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大顺 大顺的意思
shùn

大顺

简体大顺
繁体大順
拼音dà shùn
注音ㄉㄚˋ ㄕㄨㄣ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dà dài,(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组词】: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 指大小的对比。【例句】: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组词】:大局。大众。(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组词】:不大高兴。(5) 年长,排行第一。【组词】:老大。(6) 敬辞。【组词】:大作。大名。大手笔。(7) 时间更远。【组词】:大前年。(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组词】:大概。大凡。(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1) 古通“太”。(2) 古通“泰”。

shùn,(1) 趋向同一个方向,与“逆”相对。【组词】:顺风。顺水。顺境。顺水推舟。顺风使舵。(2) 沿,循。【组词】:顺城街。顺理成章。顺藤摸瓜。(3) 依次往后。【组词】:顺序。顺次。(4) 随,趁便。【组词】:顺便。顺势。顺手牵羊。(5) 整理。【组词】:理顺。顺修(整理修治)。(6) 服从,不违背。【组词】:顺从。顺应。孝顺。温顺。(7) 适合,不别扭。【组词】:顺适。顺情。顺眼。顺差(chā)。(8) 姓。

基本含义

大顺是一个表示顺利、顺畅的成语,指事物发展或运行没有阻碍、没有困难。

大顺的意思

大顺 [dà shùn]

1. 谓顺乎伦常天道。

2. 自然,天然。

4. 犹大法。

大顺 引证解释

⒈ 谓顺乎伦常天道。

《礼记·礼运》:“天子以德为车,以乐为御,诸侯以礼相异,大夫以法相序,士以信相考,百姓以睦相守,天下之肥也,是谓大顺。”
《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夫以公之神武明哲而辅以大顺,何向而不济!”
唐 白居易 《李愬赠太尉制》:“在 建中 岁, 泚 贼叛逆,惟太师 晟,实仗大顺,翦而瀦之。”

⒉ 自然,天然。

《老子》:“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陈鼓应 注引 林希逸 曰:“大顺即自然也。”
三国 魏 嵇康 《养生论》:“又守之以一,养之以和,和理日济,同乎大顺。”

⒊ 犹大法。

《史记·太史公自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国语词典

大顺 [dà shùn]

⒈ 顺乎伦常的天道。

《汉书·卷四·文帝纪》:「孝悌,天下之大顺也。力田,为生之本也。」

⒉ 自然的顺序。

《汉书·卷六二·司马迁传》:「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纪纲,故曰:『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

⒊ 唐朝昭宗的年号(西元890~891)​。

⒋ 明代末叶,平民起义,领袖李自成所建政权的称号(西元1644~1645)​。


大顺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义民释义:⒈贤人;笃义之民。 《书·多方》:“惟天不畀纯,乃惟以尔多方之义民,不克永于多享。”蔡沉 集传:“义民,贤者也。”⒉谓起义抗暴之民。清 夏燮《中西纪事·粤民义师》:“道光 二十一年夏,粤东 义民创洋人于 萧关 三元里。”⒊邪曲之人。《书·立政》:“谋面用丕训德,则乃宅人,兹乃三宅无义民。”王引之《经义述闻·尚书下》:“义与俄同,衺也。言 夏 先王谋勉用大顺之德,然后居贤人於官而任之,则三宅皆无倾衺之民也。”⒋见“义士”。⒌旧称某些被歧视为贱族的民户。孙中山《民国大总统通令开放疍户惰民等许其一体享有公
    • 2.
      六六大顺释义:六个六为“坤”卦,上六爻,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是大不顺的卦象。因为不顺,所以人们就说六六大顺,来表达心中的期望。
    • 3.
      原子序数释义: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原子的核电荷数从小到大顺序排列的号码,同时也是原子核的质子数。
    • 4.
      大从释义:指正常秩序。 《左传·昭公五年》:“竖牛 祸 叔孙氏,使乱大从,杀适立庶。”陆德明 释文引 服虔 云:“使乱大和顺之道。”王引之《经义述闻·春秋左传中》:“从,当训‘顺’。言立适大顺也。今杀适立庶,则乱大顺矣。”
    • 5.
      小仪释义:⒈礼仪细节。汉 蔡邕《明堂月令论》:“鲁文公 废告朔而朝,仲尼 书讥之。《经》曰:‘闰月不告朔,犹朝于庙。’刺舍大礼而徇小仪。”《南齐书·檀超传》:“曲碎小仪,无烦録。”⒉唐 代礼部主事的别称。唐 郑谷《寄同年礼部赵郎中》诗:“仙步徐徐整羽衣,小仪澄澹转中仪。”宋 计有功《唐诗记事·王涣》:“大顺 中…… 赵光胤 自补衮拜小仪。”明 王志坚《表异录》卷十二:“唐 人以礼部员外郎为中仪,主事为小仪。”
    • 6.
      扆座释义:亦作“扆坐”。帝王的座位。南朝 陈 徐陵《梁贞侯答王太尉书》:“居称扆座,行曰乘舆。”《陈书·高祖纪上》:“十月甲戌,敕丞相自今入问讯,可施别榻以近扆坐。”《资治通鉴·唐昭宗大顺元年》:“诉姦回於陛下之扆坐,纳制敕於先帝之庙庭。”清 叶廷琯《吹网录·三河县辽碑》:“因集 宣圣 庙,见轩墀促窄,扆座不正。”
    • 7.
      抢六释义:大年初六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寓意六六大顺。
    • 8.
      本道释义:⒈正道。指本根之道。《京氏易传·蛊》:“蛊适六爻,阴阳上下,本道存也。”⒉以道为根本。晋 孙楚《庄周赞》:“本道根贞,归于大顺。”⒊本地道府。道,古代行政区划名。唐 白行简《李娃传》:“有灵芝产于倚庐,一穗三秀,本道上闻。”《新唐书·李吉甫传》:“州刺史不得擅见本道使。”《宋史·礼志二七》:“国朝之制,有於私第册之者,有於本道册之者。”⒋谓正派、本分。克非《春潮急》一:“这天上午,太平镇 场口外的桥楼底下,站着两个老实本道的青年。”
    • 9.
      李自成起义释义:明末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政治主张,队伍发展到百万人。公元1644年起义军在西安建立“大顺”农民政权,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后明将吴三桂勾结满洲贵族共同镇压起义军,起义失败。
    • 10.
      生朝释义:生日。 宋 辛弃疾《渔家傲》词序:“因其生朝,姑摭二事为词以寿之。”元 辛文房《唐才子传·杜荀鹤》:“大顺 二年 裴贄 侍郎下第八人登科,正月十日放榜,正 荀鹤 生朝也。”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史四》:“吾造之时,值其生朝设客,随送一帖见召。”
    • 11.
      给复释义:免除赋税徭役。《晋书·武帝纪》:“﹝ 咸寧 元年﹞二月,以将士应已娶者多,家有五女者给復。”《北史·魏纪三·高祖孝文帝》:“﹝ 太和 二十二年﹞詔以 穰 人首归大顺始终若一者,给復三十年,标其所居曰 归义乡;次降者,给復十五年。”《新唐书·高祖纪》:“丙寅,竇建德 伏诛。丁卯,大赦,给復天下一年。”宋 曾巩《本朝政要策·水灾策》:“太宗 加给復之恩,赐糜淖之餉,以救其变。”
    • 12.
      缗缗释义:昏昧无心的样子。《庄子·天地》:“喙鸣合,与天地为合。其合緡緡,若愚若昏,是谓玄德,同乎大顺。”清 姚鼐《祭刘海峰先生文》:“周 室世衰,末流岐分,或鸣为技,或以道陈,迄千餘年,其传緡緡。”
    • 13.
      讳避释义:亦作“讳辟”。隐匿回避。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玉英》:“《春秋》之书事时,诡其实以有避也;其书人时,易其名以有讳也。故诡 晋文 得志之实,以代讳避致王也。”晋 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三曰婉而成章,曲从义训,以示大顺,诸所讳辟,璧假 许 田之类是也。”元 黄溍《日损斋笔记·辨史》:“汉文帝 纪年有 后元,景帝 有 中元,有 后元。葛胜仲 曰:‘谓之后,则疑若有极,乃不讳避,何耶?’”
    • 14.
      转局释义:⒈古代用符盘进行占卜,谓之“转局”。汉 仲长统《昌言下》:“简郊社,慢祖禰,逆时令,背大顺,而反求福祐于不祥之物,取信诚于愚惑之人,不亦误乎?彼图家画舍转局指天者,不能自使室家滑利,子孙富贵,而望其能致之于我,不亦惑乎?”⒉旧时原已有客人的妓女,转接另一个客人,叫“转局”。《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九十回:“伯芬 又使个眼色给 蘅舫,叫他不要转局,蘅舫 是吃什么饭的人,自然会意。”《廿载繁华梦》第十四回:“若当时同席上有认识的,也过来周旋周旋,这个派头,唤做转局,凡为客的见此情景,从没有吃醋的。”
    • 15.
      辟讳释义:避讳。《左传·成公十四年》“婉而成章”晋 杜预 注:“婉,曲也。谓曲屈其辞,有所辟讳,以示大顺,而成篇章。”
    • 16.
      逆听释义:旧谓君王不听谏言。汉 蔡邕《明堂月令论》:“君人者昭而明之,稽而用之,耳无逆听,令无逆政;所以臻乎大顺,阴阳和,年穀丰,太平治。符瑞由此而至矣。”
    • 17.
      雪窦释义:⒈山名。山在 浙江省 奉化市 西,为 四明山 别峰,有 雪窦寺、妙高台、飞雪亭、千丈岩瀑、三隐潭瀑 等名胜。《景德传灯录·明州雪窦山常通禅师》:“明州 雪竇山 常通禪师,邢州 人也,姓 李 氏,入 鹊山 出家…… 大顺 二年,郡守请居 雪竇,鬱然盛化。”元 成廷珪《送澄上人游浙东》诗之一:“晓饭 天童 笋,春泉 雪竇 茶。”⒉寺名。在 雪窦山。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三:“雪竇 在 四明,与 天童、育王 俱号名刹。”⒊唐 宋 时的一些高僧名号,因挂单 雪窦寺 而得名。宋 苏轼《再和并答杨次公》:“高怀却
    • 18.
      黠戛斯释义:古族名。 汉 称 坚昆,魏 晋 间称 结骨,唐 称 黠戛斯。主要分布在今 叶尼塞河 上游流域。从事畜牧,兼营农业和狩猎。有文字,今称“鄂尔浑-叶尼塞文”。唐 贞观 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内附,唐 以其地为 坚昆都督府,隶 燕然都护府。景龙 四年(公元710年)后,曾受 东突厥 和 回鹘 的统治。开成 五年(公元840年),黠戛斯 破 回鹘。大中 元年(公元847年),唐 封其首领为“英武诚明可汗”。大顺 元年(公元890年),助 唐 平 李克用 叛乱。约10-12世纪,大量 黠戛斯 人移至 天山 西部地
    • 19.
      鼓缶释义:⒈敲奏一种瓦质乐器。⒉《艺文类聚》卷三六引晋孙楚《庄周赞》:“庄周旷荡,高才英雋,本道根贞,归於大顺。妻之不哭,亦何所懽,慢弔鼓缶,放此诞言,殆矫其情,近失自然。”后即借“鼓缶”以指丧妻。

大顺(dashun)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大顺是什么意思 大顺读音 怎么读 大顺,拼音是dà shùn,大顺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大顺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