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收支 收支的意思
shōuzhī

收支

简体收支
繁体
拼音shōu zhī
注音ㄕㄡ ㄓ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ōu,(1) 接到,接受。【组词】:收发。收信。收支。收讫。收益。(2) 藏或放置妥当。【例句】:这是重要东西,要收好了。(3) 割断成熟的农作物。【组词】:收割。收成。麦收。(4) 招回。【组词】:收兵。收港。(5) 聚,合拢。【组词】:收容。收理。收集。(6) 结束。【组词】:收尾。收煞。收盘。(7) 逮捕,拘押。【组词】:收捕。收监。收押。收审。(8) 约束,控制(感情或行动)。【组词】:收束。收心。收伏(亦作“收服”)。

zhī,(1) 撑持,伸出,竖起。【组词】:支撑。支援。体力不支。(2) 受得住。【组词】:乐不可支。(3) 领款或付款。【组词】:支付。(4) 调度,指使。【组词】:支使。支应。支着儿。(5) 附属于总体的一个部分。【组词】:总支。支流。支离。(6) 〔地支〕历法中用的十二个字。【例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7) 量词。【组词】:一支笔。

基本含义

◎ 收支 shōuzhī
[revenue and expenditure;income and expense;receipt and payment] 指财物的收入与支出
收支平衡

收支的意思

收支 [shōu zhī]

1. 指财物的收入与支出。

收支平衡。

[revenue and expenditure; income and expense; receipt and payment;]

收支 引证解释

⒈ 指钱物的收入与支出。

宋 苏辙 等《<元祐会计录>叙》:“凡计会之实,取 元丰 之八年而其为别有五:一曰收支、二曰民赋,三曰课入,四曰储运,五曰经费。”
周恩来 《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我国财政收支平衡,既无外债,又无内债。”

⒉ 犹出纳。掌管钱物收入与支出的人。

《文明小史》第十七回:“新近又兼了收支一席,馆况极佳。”


国语词典

收支 [shōu zhī]

⒈ 钱物的收入与支出。

如:「收支平衡」。

出入

⒉ 掌管财物收入与支出的人。

《文明小史·第一七回》:「新近又兼了收支一席,馆况极佳。」


收支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出入释义:⒈出去和进来:出入随手关门。 东西堆在过道,出入不方便。⒉(数目、内容等)不一致、不相符的情况:现款跟账上的数目没有出入。你俩说的话有出入。
    • 2.
      相差释义:彼此差别。
    • 3.
      进出释义:⒈进来和出去:住在大院的人由这个门进出。 ⒉收入和支出:这个商店每天要进出好几万元。

收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值当释义:不值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説来也不值当,拿了收支的薪水,办的总办的事,你説冤不冤呢。”
    • 2.
      两抵释义:两相抵消:收支两抵。
    • 3.
      付现释义:交付现金:购物一律要付现,不收支票。
    • 4.
      公库释义:⒈官府之仓库。《宋史·任伯雨传》:“﹝ 伯雨 ﹞调 施州 清江 主簿。郡守檄使涖公库,笑曰:‘里名 胜母,曾子 不入,此职何为至我哉?’”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求 盱江 僚属之荐举则有书,求 盱江 公库之文籍则有目。”⒉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
    • 5.
      共享税释义:在分税制下,为保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而按一定分成比例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其收入的税种。参见“分税制”。
    • 6.
      冲账释义:收支账目互相抵消,或两户应支付的款项互相抵消。
    • 7.
      分税制释义: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和事权范围,划分分属于他们的税种税源,并据此确定他们的税权、税制和税务机关,协调他们 之间的财政收支关系。
    • 8.
      协饷释义:清 代对地方贫瘠、收支不能平衡的省份,规定由税收富裕的省份拨款协助,叫做“协餉”。 《清会典·户部七·江西清吏司》:“凡各省之协餉,则稽其数。”原注:“每年 直隶 …… 贵州 不敷兵餉银,由北档房覈明,在邻省协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山东 藩库里存了一笔银子,是预备支那里协餉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协餉银子未必是现银,是打滙票的,他如何骗得去?”参见“协解”。
    • 9.
      单列释义:(项目等)单独开列:计划单列市。 这笔款项收支单列。
    • 10.
      单据释义:收付款项或货物的凭据,如收据、发票、发货单、收支传票等。
    • 11.
      发票释义:⒈即“出票”⒉将一笔交易的重要细节分项列记的文件。⒊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 证。
    • 12.
      外汇管制释义:一国政府授权货币金融当局或其他政府机构,通过法令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控制。
    • 13.
      多边贸易释义: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保持彼此贸易收支平衡的一种贸易。
    • 14.
      大出进释义:指较大的收支事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做州县官的,只能把大出进的地方防闲住了;那小节目不能处处留心,只得由他去的了。”
    • 15.
      大司农释义:官名。秦 置治粟内史,汉景帝 时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北齐 时称司农寺卿,隋 唐 以后所置略同。元 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明 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 16.
      太平军释义:太平天国的军队。 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武器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
    • 17.
      对销贸易释义:一般认为这是一种以货物或劳务(包括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等无形财产)作为偿付贷款手段的一种贸易方式。 它把进口和出口结合起来,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交易,交易双方都有进有出。并求得各自的收支基本平衡。
    • 18.
      岁会释义:⒈一年收支的总计。 《周礼·天官·司会》:“以岁会攷岁成。”贾公彦 疏:“岁计曰会,以一岁之会计,考当岁成事之文书。”唐 白居易《奉天县令崔鄯可仓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制》:“凡官之属,有堆案盈机之文,有月计岁会之课。”《宋史·食货志下一》:“方今内外财用,月计岁会,所入不足给所出。”⒉一年一次的相会。唐 赵德麟《商调蝶恋花》词:“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
    • 19.
      岁计释义:⒈一年内收入和支出的计算。⒉旧中国国家年度收支的总称。超支称为岁计缺损;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岁计盈余。
    • 20.
      左藏释义: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 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 属太府寺。唐 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 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 又设左藏南库。元 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宋 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左藏》:“《通典》曰:汉 有中藏。晋 有左右藏…… 唐 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 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 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 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緜,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 二年

收支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值当释义:不值得。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四回:“説来也不值当,拿了收支的薪水,办的总办的事,你説冤不冤呢。”
    • 2.
      两抵释义:两相抵消:收支两抵。
    • 3.
      付现释义:交付现金:购物一律要付现,不收支票。
    • 4.
      公库释义:⒈官府之仓库。《宋史·任伯雨传》:“﹝ 伯雨 ﹞调 施州 清江 主簿。郡守檄使涖公库,笑曰:‘里名 胜母,曾子 不入,此职何为至我哉?’”宋 周密《齐东野语·赵伯美》:“求 盱江 僚属之荐举则有书,求 盱江 公库之文籍则有目。”⒉国民党统治时期经管各级政府财政收支的机关。根据1928年国民党财政部的规定,用款机关得以部分收入抵拨支出。其后,于1939年公布“公库法”。在中央政府设国库,地方政府分别设省库、市库和县库。规定国家全部岁入岁出都由公库统一收支,一律停止以收抵支;国库事务由中央银行代理;地方各级公
    • 5.
      共享税释义:在分税制下,为保证地方财政收支平衡而按一定分成比例划为中央与地方共享其收入的税种。参见“分税制”。
    • 6.
      冲账释义:收支账目互相抵消,或两户应支付的款项互相抵消。
    • 7.
      分税制释义:根据各级政府的职能和事权范围,划分分属于他们的税种税源,并据此确定他们的税权、税制和税务机关,协调他们 之间的财政收支关系。
    • 8.
      协饷释义:清 代对地方贫瘠、收支不能平衡的省份,规定由税收富裕的省份拨款协助,叫做“协餉”。 《清会典·户部七·江西清吏司》:“凡各省之协餉,则稽其数。”原注:“每年 直隶 …… 贵州 不敷兵餉银,由北档房覈明,在邻省协拨。”《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四回:“山东 藩库里存了一笔银子,是预备支那里协餉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五五回:“协餉银子未必是现银,是打滙票的,他如何骗得去?”参见“协解”。
    • 9.
      单列释义:(项目等)单独开列:计划单列市。 这笔款项收支单列。
    • 10.
      单据释义:收付款项或货物的凭据,如收据、发票、发货单、收支传票等。
    • 11.
      发票释义:⒈即“出票”⒉将一笔交易的重要细节分项列记的文件。⒊企事业单位财务收支的法定凭证和会计核算的原始凭 证。
    • 12.
      外汇管制释义:一国政府授权货币金融当局或其他政府机构,通过法令对外汇的收支、买卖、借贷、转移及国际间结算、外汇汇率和外汇市场等实行的控制。
    • 13.
      多边贸易释义:三个或三个以上国家或地区保持彼此贸易收支平衡的一种贸易。
    • 14.
      大出进释义:指较大的收支事项。《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四八回:“做州县官的,只能把大出进的地方防闲住了;那小节目不能处处留心,只得由他去的了。”
    • 15.
      大司农释义:官名。秦 置治粟内史,汉景帝 时改称大农令,武帝太初 元年更名大司农。掌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的财政收支,为九卿之一。北齐 时称司农寺卿,隋 唐 以后所置略同。元 置大司农司,掌农桑、水利、学校、救荒等事。明 初置司农司,不久即废,其职掌并入户部。习惯用作户部尚书的别称。
    • 16.
      太平军释义:太平天国的军队。 金田起义时定名。在正副军师之下,有丞相、检点、指挥、将军、总制、监军各级指挥官。带兵官有军帅、师帅、旅帅、卒长、两司马、伍长等。有陆营、水营和土营,并有女军。另设圣库管收支,诸匠营和百工衙制造武器和军需物品。将士必须遵守命令,保护武器,爱护人民。
    • 17.
      对销贸易释义:一般认为这是一种以货物或劳务(包括工业产权和专有技术等无形财产)作为偿付贷款手段的一种贸易方式。 它把进口和出口结合起来,组成相互联系的整体交易,交易双方都有进有出。并求得各自的收支基本平衡。
    • 18.
      岁会释义:⒈一年收支的总计。 《周礼·天官·司会》:“以岁会攷岁成。”贾公彦 疏:“岁计曰会,以一岁之会计,考当岁成事之文书。”唐 白居易《奉天县令崔鄯可仓部员外郎判度支案制》:“凡官之属,有堆案盈机之文,有月计岁会之课。”《宋史·食货志下一》:“方今内外财用,月计岁会,所入不足给所出。”⒉一年一次的相会。唐 赵德麟《商调蝶恋花》词:“镜破人离何处问,路隔银河,岁会知犹近。”
    • 19.
      岁计释义:⒈一年内收入和支出的计算。⒉旧中国国家年度收支的总称。超支称为岁计缺损;收入大于支出,称为岁计盈余。
    • 20.
      左藏释义: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晋 有左右藏令,属少府。北齐、隋 属太府寺。唐 代左藏掌钱帛、杂彩、天下赋调。宋 初诸州贡赋均输左藏。南宋 又设左藏南库。元 代禁中左藏掌收支常课和买纱罗布绢等物。宋 高承《事物纪原·东西使班·左藏》:“《通典》曰:汉 有中藏。晋 有左右藏…… 唐 有左藏库。《百官志》曰:左藏,晋 始有之也。《东京记》曰:国初止一库,兴国 二年分三库,曰钱币、金银、匹帛。淳化 三年,分置左右,右纳左给凡六库。四年废右,分左藏库为四库,曰钱金银,曰丝緜,曰生白匹帛,曰杂色匹帛。祥符 二年

收支造句

1.量入为出才能确保财政收支平衡。

2.近年来公司入不敷出,后来想办法增加收入,这样财务收支才基本平衡。

3.今年,我国财政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4.做新年的收支计划,天空一望无际。

5.其他的在购买一台家庭电脑中有帮助或者向家庭收支预算捐赠。

6.他们难以收支相抵,因而债台高筑。

收支(shouz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收支是什么意思 收支读音 怎么读 收支,拼音是shōu zhī,收支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收支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