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契 [yìn qì]
1. 官府盖印认可的田宅契据。
印契 引证解释
⒈ 官府盖印认可的田宅契据。
引《儿女英雄传》第三三回:“即或其中有庄头盗典出去的,我们既有印契在手里,无论他典到甚么人家,可以取得回来的。”
印契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佛印释义:⒈佛教禅宗认为人之自有的心性即是佛心,因其永久不变,犹如印契,故名之为“佛心印”,省称为“佛印”。 唐 高适《同马太守听九思法师讲金刚经》诗:“心持佛印久,摽割魔军退。”⒉宋 僧,名 了元。字 觉老,与 苏轼、黄庭坚 相友善,能诗。哲宗 元符 元年圆寂。《醒世恒言·佛印师四调琴娘》:“佛印 时时把佛理晓悟 东坡,东坡 渐渐信心。”清 孙枝蔚《登妙高堂》诗:“佛印 苏公 在何处,高臺未入 雍门 弹。”参阅《续传灯录》卷五、《建中靖国续灯录》卷六。
- 2.
印契钱释义:宋 代商税的一种。民间典卖田宅,限两月内赴官府在契约上加盖官府印信,并交纳印契钱。《文献通考·征榷六》:“宋太祖 开寳 二年,始收民印契钱,令民典卖田宅,输钱印契、税契,限两月。”
- 3.
密印释义:⒈即蜜印。 死后追赠官职所赐的蜡印。《晋书·山涛传》:“以 太康 四年薨,时年七十九。詔赐东园祕器、朝服一具、衣一袭、钱五十万、布百匹,以供丧事,策赠司徒,密印紫綬,侍中貂蝉,新沓伯 密印青朱綬,祭以太牢,諡曰‘康’。”唐 刘禹锡《彭阳侯令狐氏先庙碑》:“先夫人亦四徙封,密印累累,邦族耸慕。”按,“蜜印”古籍多讹为“密印”。⒉佛教语。诸佛菩萨各有本誓,为标志此本誓,以两手十指结种种之相,是为印象印契,故云“印”;其理趣深奥秘密,故云“密”。密宗多修密印法门,以身、口、意“三密相应”,手结印,心观想,口持咒
- 4.
总制钱释义:宋 代附加税之一种。宣和 中,军政费支出浩繁,总揽东南地区财赋的发运兼经制使,建议增收卖酒钱、印契钱、头子钱等以充经费。因系经制使建议,故称“经制钱”。后一度废除。绍兴 五年总制使又仿照上法征收,于是又称“总制钱”。参阅《宋史·食货志一、二》。
- 5.
母陀罗释义:佛教语。梵语译音。意为印契。指以手结成的各种印形。
- 6.
秘印释义:佛教语。谓与佛心秘密相印契。
- 7.
秘密教释义:中国 佛教派别密宗的别称。以《大日经》和《金刚顶经》为依据,多运用通俗的诵咒祈祷,认为口诵真言(语密)、手结印契(身密)、心作观想(意密)三密相印,便可即身成佛。传入我国 西藏 的也称藏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