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殊死 殊死的意思
shū

殊死

简体殊死
繁体
拼音shū sǐ
注音ㄕㄨ ㄙˇ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ū,(1) 不同。【组词】:殊途同归。悬殊。(2) 特别,很。【组词】:殊功。殊荣。殊勋。特殊。(3) 断,绝。【组词】:殊死。(4) 超过。【例句】:“母氏年殊七十”。

sǐ,(1) 丧失生命,与“生”、“活”相对。【组词】:死亡。死讯。死刑。死囚。死棋。死地。生离死别。死有余辜。(2) 不顾生命。【例句】:死志(牺牲生命的决心)。死士(敢死的武士)。死战。(3) 固执,坚持到底。【组词】:死心塌地。死卖力气。(4) 无知觉。【组词】:睡得死。(5) 不活动,不灵活。【组词】:死结。死理。死板。(6) 不通达。【组词】:死胡同。死路一条。(7) 过时,失去作用。【组词】:死文字。(8) 极,甚。【组词】:乐死人。

殊死的意思

殊死 [shū sǐ]

1. 古时指斩首的死刑。

[ behead; ]

2. 拼死;决死。

军皆殊死战,不可败。——《汉书·韩信传》

[ desperate; ]

殊死 引证解释

⒈ 指殊死刑。参见“殊死刑”。

《汉书·高帝纪下》:“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颜师古 注:“韦昭 曰:‘殊死,斩刑也。’殊,絶也,异也,言其身首离絶而异处也。”
《新唐书·徐有功传》:“餘庆 为 冲 督偿、通书,合谋明甚,非曰支党,请殊死,籍其家。”
《明史·太祖纪二》:“己卯,赦殊死以下。”

⒉ 犹决死,拚死。

《史记·淮阴侯列传》:“韩信、张耳 已入水上军,军皆殊死战。”
唐 孙樵 《书田将军边事》:“如此,则边卒将怨望之不暇,又安能殊死而力战乎?”
冯德英 《苦菜花》第二章:“女儿正在参加那可怕的殊死的战斗。”


国语词典

殊死 [shū sǐ]

⒈ 斩首的刑罚。

《汉书·卷一·高帝纪下》:「今天下事毕,其赦天下殊死以下。」

⒉ 竭尽死力。

《史记·卷九二·淮阴侯传》:「军皆殊死战,不可败。」


殊死的近义词及解释

    • 1.
      决死释义:属性词。敌我双方你死我活的(斗争):决死战。决死的斗争。

殊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决刑释义:执行死刑。《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慈 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水浒传》第四四回:“当时 杨雄 在中间走着,背后一个小牢子擎着鬼头靶法刀。原来纔去市心里决刑了回来,众相识与他挂红贺喜,送回家去。”
    • 2.
      宥免释义:赦免;宽恕。 《北史·郭祚传》:“十年之中,三经肆眚,赦前之罪,不问轻重,皆蒙宥免。”唐 元稹《韦珩京兆府美原县令制》:“昔先王眚灾肆赦,则殊死已降,无不宥免。而受贿枉法者,独不在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嫗神色变异,女愈疑。谓嫗曰:‘明告所作,或可宥免,若犹有隐祕,撮毛尽矣!’”
    • 3.
      殊死刑释义:斩首的死刑。《后汉书·梁统传》:“臣窃见 元 哀 二帝轻殊死之刑以一百二十三事。手杀人者,减死一等。”李贤 注:“《东观记》曰:‘元帝 初元 五年,轻殊死刑三十四事;哀帝 建平 元年,轻殊死刑八十一事。’”
    • 4.
      殊死释义:⒈拼着性命,竭尽死力;决死:殊死战。 殊死的斗争。⒉古代指斩首的死刑。
    • 5.
      省閲释义:审视;阅览。《周礼·春官·肆师》“大祭祀,展牺牲”汉 郑玄 注:“展,省閲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慈 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遗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宋 陆游《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自顾贱愚不肖,无尺寸可以上补聪明,而徒以无益之事上勤省閲,实有罪焉。”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郑氏 艺文一略该括甚鉅,核剖弥精,良堪省閲。”
    • 6.
      胁息释义:⒈亦作“脇息”。敛缩气息。《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细要,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墻然后起。”后多表示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股战胁息,安敢妄挚。”李善 注:“胁息,犹翕息也。”《汉书·严延年传》:“豪彊胁息,野无行盗。”颜师古 注:“胁,敛也,屏气而息。”《魏书·匈奴等传序》:“偷名窃位,胁息一隅。”《新唐书·王方翼传》:“诛灭大姓,姦豪胁息。”宋 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自 商鞅 变法,以殊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復请?”⒉表示悲伤
    • 7.
      致之死地而后生释义:兵家用语。 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 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昔 韩信 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
    • 8.
      血战释义:⒈指非常激烈的战斗:一场血战。 ⒉进行殊死的战斗:血战到底。
    • 9.
      贼斗释义:残杀格斗。《汉书·刑法志》:“至 成帝 鸿嘉 元年,定令:‘年未满七岁,贼鬭杀人及犯殊死者,上请廷尉以闻,得减死。’”

殊死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决刑释义:执行死刑。《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慈 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遣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水浒传》第四四回:“当时 杨雄 在中间走着,背后一个小牢子擎着鬼头靶法刀。原来纔去市心里决刑了回来,众相识与他挂红贺喜,送回家去。”
    • 2.
      宥免释义:赦免;宽恕。 《北史·郭祚传》:“十年之中,三经肆眚,赦前之罪,不问轻重,皆蒙宥免。”唐 元稹《韦珩京兆府美原县令制》:“昔先王眚灾肆赦,则殊死已降,无不宥免。而受贿枉法者,独不在数。”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江城》:“嫗神色变异,女愈疑。谓嫗曰:‘明告所作,或可宥免,若犹有隐祕,撮毛尽矣!’”
    • 3.
      殊死刑释义:斩首的死刑。《后汉书·梁统传》:“臣窃见 元 哀 二帝轻殊死之刑以一百二十三事。手杀人者,减死一等。”李贤 注:“《东观记》曰:‘元帝 初元 五年,轻殊死刑三十四事;哀帝 建平 元年,轻殊死刑八十一事。’”
    • 4.
      殊死释义:⒈拼着性命,竭尽死力;决死:殊死战。 殊死的斗争。⒉古代指斩首的死刑。
    • 5.
      省閲释义:审视;阅览。《周礼·春官·肆师》“大祭祀,展牺牲”汉 郑玄 注:“展,省閲也。”《三国志·魏志·仓慈传》:“慈 躬往省閲,料简轻重,自非殊死,但鞭杖遗之,一岁决刑曾不满十人。”宋 陆游《上二府论都邑札子》:“自顾贱愚不肖,无尺寸可以上补聪明,而徒以无益之事上勤省閲,实有罪焉。”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一》:“郑氏 艺文一略该括甚鉅,核剖弥精,良堪省閲。”
    • 6.
      胁息释义:⒈亦作“脇息”。敛缩气息。《墨子·兼爱中》:“昔者 楚灵王 好细要,灵王 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脇息然后带,扶墻然后起。”后多表示恐惧。《文选·宋玉<高唐赋>》:“股战胁息,安敢妄挚。”李善 注:“胁息,犹翕息也。”《汉书·严延年传》:“豪彊胁息,野无行盗。”颜师古 注:“胁,敛也,屏气而息。”《魏书·匈奴等传序》:“偷名窃位,胁息一隅。”《新唐书·王方翼传》:“诛灭大姓,姦豪胁息。”宋 苏轼《东坡志林·赵高李斯》:“自 商鞅 变法,以殊死为轻典,以参夷为常法,人臣狼顾胁息,以得死为幸,何暇復请?”⒉表示悲伤
    • 7.
      致之死地而后生释义:兵家用语。 谓将军队置于绝境,则将士必为求生而殊死战斗。语本《孙子·九地》:“陷之死地然后生。”李筌 注:“兵居死地,必决命而斗以求生。”《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昔 韩信 背水为阵,所谓致之死地而后生也。”
    • 8.
      血战释义:⒈指非常激烈的战斗:一场血战。 ⒉进行殊死的战斗:血战到底。
    • 9.
      贼斗释义:残杀格斗。《汉书·刑法志》:“至 成帝 鸿嘉 元年,定令:‘年未满七岁,贼鬭杀人及犯殊死者,上请廷尉以闻,得减死。’”

殊死造句

1.抗战爆发后,有多少仁人志士怀着亡国破家之仇,参加了八路军,和日寇进行着殊死的搏斗。

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不共戴天的日本侵略军展开了殊死的斗争。

3.这里人迹罕至,但两军却为了这儿,殊死争夺。

4.虽然鬼子已穷途末路了,但仍然在作殊死抵抗。

5.在扑灭大兴安岭森林火灾的战斗中,人民解放军首当其冲,与烈火进行了殊死的搏斗。

6.王警官与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在众人的帮助下,制服了歹徒。

7.在炮兵的掩护下,战士们冲向敌人的战壕,展开殊死搏斗。

8.警察与歹徒进行了一场殊死搏斗。

9.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他与歹徒展开了殊死搏斗。

10.那个老渔夫冒着狂风巨浪同那只大鱼进行着殊死搏斗。

殊死(shu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殊死是什么意思 殊死读音 怎么读 殊死,拼音是shū sǐ,殊死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殊死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