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智 [shàng zhì]
1. 上等智慧。
3. 指大智之人。
上智 引证解释
⒈ 上等智慧。
引《后汉书·王畅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
南朝 梁 沉约 《七贤论》:“嵇生 是上智之人,值无妄之日,神才高杰,故为世道所莫容。”
《豆棚闲话·大和尚假意超升》:“只説这些和尚,我始初也道都是为生死事大,发愿修行,乃是聪明上智之人勾当。”
⒉ 指大智之人。
引《孙子兵法·用间》:“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韩非子·有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宋 晓莹 《罗湖野录》卷一:“上智则顿悟而入。”
《孽海花》第二回:“‘民可使由,不可使知’的道理,只能欺下愚,不敢蒙上智。”
国语词典
上智 [shàng zhì]
⒈ 上等的智慧。
引《后汉书·卷五六·王龚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
南朝梁·沈约〈七贤论〉:「嵇生是上智之人,值无妄之日,神才高杰,故为世道所莫容。」
⒉ 具有高度智慧的圣哲。也作「上知」。
引《孙子兵法·用间》:「故惟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
《韩非子·有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上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中事释义:⒈指某时期中重要的事情。 《穀梁传·僖公五年》:“无中事而復举诸侯,何也?”杨士勋 疏:“无中事者,谓中间无他事也。”⒉正确的事情。《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无益于理者,废之;夫是谓之中事。”⒊朝廷或宫廷中的事情。《史记·秦始皇本纪》:“今 高(赵高)素小贱,陛下幸称举,令在上位,管中事。”⒋中等案件。《宋史·刑法志一》:“凡断讞奏狱,每二十緡以上为大事,十緡以上为中事,不满十緡为小事。”⒌合乎事理。《韩非子·有度》:“巧匠目意中绳,然必先以规矩为度;上智捷举中事,必以先王之法为比
- 2.
佥士释义:奸人;小人。僉,通“ 憸 ”。 明 冯梦龙 《智囊补·上智·孔子》:“壬人僉士,凡明主能诛之。”
- 3.
弊穴释义:产生弊害的漏洞。宋 叶适《宋武翼郎新制造御前军器所监造官邵君墓志铭》:“其职任虽卑近,而倖门弊穴更为深远而难治。”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宋艺祖》:“夫节镇之强,非 宋 强也。强干弱枝,自是立国大体。二百年弊穴,谈笑革之,终末世无强臣之患,岂非转天移日手段。”
- 4.
情伪释义:⒈真假;真诚与虚伪。 《易·繫辞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 在外十九年矣……民之情伪,尽知之矣。”《后汉书·耿国传》:“夷狄情伪难知,不可许。”唐 刘知几《史通·曲笔》:“近古易悉,情伪可求。”宋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伏惟 太祖 躬上智独见之明,而周知人物之情伪,指挥付托,必尽其材。”严复《论沪上创兴女学堂事》:“情伪相攻,机械百出,倏去倏来,终反故辙。”⒉犹虚实。《新唐书·王锷传》:“鍔 小心,善刺军中情伪。事无细大,皋 悉知之。”《新唐书·李愬传》
- 5.
方重释义:端方持重。《后汉书·牟融传》:“明年,代 伏恭 为司空,举动方重,甚得大臣节。”宋 欧阳修《镇安军节度使程公神道碑铭》:“公性方重,寡言笑。”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屠枰石》:“宋 韩亿 性方重,累官尚书左丞。”《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宝元二年》:“齐 方重有风采,自初仕,未尝至权门。”
- 6.
溢额释义:超额。 《宋史·瀛国公纪》:“壬午,削诸班直溢额人。”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马默》:“宋 制 沙门岛 罪人有定额,官给粮者纔三百人,溢额则粮不赡,且地狭难容,每溢额,则取其人投入海中。”《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二七回:“外面的营里都是缺额的,差不多照例只有六成勇额;到了京城的神机营,却一定溢额的,并且溢的不少。”
- 7.
烛知释义:明察洞悉。《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自非上智之主,烛知物情……则近者日亲,远者日疏。”明 李贽《孔融有自然之性》:“使明天子、贤宰相烛知其奸……则道学之术穷矣。”
- 8.
琐微释义:⒈卑劣;卑微。唐 陆贽《遣使臣宣抚诸道遭水奏议》:“事或曖昧,人或琐微,以利己之心,希至尊之旨……如斯之流,足误视听。”唐 罗衮《答魏傅罗太尉启》:“衮 再从宗盟,至为卑末,庶僚品秩,仍是琐微。”⒉微少。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甲仗库火》:“祥符 末,内帑灾,縑帛几罄。三司使 林特 请和市於河外……﹝ 王旦 ﹞徐曰:‘琐微之帛,固应自至,奈何彰困弱於四方?’”
- 9.
疏冗释义:⒈亦作“疎冗”。粗率懒散。《北史·序传·李璵》:“后 汝南王 悦 为 司州 牧,悦 性质疏冗,情识不伦。”宋 司马光《与吴相书》:“光 疎冗之人,无一物可以为报。”⒉粗陋无用。唐 韩愈 张籍《会合联句》:“瘴衣常腥腻,蛮器多疎冗。”⒊闲散的职务或人员。《资治通鉴·唐僖宗中和元年》:“臣备位諫官,至今未知圣躬安否,况疏冗乎!”胡三省 注:“冗,散也。”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赵令郯》:“崇寧 初,分置敦宗院於三京,以居疎冗,选宗子之贤者蒞治。”
- 10.
褥位释义:铺有锦褥的座位。 宋 庞元英《文昌杂录》卷一:“东西相向,引僕射降阶就褥位,直省官赞揖。”宋 李心传《建炎以来繫年要录·建炎元年三月丁酉》:“金 人册 张邦昌 为皇帝……前期,有司设褥位於 宣德门 外。”《宋史·礼志五》:“既降輦,太常卿前导至褥位南向立,奏请行礼。”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秦桧》:“秦檜 恬不为意,尽遣部省吏人迎之。朝见使人必要褥位,此非臣子之礼。”参阅《宋史·舆服志一》。
- 11.
酌中释义:折中;适中。《新唐书·长孙无忌传赞》:“严严 申公,功名始终。文皇 题品,信谓酌中。”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严求》:“然羣校多从禽,聚饮近野,或搔扰民庶。上欲纠之以法,而方藉其材力,思得酌中之计,问於 严求。”清 林则徐《覆议曾望颜条陈封关禁海事宜折》:“惟茶叶歷年所销,自三十餘万担至五十餘万担不等,现在议立公所,酌中定制,不许各夷逾额多运,即为箝制之方。”
- 12.
顽悖释义:愚妄悖逆。唐 韩愈《祭张给事文》:“府迁 幽都,顽悖未孚。”宋 陈亮《壬寅答朱元晦秘书书》:“顽悖为众所共弃,而嗜好之异乃有甚於 伯恭 者邪!”明 冯梦龙《智囊补·上智·李愬》:“蔡 人顽悖,不识上下之分数十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