:“延年 善歌,为变新声,而上方兴天地祠,欲造乐诗歌弦之。”宋 程大昌《考古编·诗论二》:“然后知《南》、《雅》、《颂》之为乐诗,而诸《国》之为徒诗也。”章炳麟《文学说例》:“半乐诗,乐诗、史诗混合者也。”参阅 清 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诗入乐说》。
    • 3.
      买和释义:⒈出钱私下了结官司。 《元典章·户部四·嫁娶》:“刘子明 将妻 郭二娘 作妹,凭媒受讫 王万四 财钱,嫁与本人为妻。后知事发,王万四 又用钞四十两买和,即係违法事理。”《禅真逸史》第三二回:“张太公 又央人在衙门里上下使钱,保正、排邻俱送了财物,黄氏 处又托亲邻买和。”⒉旧指边将贿赂敌人以买取和好。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大周 平日深愤边政紊乱,每年将官与挞虏买和,总督虚张报捷,当事者纳其重贿,即滥冒功赏,岁以为常。”
    • 4.
      亲亲释义:⒈爱自己的亲属。《诗·小雅·伐木序》:“亲亲以睦友,友贤不弃,不遗故旧,则民德归厚矣。”孔颖达 疏:“既能内亲其亲以使和睦,又能外友其贤而不弃,不遗忘久故之恩旧而燕乐之。”《汉书·翼奉传》:“古者朝廷必有同姓以明亲亲,必有异姓以明贤贤,此圣王之所以大通天下也。”唐 韩愈《送浮屠文畅师序》:“圣人者立,然后知宫居而粒食,亲亲而尊尊,生者养而死者藏。”《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六:“高愚溪 到底不往女儿家去,善终於姪儿 高文明 之家。所剩之物尽归姪儿,也是 高文明 一点亲亲之念不衰,毕竟得所报也。”⒉亲属;亲戚。《
    • 5.
      先知释义:⒈对事理的认识较一般人为早的人:先知觉后知。⒉基督教、犹太教中的宗教领袖。《圣经》中说他们受神启示,能传达神的旨意,能预知未来。
    • 6.
      后雕释义:亦作“后凋”。《论语·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何晏 集解:“喻凡人处治世,亦能自脩整,与君子同在浊世,然后知君子之正不苟容也。”后因以“后彫”比喻守正不苟而有晚节。
    • 7.
      土兵释义:地方兵。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贞明三年》:“﹝ 渝关 ﹞旧置八防御军,募土兵守之……土兵皆自为田园,力战有功则赐勋加赏。”《水浒传》第二四回:“武松 道:‘教嫂嫂生受,武松 寝食不安;县里拨一个土兵来使唤。’”明 朱国祯《涌幢小品》卷十二:“选民丁之壮者编成什伍,号为土兵。”清 魏源《圣武记》卷十一:“而后知 明 人之徵土兵,亦犹本朝之募乡勇。”
    • 8.
      壮勇释义:⒈强健而勇敢;刚勇。《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 将 李信 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 燕 太子丹 於 衍水 中,卒得破 丹,始皇 以为贤勇。”晋 葛洪《抱朴子·刺骄》:“夫入虎狼之羣,后知 賁 育 之壮勇。”唐 裴铏《传奇·韦自东》:“贞元 中有 韦自东 者,义烈之士也。尝游 太白山,栖止 段将军 庄;段 亦素知其壮勇者。”宋 范仲淹《奏上时务书》:“次命武臣密举壮勇出羣之士,试以武事,迁其等差。”邹韬奋《萍踪寄语》三十:“他虽是一个二十六岁的青年,但意志的坚强和胆量的壮勇,更胜于他的老子。”⒉壮勇者;
    • 9.
      大梦释义:⒈古人用以喻人生。《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且有大觉而后知此其大梦也。”唐 李白《与元丹邱方城寺谈玄作》诗:“茫茫大梦中,惟我独先觉。”宋 苏轼《李宪仲哀词》诗:“大梦行当觉,百年特未满。遑哀已逝人,长眠寄孤馆。”明 陈所闻《端正好·赠罗江城》套曲:“不放緑樽空,不厌青山眺,任疎狂白髮萧骚,好将大梦闲中觉,倚杖掀髯笑。”⒉古大泽名,即 云梦泽。《淮南子·墬形训》:“九州之外乃有八殥,亦方千里……南方曰 大梦,曰 浩泽。”高诱 注:“梦,云梦 也;浩亦大也。
    • 10.
      奇玮释义:⒈珍奇,美好。 晋 傅玄《李赋》:“翫斯味之奇瑋兮,然后知报之为轻。”唐 司空图《太尉琅琊王公河中生祠碑》:“自标奇瑋,难藏豹蔚之姿;本俟遭逢,果振螭蟠之举。”宋 苏轼《北海十二石记》:“上生石芝草木皆奇瑋,多不识名者。”⒉谓操行高尚。清 恽敬《与卫海峰同年书》:“本朝 魏叔子 多结交淡泊奇瑋之士。”
    • 11.
      审刑院释义:亦省称“审刑”。宋 代于禁中设立的官署,其职务是检查大理寺所审理的案件,并上报中书省。《宋史·职官志三》:“淳化 二年,增置审刑院,知院事一人,以郎官以上至两省充,详议官以京朝官充,掌详讞大理所断案牘而奏之。凡狱具上,先经大理,断讞既定,报审刑,然后知院与详议官定成文草,奏记上中书,中书以奏天子论决。”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刑法》:“至於 淳化,又置审刑院於禁中,防大理刑部之失。”
    • 12.
      客槎释义:指升天所乘之槎。 用 晋 张华《博物志》有人乘筏游天河遇 牛女 事。唐 罗隐《黄河》诗:“高祖 誓功衣带小,仙人占头客槎轻。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宋 苏轼《鹊桥仙·七夕》词:“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宋 陆游《予以壬戌慨然有赋》诗:“事似谈春梦,身如寄客槎。”参见“客星”。
    • 13.
      州土释义:⒈州乡邑。《楚辞·九章·哀郢》:“哀州土之平乐兮,悲江介之遗风。”王逸 注:“閔惜乡邑之饶富也。”⒉一州所辖的地域。汉 班固《东都赋》:“分州土,立市朝,作舟舆,造器械,斯乃 轩辕氏 之所以开帝功也。”《汉书·翼奉传》:“圣人见道,然后知王治之象,故画州土,建君臣,立律历,陈成败,以视贤者,名之曰经。”
    • 14.
      恬养释义:谓以恬静涵养性情。 语本《庄子·缮性》:“古之治道者,以恬养知。”郭象 注:“恬静而后知不荡,知不荡而性不失也。”唐 元稹 有《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因成十八韵见寄〉,乐天前篇到时,适会予亦宴 镜湖 南亭,因述目前所睹以成酬答,末章亦示暇诚则势使之然,亦欲粗为恬养之赠耳》诗。
    • 15.
      愆违释义:⒈过失。《法言·吾子》“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晋 李轨 注:“郛郭限内外,御姦宄;圣人崇仁义,正愆违。”唐 陆贽《论度支京兆府折税市草事状》:“妄作但不施用,岁计必免愆违。”清 刘大櫆《胡母谢太孺人传》:“虽其后壮有室,稍有愆违,即令长跽受杖。”⒉失时。《明史·雷复传》:“今雨雪愆违,饥民疾病流离,困瘁万状。”
    • 16.
      教学相长释义:《礼记·学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原意是说,学的人通过学习知道自己不足,教的人通过教别人知道自己还有难点,然后都再去进一步钻研,所以无论学的人还是教的人都能通过教学过程得到提高。现指教和学两方面互相促进,共同提高。长(zhǎng):增进,提高。
    • 17.
      新君释义:新即位的国君。 《左传·昭公十年》:“既葬,诸侯之大夫欲因见新君。”《吕氏春秋·恃君》:“是先知报后知也,为故君贼新君矣。”唐 刘知几《史通·载文》:“彤弓卢矢,新君膺九命之锡;白马侯服,旧主蒙三恪之礼。”
    • 18.
      格物致知释义:中国古代哲学的认识论命题。《礼记·大学》:“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 朱熹承认接触事物(格物)是获得知识(致知)的方法,但又认为心被人欲所蒙蔽,所以知识不够完备。只要通过格物的功夫,去掉人欲,对于天地万物之理就无所不知了。颜元把格物解释为“犯手(动手)实做其事”,认为“手格其物而后知至”,肯定行先于知,这是朴素的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观点。
    • 19.
      梦中梦释义:喻幻境。极言虚幻。语本《庄子·齐物论》:“方其梦也,不知其梦也。梦之中又占其梦焉,觉而后知其梦也。”唐 李群玉《自遣》诗:“浮生暂寄梦中梦,世事如闻风里风。”宋 吴曾《能改斋漫录·沿袭》:“山谷 尝自赞其真曰:‘似僧有髮,似俗无尘。作梦中梦,见身外身。’盖亦取诗僧 淡白 写真诗耳。
    • 20.
      梦徵释义:犹梦兆。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九:“天圣 初,宋元宪公 在场屋日,梦魁天下。故事,四方举人集京师,当入见,而 宋公 姓名偶为众人之首,礼部奏举人 宋郊 等,公大恶之,以为梦徵止此矣,然其后卒为大魁。”明 文徵明《董氏竹冈阡碑》:“初大理之葬御史公也,有梦徵焉。”清 钱泳《履园丛话·梦幻·南游梦》:“旋署 松江府 知府,州人遮道送别,公避之,由北门登舟,然后知梦徵之乃如此也。”

后知造句

1.学然后知不足,这是学习的一般规律。

2.谁没有失误,只要之后知道亡羊补牢就为时不晚。

3.梦的轨迹在后知后觉中沦陷,现实的烙印在先知先觉中深刻起来,现实与梦境交织交替。

4.天生才干犹如钢铁铜铸,读书然后知如何锤炼打磨。

后知(hou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后知是什么意思 后知读音 怎么读 后知,拼音是hòu zhī,后知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后知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