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引起 引起的意思
yǐn

引起

简体引起
繁体
拼音yǐn qǐ
注音ㄧㄣˇ ㄑㄧ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yǐn,(1) 拉,伸。【组词】:引力。引颈。引而不发。引吭高歌。(2) 领,招来。【组词】:引见。引子。引言。引导。引荐。抛砖引玉。(3) 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组词】:引文。引用。援引。(4) 退却。【组词】:引退。引避。(5) 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6) 古代柩车的绳索。【例句】:发引(出殡)。

qǐ,(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组词】:起床。起立。起居。起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组词】:起身。起运。起跑。(3) 开始。【组词】:起始。起码(最低限度,最低的)。起步。起初。起讫。起源。(4) 拔出,取出。【组词】:起锚。起获。(5) 领取(凭证)。【组词】:起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组词】:起伏。起劲。起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组词】:起风。起腻。起敬。起疑。起义。起诉。(8) 长出。【组词】:起痱子。(9) 拟定。【组词】:起草。(10) 建造,建立。【组词】:起房子。白手起家。(11) 群,组,批。【例句】:一起(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组词】:一起案件。(13) 自,从。【例句】:起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组词】:想起。掀起。兴(xīng )起。(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组词】:唱起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组词】:看不起。经得起检验。

基本含义

引起,指激起、产生某种情感或现象。

引起的意思

引起 [yǐn qǐ]

1. 起身。

各稍自引起更衣。

[ set off; ]

2. 某种事物使另一事物出现。

引起好感。

[ give rise to; lead to; cause; make; ]

引起 引证解释

⒈ 起身。

《汉书·叙传上》:“上喟然叹曰:‘吾久不见 班生,今日復闻讜言。’ 放 等不懌,稍自引起更衣,因罢出。”
《后汉书·来历传》:“乃各稍自引起, 歷 独守闕,连日不肯去。”

⒉ 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等出现。

宋 孙光宪 《望梅花》词:“数枝开与短墙平,见雪蕚红跗相映,引起谁人边塞情。”
朱自清 《执政府大屠杀记》:“赵尔丰 的屠杀引起了辛亥的革命,这一回 段祺瑞 的屠杀将引起什么呢?”


国语词典

引起 [yǐn qǐ]

⒈ 引发、由此发生。

如:「引起争论」、「引起战争」。


引起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导致释义:引起:由一些小的矛盾导致双方关系破裂。
    • 2.
      惹起释义:引起。

引起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造成释义:招致或引起。

引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个巴掌拍不响释义: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由单方面引起的。
    • 2.
      一念之差释义: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
    • 3.
      一氧化碳释义: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O。无色无臭的气体,有毒,燃烧时呈蓝色火焰,与氧气混合燃烧易发生爆炸,有还原性。主要用作还原剂及有机合成的原料等。通常所称煤气中毒,是由室内一氧化碳过多引起。
    • 4.
      一淘体释义:一淘体的事件缘由完全是出于巧合,起先是因为信息时报的一条嵌入型广告,机缘性的与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呼应,“给力秒杀”也算是最为戏剧性的形容,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偶然,在时事背景下引起了诸多人的津津乐道。
    • 5.
      一片哗然释义: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一般用于形容消息(多指不好的消息)传开,引起轰动。
    • 6.
      一番事业释义: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做出的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且引起较大反响的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 7.
      一系列释义:属性词。许许多多有关联的或一连串的(事物):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一系列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8.
      丁宁告戒释义: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
    • 9.
      七情内伤释义:是由于情绪变化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的一类病因。
    • 10.
      万绿丛中一点红释义:大片绿叶丛中有一朵红花非常醒目。比喻在众多事物中突出最精彩的一点,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 11.
      上呼吸道感染释义:以鼻咽部为主的呼吸道炎症,多由病毒引起。症状通常是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等,有的还发热、呕吐,容易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简称上感。
    • 12.
      上诉释义: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对该案再行审理的诉讼制度。上诉可以引起第二审程序。民事、行政诉讼的上诉时间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刑事诉讼的上诉时间为接到判决书后第二日起的10日内,接到裁定书后第二日起的5日内。
    • 13.
      下浄释义:指 宋 杂剧、金 院本中的副浄。此角色主要以滑稽的语言或动作引起观众笑乐。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学诗者动輒言 唐 诗,便以为好。不思 唐 人有极恶劣者……又如‘莫将閒话当閒话,往往事从閒话生’;又如‘水牛浮鼻渡,沙鸟点头行’:此类皆下浄优人口中语。”
    • 14.
      不平释义:⒈不公平:看见了不平的事,他都想管。⒉不公平的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⒊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愤愤不平。⒋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消除心中的不平。
    • 15.
      不致释义: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如果事先采取措施,就不致发生这么大的事故。
    • 16.
      不良反应释义: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
    • 17.
      不遂释义:⒈用于“半身不遂”,即偏瘫,身体一侧发生瘫痪,多由脑内出血引起。不遂即不随意的意思。⒉不如愿,没能如愿。
    • 18.
      丝虫病释义:有的地区叫象皮病、粗腿病、流火。 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结引起的寄生虫病。由蚊子叮咬传染。主要症状是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乳糜尿、腿脚粗肿、阴囊肿大、皮肤粗糙等。
    • 19.
      个人伤害释义:⒈影响某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自身伤害,与使个人财产受到损害者形成对照。⒉在法律上引起个人诉讼的伤害。
    • 20.
      中中释义:⒈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书·禹贡》:“﹝ 冀州 ﹞厥田惟中中。”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书·禹贡》:“﹝ 徐州 ﹞厥赋中中。”孔 传:“赋第五。”⒉中等;一般。宋 何薳《墨经·松》:“矿而挺直者曰籤松,品惟中中。”《平山冷燕》第五回:“领出一个女子来,年纪只好十五六岁,人物也还中中。”⒊不偏不倚貌。宋 苏辙《书<楞严经>后》:“每趺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槃真际。”

引起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一个巴掌拍不响释义:比喻矛盾和纠纷不是由单方面引起的。
    • 2.
      一念之差释义:一个念头的差错(引起严重的后果)。
    • 3.
      一氧化碳释义:无机化合物,化学式CO。无色无臭的气体,有毒,燃烧时呈蓝色火焰,与氧气混合燃烧易发生爆炸,有还原性。主要用作还原剂及有机合成的原料等。通常所称煤气中毒,是由室内一氧化碳过多引起。
    • 4.
      一淘体释义:一淘体的事件缘由完全是出于巧合,起先是因为信息时报的一条嵌入型广告,机缘性的与本拉登被击毙的消息呼应,“给力秒杀”也算是最为戏剧性的形容,也就是因为这样的偶然,在时事背景下引起了诸多人的津津乐道。
    • 5.
      一片哗然释义:形容许多人吵吵嚷嚷,一般用于形容消息(多指不好的消息)传开,引起轰动。
    • 6.
      一番事业释义:指一个人通过努力做出的有利于人类社会发展的且引起较大反响的活动和行为的总称。
    • 7.
      一系列释义:属性词。许许多多有关联的或一连串的(事物):一系列问题。引起了一系列变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 8.
      丁宁告戒释义:一再嘱咐必须引起警觉注意。
    • 9.
      七情内伤释义:是由于情绪变化引起脏腑精气功能紊乱而致疾病发生或诱发的一类病因。
    • 10.
      万绿丛中一点红释义:大片绿叶丛中有一朵红花非常醒目。比喻在众多事物中突出最精彩的一点,足以引起人们的注意。
    • 11.
      上呼吸道感染释义:以鼻咽部为主的呼吸道炎症,多由病毒引起。症状通常是流鼻涕、鼻塞、打喷嚏、咳嗽等,有的还发热、呕吐,容易并发支气管炎或肺炎。简称上感。
    • 12.
      上诉释义:当事人不服第一审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裁定,在法定时间内,向上一级法院提出对该案再行审理的诉讼制度。上诉可以引起第二审程序。民事、行政诉讼的上诉时间为判决书送达之日起15日内,裁定书送达之日起10日内;刑事诉讼的上诉时间为接到判决书后第二日起的10日内,接到裁定书后第二日起的5日内。
    • 13.
      下浄释义:指 宋 杂剧、金 院本中的副浄。此角色主要以滑稽的语言或动作引起观众笑乐。明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一:“学诗者动輒言 唐 诗,便以为好。不思 唐 人有极恶劣者……又如‘莫将閒话当閒话,往往事从閒话生’;又如‘水牛浮鼻渡,沙鸟点头行’:此类皆下浄优人口中语。”
    • 14.
      不平释义:⒈不公平:看见了不平的事,他都想管。⒉不公平的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⒊因不公平的事而愤怒或不满:愤愤不平。⒋由不公平的事引起的愤怒和不满:消除心中的不平。
    • 15.
      不致释义:不会引起(某种后果):如果事先采取措施,就不致发生这么大的事故。
    • 16.
      不良反应释义:是指按正常用法、用量应用药物预防、诊断或治疗疾病过程中,发生与治疗目的无关的有害反应。其特定的发生条件是按正常剂量与正常用法用药,在内容上排除了因药物滥用、超量误用、不按规定方法使用药品及质量问题等情况所引起的反应。
    • 17.
      不遂释义:⒈用于“半身不遂”,即偏瘫,身体一侧发生瘫痪,多由脑内出血引起。不遂即不随意的意思。⒉不如愿,没能如愿。
    • 18.
      丝虫病释义:有的地区叫象皮病、粗腿病、流火。 由丝虫寄生于人体淋巴结引起的寄生虫病。由蚊子叮咬传染。主要症状是淋巴管炎、淋巴结炎、乳糜尿、腿脚粗肿、阴囊肿大、皮肤粗糙等。
    • 19.
      个人伤害释义:⒈影响某人的肉体和精神的自身伤害,与使个人财产受到损害者形成对照。⒉在法律上引起个人诉讼的伤害。
    • 20.
      中中释义:⒈指古代田地或赋税等级的第五等。《书·禹贡》:“﹝ 冀州 ﹞厥田惟中中。”孔 传:“田之高下肥瘠,九州之中为第五。”《书·禹贡》:“﹝ 徐州 ﹞厥赋中中。”孔 传:“赋第五。”⒉中等;一般。宋 何薳《墨经·松》:“矿而挺直者曰籤松,品惟中中。”《平山冷燕》第五回:“领出一个女子来,年纪只好十五六岁,人物也还中中。”⒊不偏不倚貌。宋 苏辙《书<楞严经>后》:“每趺坐燕安,觉外尘引起六根,根若随去,即堕生死道中。根若不随,返流全一,中中流入,即是涅槃真际。”

引起造句

1.我的见解只是一孔之见,希望引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2.外交场合要注意言行,你的举手投足都会引起别人的注意。

3.他蛮横无理、予取予求的态度,引起大家的反感。

4.说者无心,听者有意。一句随随便便的话却引起了平地风波。

5.为了避免引起纷争,应暂且避开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

6.他做工作总爱挑肥拣瘦,引起了同事的不满。

7.他探头探脑的可疑举动引起了警察的注意。

8.真是无巧不成书,正当黎伥苦于无处下手的时候,潘一豹杀了纪颖川,引起了群众的公愤。

9.主观臆断,武断乡曲定会引起群众不满。

10.秦朝统治者的暴政引起民怨沸腾,陈涉一夫作难,八方呼应,秦王朝很快就灭亡了。

11.在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劳苦大众诛求无已,因而引起人民的激烈反抗。

12.公司的领导赏罚不明,引起职工们的强烈不满。

13.他们几个人成天酒食征逐,不务正业,已引起厂领导的注意。

14.引起不可言状的恐惧、害怕或不安的。

15.单位的同事,每每提起老王不拘小节的故事,就会引起阵阵笑声。

16.像你这种对人予取予求的态度,迟早会引起大家的反感。

17.他口出不逊,以势压人,立即引起了公愤!

18.钱济仁这作贼心虚的表演,更加引起田春苗的警惕。

19.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起国际公愤,组成联军兴师问罪。

20.在决赛开始前的研讨会上,张教练和盘托出,发表了他的意见,引起大家浓厚的兴趣。

引起(yinq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引起是什么意思 引起读音 怎么读 引起,拼音是yǐn qǐ,引起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引起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