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 [rù shān]
1. 进入山里。
3. 指隐居。
入山 引证解释
⒈ 进入山里。
引《史记·外戚世家》:“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其主人入山作炭。”
宋 苏轼 《与林天和长官》之二十:“知入山未还,即日想已还治。起居佳否?往来衝冒,然胜游计不为劳也。”
《三国演义》第一二〇回:“又大兴土木,作 昭明宫,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
⒉ 指隐居。
引《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迁 观 为别驾从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暐 《献帝春秋》:“汝欲取 蜀,吾当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
唐 白居易 《效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
许杰 《<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我既然还生活在人类社会里,也并不想出世,也不想入山。”
国语词典
入山 [rù shān]
⒈ 古代隐士多居山林,因称其出仕为「出山」,归隐为「入山」。
引唐·韩愈〈上宰相书〉:「彼惟恐入山之不深,入林之不密,其影响昧昧,惟恐闻于人也。」
入山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夜释义:⒈一个夜晚;一整夜。《穀梁传·定公四年》:“以众不如 吴,以必死不如 楚,相与击之,一夜而三败 吴 人。”南朝 梁 江淹《哀千里赋》:“魂终朝以三夺,心一夜而九摧。”唐 李白《子夜吴歌》之四:“明朝驛使发,一夜絮征袍。”老舍《正红旗下》一:“有时候,他们会在一个地方转来转去,一直转一夜。”⒉指某夜。汉 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越王 乃使木工千餘人入山伐木,一夜天生神木一双,大二十围,长五十寻。”《南史·吕僧珍传》:“一夜,僧珍 忽头痛壮热,及明而顙骨益大。”唐 李商隐《无题》诗之二:“岂知一夜秦
- 2.
二形释义:雌雄两性。《花月痕》第四八回:“江陵 破后,入山修道,迄今千有餘年;却收了两个二形的妖尼,带了两个同面的妖婢,出来辅佐 员 逆。”
- 3.
云林释义:⒈隐居之所。 唐 王维《桃源行》:“当时只记入山深,青溪几度到云林。”金 张斛《还家》诗:“云林无俗恣,相对可终老。”清 陈大章《送胡卜子南归》诗:“白雉冈头荒圃在,未妨述作老云林。”⒉汉 宫馆名。《汉书·外戚传上·孝宣霍皇后》:“霍后 立五年,废处 昭臺宫,后十二岁,徙 云林馆,乃自杀。”《晋书·外戚传序》:“遂使 悼后 遇 云林 之灾,愍怀 滥 湖城 之酷。”⒊指 云梦泽。《文选·枚乘<七发>》:“游涉乎 云林,周驰乎兰泽。”刘良 注:“云林、云梦泽 也。”⒋元 代画家 倪瓒 的别号。清 侯方域《
- 4.
从龙入关释义:跟着皇帝闯入山海关,进入中原腹地。
- 5.
元绪释义:⒈大业。《三国志·魏志·杨阜传》:“伏惟陛下奉 武皇帝 开拓之大业,守 文皇帝 克终之元绪。”⒉《水经注·渐江水》引 南朝 宋 刘敬叔《异苑》:“孙权 时,永康县 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以归……夜宿 越里,缆船于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元绪,奚事尔也?’”后以“元绪”为龟的别名。宋 范成大《再韵答子文》:“百年子莫占元绪,万法吾今付子虚。”明 刘基《题枯木图》诗:“不用江头唤元绪,何妨湖上识神仙。”
- 6.
入山释义:⒈进入山里。《史记·外戚世家》:“少君 年四五岁时,家贫……为其主人入山作炭。”宋 苏轼《与林天和长官》之二十:“知入山未还,即日想已还治。起居佳否?往来衝冒,然胜游计不为劳也。”《三国演义》第一二○回:“又大兴土木,作 昭明宫,令文武各官入山采木。”⒉指隐居。《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迁 观 为别驾从事”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袁暐《献帝春秋》:“汝欲取 蜀,吾当披髮入山,不失信於天下也。”唐 白居易《效陶潜体》诗之十四:“入山烧黄白,一旦化为灰。”许杰《<文艺批评与人生>自序》:“我既然还生活在人类社
- 7.
化杖释义:⒈亦作“化仗”。指古代神话中夸父逐日,其杖化为邓林的故事。⒉后汉费长房遇一仙翁,欲求道。“翁乃断一青竹,度与长房身齐,使悬之舍后。”家人见之,以为长房缢死。“大小惊号,遂殡葬之。”于是长房乃随仙翁入山修道。辞归时,仙翁赠一竹杖。“长房乘杖,须臾来归……家人谓其久死,不信之。
- 8.
厌伏释义:⒈倾倒伏地。 《后汉书·光武帝纪上》:“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而散,吏士皆厌伏。”晋 陶潜《搜神后记》卷七:“﹝ 周子文 ﹞少时喜射猎,常入山,忽山岫间有一人……此人便牵弓满鏑向 子文,子文 便失魂厌伏。”⒉用权威和强力制伏。《北齐书·神武纪下》:“王若厌伏人情,杜絶物议,唯有归 河 东之兵,罢 建兴 之戍……则谗人结舌,疑悔不生。”宋 苏轼《议学校贡举状》:“唐 之通牓,故是弊法,虽有以名取人,厌伏众论之美,亦有贿赂公行,权要请託之害。”《金史·海陵纪》:“﹝ 亮 ﹞在 东京,专
- 9.
坑谷释义:⒈沟壑溪谷。 晋 葛洪《抱朴子·登涉》:“入山而无术,必有患害……或令人迷惑狂走,堕落坑谷。”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自丧乱已来,见託风云,徼倖富贵,旦执机权,夜填坑谷,朔欢 卓 郑,晦泣 颜 原 者,非十人五人也。”宋 苏辙《次韵王巩见赠》:“我舟得愁霖,牵挽脱坑谷。”⒉阬谷:沟壑溪谷。《史记·货殖列传》:“弋射渔猎,犯晨夜,冒霜雪,驰阬谷。不避猛兽之害,为得味也。”晋 葛洪《抱朴子·酒诫》:“或奔车走马赴阬谷,而不惮以九折之阪为螘封。”《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十六年》:“出行必整队伍,前导者长
- 10.
子明释义:⒈桑树的别名。传说三国吴孙权时,永康县有人入山,遇一大龟,即束之而归。“夜泊越里,缆舟於大桑树。宵中,树忽呼龟曰:‘劳乎元绪,奚事尔耶?’龟曰:‘我被拘繫,方见烹臛,虽然尽南山之樵,不能溃我。’树曰:‘诸葛元逊博识,必致相苦,令求如我之徒,计从安得?’龟曰:‘子明无多辞,祸将及尔。’树寂而止。”见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三。⒉传说中的仙人。⒊水银的别名。
- 11.
宋景诗释义:(1824-1871)清末黑旗军首领。 山东堂邑(今属聊城)人。曾参加农民抗粮斗争。捻军入山东时,参加白莲教起义,领黑旗军。后降清,参与攻击捻军和回民军。1863年在山东重举义旗,抗击清军。后被捕遇害。
- 12.
寂定释义:佛家谓心不驰散,保持安静不动的精神状态。 《百喻经·书末偈语》:“佛正法寂定,明照於世间。”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摩揭陀国上》:“释种 太子今在此中,初证佛果,心凝寂定,四十九日未有所食。”宋 刘攽《中山诗话》:“无梦 语人:少时絶欲,屏居山中十餘岁,自以为不动。及出,见妇人美色,乃復歉然。又入山十餘年,乃始寂定。”
- 13.
寮民释义:旧称 广东 入山搭寮居住的穷民。
- 14.
山采释义:谓入山采伐。
- 15.
愚公谷释义:在 山东省 淄博市 西。 汉 刘向《说苑·政理》:“齐桓公 出猎,逐鹿而走入山谷之中,见一老公而问之曰:‘是为何谷?’对曰:‘为 愚公之谷。’桓公 曰:‘何故?’对曰:‘以臣名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 愚公之谷。’”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淄水》:“时水 又屈而逕 杜山 北,有 愚公谷。”后以喻隐居之地。宋 龚鼎臣《东原录》:“徐鉉 题 雷公井 诗,亦曰:‘揜靄 愚公谷,萧条羽客家。’”清 戴移孝《训子》诗:“已入 愚公谷,甘为 郑
- 16.
懔栗释义:⒈亦作“懔慄”。寒战貌。唐 杜甫《北征》诗:“那无囊中帛,救汝寒懔慄。”一本作“凛慄”。⒉恐惧貌。清 黄景仁《雨中入山访曹以南》诗之一:“懍慄穷畏途,相将搴幽幔。”《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国外代表请愿书》:“大臣咨嗟於上,人民叹息於下,一年现象,即已如此,推之九年,能无懍栗?”冯至《伍子胥》:“人们走着黄昏时崎岖的窄路,箫声婉婉转转地随着游离的鬼火去寻索死者的灵魂,人人的心里都感到几分懔慄。”⒊肃敬貌。清 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威德入人心》:“今人道及 关壮繆、岳忠武 之名,则自然懍慄,威之在人心
- 17.
成衣铺释义:缝制衣服的店铺。《檮杌闲话》第十三回:“次早到成衣铺内坐着催趲,完了又买酒与他们浇手。”郑振铎《论武侠小说》:“前年记着 法 租界某成衣铺学徒三名入山学道之事。”
- 18.
投斧释义:《北堂书钞》卷九七引《庐江七贤传》:“文党,字 翁仲,未学之时,与人俱入山取木,谓侣人曰:‘吾欲远学,先试投我斧高木上,斧当掛。 ’仰而投之,斧果上掛,因之 长安 受经。”后以“投斧”为立志求学之典。
- 19.
搜山释义:⒈进入山中搜索。 ⒉谓盗匪在山中寻求抢劫对象。
- 20.
断谷释义:⒈两旁是峭壁的山谷。许地山《空山灵雨·三迁》:“孩子整天在悬崖断谷间和他的小伙伴玩。”⒉辟谷。古代神仙家导引之术。《晋书·哀帝纪》:“帝雅好 黄 老,断穀,饵长生药,服食过多,遂中毒。”唐 周贺《湘汉旅怀翁杰》诗:“不拟为身谋旧业,终期断穀隐高丘。”亦泛指不食五谷。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叶榆河》:“县有猩猩……其肉甘美,可以断穀,穷年不厌。”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天门冬》:“入山便可蒸煮,啖之断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