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四行 四行的意思
háng

四行

简体四行
繁体
拼音sì háng
注音ㄙˋ ㄒ一ㄥˊ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háng hàng héng xíng,(1) 行列。【组词】:字里行间。罗列成行。(2) 兄弟姐妹的次弟;排行:我行二,你行几?(3) 步行的阵列。(4) 量词。用于成行的东西。【组词】:泪下两行。(5) 某些营业所。【组词】:银行。花行。商行。(6) 行业。【组词】:同行。各行各业。(7) 用长的针脚成行地连缀。【组词】:行棉袄。行几针。(1) 走。【组词】:行走。步行。旅行。行踪。行百里者半九十。行云流水(喻自然不拘泥)。行远自迩。(2) 出外时用的。【组词】:行装。行箧。行李。(3) 流通,传递。【组词】:行销。风行一时。(4) 从事。【组词】:进行。(5) 流动性的,临时性的。【组词】:行商。行营。(6) 足以表示品质的举止行动。【组词】:行径。品行。言行。操行。行成于思。(7) 实际地做。【组词】:行礼。行医。行文。(8) 可以。【例句】:不学习不行。(9) 能干。【组词】:你真行。(10) 将要。【组词】:行将毕业。(11) 古代指物质的基本元素。【例句】:五行(“金”、“木”、“水”、“火”、“土”)。(12) 古诗的一种体裁。【组词】:长歌行。(13) 汉字字体的一种。【组词】:行书。(14) 姓。

基本含义

指四行诗,也泛指短文或简短的文字。

四行的意思

四行 [sì háng]

1. 古代自然哲学家所说的物质世界赖以构成的各种简单的实体(如气、水、火、土)之一。

[element;]

四行 引证解释

⒈ 指仁、义、礼、智四种德行。

马王堆 汉 墓帛书甲本《老子》卷后古佚书:“仁、义、礼、智之所由生也。四行之所和,和则同,同则善。”

⒉ 指孝、忠、信、悌四种德行。按,“居乡则悌”,《孔丛子·公孙龙》引作“处乡则顺”。

《吕氏春秋·正名》:“尹文 曰:‘今有人於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

⒊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四种德行。亦称四德。参见“四德”。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

⒋ 即四科。 汉 代以德行举士的四条标准。参见“四科”。

《汉书·何武传》:“光禄勋举四行,迁为 鄠 令。”
颜师古 注:“元帝 永光 元年詔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义各一人。时詔书又令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故 武 以此四行得举之也。”
《后汉书·吴祐传》:“祐 以光禄四行迁 胶东侯 相。”
李贤 注引 应劭 《汉官仪》:“四行:敦厚、质朴、逊让、节俭也。”

⒌ 佛教语。指菩提、福德、智慧、羯磨。

《魏书·释老志》:“罗什法师 可谓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
唐 李邕 《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

⒍ 谓讲究排场。

元 赵明道 《紫花儿·名姬》曲:“忒旖旎,忒风流,忒四行,堪写在 宣和 图上。”


国语词典

四行 [sì háng]

⒈ 四种德行:(1)​ 指孝、忠、信、悌。(2 )​ 指妇德、妇言、妇容、妇功。也称为「四德」、「四教」。

《吕氏春秋·先识览·正名》:「尹文曰:『今有人于此,事亲则孝,事君则忠,交友则信,居乡则悌。有此四行者,可谓士乎?』」
《后汉书·卷八四·列女传·曹世叔妻传》:「女有四行,一曰妇德,二曰妇言,三曰妇容,四曰妇功。」

⒉ 四科,为汉代以德行举士的四项标准。

《汉书·卷八六·何武传》:「光禄勋举四行,迁为鄠令。」
唐·颜师古·注:「元帝永光元年迢举质朴、敦厚、逊让、有行义各一人。时诏书又令光禄岁以此科第郎从官,故武以此四行得举之也。」

⒊ 佛教用语。指菩提、福德、智慧、羯磨。

《魏书·卷一一四·释老志》:「罗什法师可谓神出五才,志入四行者也。」
唐·李邕〈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


四行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公山碑释义:汉 光和 四年祀 三公山 的碑刻。文字漶甚,旧拓亦仅残存三、四百字。隶书二十四行,行四十字,额中央题“三公之碑”四字,左右为“封龙君”、“灵山君”六字。清 叶廷琯《吹网录·元氏封龙山颂》:“道光 中,嘉兴 沉 君 匏庐 守 真定 时,辑《常山贞石志》二十四卷,以搜得 光和 四年《三公山碑》为快。”
    • 2.
      三贤释义:⒈佛教语。指十住、十行、十迴向。唐 李邕《岳麓寺碑》:“四行乐而不取,三贤登而更迁。”《敦煌变文集·维摩诘经变文》:“越三贤,超十地,福德周圆入佛位。”参见“三贤十圣”。⒉三个贤人。宋 俞文豹《吹剑四录》:“方魁 与同榜 方登、方吉,皆 唐 诗人缺唇处士 方干 之后,与 严子陵、范文正公 为钓臺三贤。”明 瞿佑《归田诗话·乐天晚年》:“乐天 连为 杭 苏 二州刺史,皆有惠政在民,杭 则有三贤堂,併 林和靖、苏东坡 祠之。”沉砺《展张苍水墓》诗:“于 墓 岳 祠分鼎足,西湖 一勺峙三贤。”
    • 3.
      中时释义:⒈午时。 ⒉不好也不坏的时机。⒊古代以春、夏、秋、冬四时配木、火、金、水四行,另分立秋前十八日配土,名为“中央时”,简称“中时”。后因以泛指夏末。
    • 4.
      久次释义:⒈指年资长短。 《史记·儒林列传》:“孝景 时﹝ 董仲舒 ﹞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⒉久居鲁官次。《后汉书·黄琬传》:“旧制光禄举三署郎,以高功久次才德尤异者为茂才四行。”李贤 注:“久次,谓久居官次也。”明 沉德符《野获编·吏部一·内阁中书外补》:“序班十人,久次当迁。”
    • 5.
      八百壮士释义: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又于8月13日在 上海 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 在人民抗日救亡热潮的推动下,驻上海的中国军队奋起抵抗。第八十八师五二四团团长谢晋元率领官兵坚守四行仓库,誓死不退。时称“八百壮士”,也称“四行孤军”。老舍《四世同堂》二六:“最使他兴奋的是象胡阿毛与八百壮士一类的消息。”
    • 6.
      冯至释义:(1905-1993)诗人,外国文学研究家。 河北涿县(今涿州)人。1930年留学德国,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西南联大、北京大学教授。建国后任中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副主席。著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及《杜甫传》、《德国文学简史》等。
    • 7.
      十四行诗释义:也叫商籁体。欧洲的一种古典抒情诗体。最早流行于意大利,后来也流行于英、法、德等国。格律严谨,一般由两节四行诗和两节三行诗组成,或由三节四行诗和两行对句组成。
    • 8.
      商籁体释义:见〖十四行诗〗。 [商籁,法sonnet]
    • 9.
      汉简释义:汉 代的竹、木简。 简为古代书写工具,竹片称简,木片称札,统称为简。汉 简的长度,写诏书律令的长三尺,写经书的长二尺四寸,民间写书信的长一尺。1930年在 内蒙 发现的 汉 代木简,已编为《居延汉简甲乙编》。来新夏《古典目录学浅说》第一章第一节:“汉 简上的字比较多,从现存实物看,汉 简有一面写,还有二面写的,每简写一至二行,也有上半大字一行,下半小字四行的,字体在楷隶之间。”
    • 10.
      腾布释义:传播散布。《新唐书·颜真卿传》:“於是中人等腾布中外。”明 陈子龙《兵垣奏议·敌情叵测疏》:“沿途将登极詔书,四行腾布。”《辛亥革命前十年间时论选集·论立宪与外交之关系》:“外将合纵瓜分 中国 之説,腾布五洲。”
    • 11.
      莎士比亚释义: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戏剧家、诗人。 著有剧本37部、十四行诗154首和叙事长诗2首。作品要求个性解放,反对封建专制和禁欲主义,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人文主义理想。剧作人物形象鲜明,情节曲折生动,语言精练典雅。代表作有悲剧《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罗密欧与朱丽叶》,喜剧《威尼斯商人》等。莎士比亚的创作对欧洲文学和戏剧的发展影响很大。
    • 12.
      蒋经国释义:(1910—1988)浙江奉化人,蒋介石长子。1925年赴苏留学,曾加入共产党。1937年回国,历任江西第四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国民党青年编练总监部政治部主任。1945年曾随宋子文赴苏谈判,签订《中苏友好条约》。1948年任上海区经济管制副督导员。1949年去台湾省,历任国民党台湾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国防部”部长,“行政院”院长。1975年起任国民党中央主席。1978年、1984年连任台湾当局“总统”。
    • 13.
      随缘行释义:为达摩四行观之一。

四行(sixi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四行是什么意思 四行读音 怎么读 四行,拼音是sì háng,四行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四行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