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五厄释义: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 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 末年,长安 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 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 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 师入 郢,梁 萧绎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宋 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 牛弘 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 2.
失队释义:⒈亦作“失坠”。丧失。《左传·文公十八年》:“先大夫 臧文仲 教 行父 事君之礼,行父 奉以周旋,弗敢失队。”《后汉书·袁安传》:“孝明皇帝 奉承先意,不敢失坠,赫然命将,爰伐塞北。”元 杨梓《豫让吞炭》第一折:“念 无恤 承先人基业,兢兢业业,惟恐失坠。”茅盾《子夜》四:“这对于儿子的威权之失坠又使他渐渐感得悲哀了。”⒉指失落,丢失。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十:“予偶得其本,恐终失坠,今纪其年谱家谱传赞於此。”明 方孝孺《答刘养浩》之一:“太史公《芝园集》託之 叔端,不知何如……久之恐失坠,其幸存者慎无
- 3.
崩頽释义:⒈倒塌毁坏。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喑呜则山狱崩頽,叱咤则风云变色。”《元典章·户部八·河伯》:“雨復霖霈,塘路衝陨,园岸崩頽,稻秧浸烂。”《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况 岐山 王业所基,一旦崩頽,事非小故。”郭沫若《陶行知挽歌》:“真是天变地异呀,又崩颓了一座 泰山。”⒉败坏衰落。《<孝经注疏>序》:“适值 周 室衰微,王纲失坠,君臣僭乱,礼乐崩頽。”清 顾炎武《骊山行》:“一朝大运合崩頽,三宫九市横豺虎。”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大家族制度既入了崩颓粉碎的运命,孔子主义
- 4.
崩颓释义:⒈倒塌毁坏。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喑呜则山狱崩頽,叱咤则风云变色。”《元典章·户部八·河伯》:“雨復霖霈,塘路衝陨,园岸崩頽,稻秧浸烂。”《东周列国志》第二回:“况 岐山 王业所基,一旦崩頽,事非小故。”郭沫若《陶行知挽歌》:“真是天变地异呀,又崩颓了一座 泰山。”⒉败坏衰落。《<孝经注疏>序》:“适值 周 室衰微,王纲失坠,君臣僭乱,礼乐崩頽。”清 顾炎武《骊山行》:“一朝大运合崩頽,三宫九市横豺虎。”李大钊《由经济上解释中国近代思想变动的原因》:“大家族制度既入了崩颓粉碎的运命,孔子主义
- 5.
擘名释义:谓冒用现任官员之名。宋 王溥《唐会要·选部上》:“贞元 四年八月吏部奏:伏以艰难以来,年月积久,两部士类,散在远方;三库勅甲,又经失坠,因此人多罔冒,吏或欺诈,分见官者谓之‘擘名’,承已死者谓之‘接脚’。”
- 6.
缺然释义:⒈有所不足。《庄子·逍遥游》:“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成玄英 疏:“自视缺然不足,请将帝位让与贤人。”唐 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愚幼常自负,既久而逾觉缺然。”宋 王安石《除参知政事谢表》:“承弼之任,贤智所难;顾惟缺然,何以堪此?”清 方苞《汉文帝论》:“世徒见其奉身之俭,接下之恭,临民之简,以为 黄 老 之学则然,不知正自视缺然之心之所发耳。”⒉缺失。《晋书·张骏传》:“每患忠言不献,面从背违,吾政教缺然,而莫我匡者。”《隋书·炀帝纪上》:“虽则聿遵先绪,弗敢失坠,永言政术,多有缺然。”明 汤显祖
- 7.
蛮舶释义:古代指我国南方从事海上贸易的船舶。包括外国商船。《唐书·卢钧传》:“南海 有蛮舶之利,珍货辐凑。”宋 无名氏《五国故事·闽王氏》:“每发蛮舶,无失坠者,人因谓之招宝侍郎。”清 唐孙华《过上洋》诗:“鱼盐喧市井,蛮舶聚江干。”
- 8.
颠越释义:陨落,坠落。 引申为废失。《书·盘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颠越不恭,暂遇姦宄,我乃劓殄灭之,无遗育,无俾易种于兹新邑。”孔颖达 疏:“《释詁》云:‘陨落、陨坠,颠越也。’是从上倒下之言,故以颠为陨越,是遗落为坠也。《左传·僖九年》齐桓公 云‘恐陨越於下’,《文十八年》史克 云‘弗敢失坠陨越’,是遗落废失之意,故以陨坠不恭为不奉上命也。”唐 罗隐《谗书·槎客喻》:“心一动则手足之不能制矣,不在洪流槁木之为患也。苟人能安其所据而不自乱者,吾未见其有颠越之心也。”清 昭槤《啸亭续录·煤驼御史》:“有 满洲 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