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布衣蔬食 布衣蔬食的意思
shūshí

布衣蔬食

简体布衣蔬食
繁体
拼音bù yī shū shí
注音ㄅㄨˋ 一 ㄕㄨ ㄕˊ
结构ABCD式
字数4字词语

拆字解意

bù,(1) 棉、麻及棉型化学短纤维经纺纱后的织成物。【组词】:布匹。布帛。布衣。(2) 古代的一种钱币。(3) 宣告,对众陈述。【组词】:宣布。发布。布告。开诚布公(推诚相见,坦白无私)。(4) 分散到各处。【组词】:散布。遍布。星罗棋布。(5) 流传,散播。【组词】:布道。布施。(6) 做出安排。【组词】:布置。布景。布局。(7) 姓。

yī yì,(1) 人穿在身上用以蔽体的东西。【组词】:衣服。衣着(zhuó)。衣冠。衣架。衣锦还(huān)乡。(2) 披或包在物体外面的东西。【组词】:炮衣。糖衣。肠衣。(3) 姓。

shū,(1) 可做菜吃的植物(多属草本)。【组词】:蔬菜。菜蔬。布衣蔬食。

shí sì yì,(1) 吃。【组词】:食肉。食欲。(2) 吃的东西。【组词】:食品。粮食。零食。丰衣足食。(3) 俸禄。【例句】:“君子谋道不谋食”。(4) 日月亏缺或完全不见的现象。【组词】:日食。月食。 ◎ 拿东西给人吃。【例句】:食母(乳母)。 ◎ 用于人名。【例句】:郦食其(jī)(中国汉代人)。

基本含义

指过着朴素简单的生活,吃素食,穿布衣。形容生活简朴,不奢华。

布衣蔬食的意思

布衣蔬食 [bù yī shū shí]

1. 蔬食:粗食。穿布衣,吃粗粮。形容生活清苦。


国语词典

布衣蔬食 [bù yī shū shí]

⒈ 粗布衣、简陋的食物。形容生活清淡简朴。也作「布衣粝食」。

《儒林外史·第一八回》:「家君在此数年,布衣蔬食,不过仍旧是儒生行径,历年所积俸余,约有二千余金。」


布衣蔬食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布衣粝食释义:形容生活清苦。同“布衣蔬食”。
    • 2.
      布被瓦器释义: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
    • 3.
      粗茶淡饭释义:指简单的、不精致的饮食。有时用来形容生活简朴。

布衣蔬食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粗衣恶食释义:粗劣的衣食。 形容生活俭朴。
    • 2.
      铺张浪费释义:铺张:讲究排场。 为了场面好看而浪费人力物力。
    • 3.
      锦衣玉食释义:华美的衣服,珍贵的食品。形容奢侈豪华的生活。

布衣蔬食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布衣释义:⒈布衣服:布衣蔬食(形容生活俭朴)。⒉古时指平民(平民穿布衣):布衣出身。布衣之交。
    • 2.
      布衣粝食释义:形容生活清苦。同“布衣蔬食”。
    • 3.
      王阳金释义:《汉书·王吉传》:“自 吉(王子阳)至 崇 ……皆好车马衣服,其自奉养极为鲜明,而无金银锦绣之物。及迁徙去处,所载不过囊衣,不畜积餘财。去位家居,亦布衣蔬食。天下服其廉而怪其奢,故俗传‘王阳 能作黄金。’”颜师古 注:“以其无所求取,不营产业而车服鲜明,故谓自作黄金以给用。”后以“王阳金”喻供车服之资。
    • 4.
      邑里释义:⒈乡里。《墨子·尚贤中》:“凡所使治国家,官府,邑里,此皆国之贤者也。”宋 陈师道《<茶经>序》:“上自宫省,下迨邑里,外及戎夷蛮狄,宾祀燕享,预陈於前,山泽以成市,商贾以起家。”清 俞蛟《梦厂杂著·李少白传》:“李杜,字 少白,与余同邑里。”⒉指乡里的人民。《吕氏春秋·诬徒》:“归则愧於父母兄弟,出则慙於知友邑里。”《后汉书·朱暉传》:“自去 临淮,屏居野泽,布衣蔬食,不与邑里通。”清 归庄《噫嘻》诗之二:“虏方逼断髮,邑里尽夷蛮。”⒊乡贯;籍贯。唐 刘知几《史通·邑里》:“昔《五经》、诸子,广书人物
    • 5.
      风味释义:⒈美味。亦指一地特有之食品口味。《晋书·王彬传》:“彬 为人朴素方直,乏风味之好,虽居显贵,常布衣蔬食。”南朝 梁 刘孝标《送橘启》:“南中橙甘,青鸟所食。始霜之旦採之,风味照座,劈之,香雾噀人。”宋 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冬日田园杂兴之七》诗:“朱门肉食无风味,只作寻常菜把供。”秦牧《艺海拾贝·“果王”的美号》:“被各地人们推许为雄踞首席的果子,当然味道不可能是酸的涩的。它们一般都很甜美,但是风味却仍然是各具一格的。”⒉风度;风采。《宋书·自序传》:“﹝ 伯玉 ﹞温雅有风味,和而能辨,与人共事,皆为深交

布衣蔬食(buyishu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布衣蔬食是什么意思 布衣蔬食读音 怎么读 布衣蔬食,拼音是bù yī shū shí,布衣蔬食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布衣蔬食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