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数四 数四的意思
shù

数四

简体数四
繁体數四
拼音shù sì
注音ㄕㄨˋ ㄙ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hù shǔ shuò,(1) 屡次。【例句】:数见不鲜(亦称“屡见不鲜”)。

sì,(1) 数名,三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肆”代)。【组词】:四方。四边。四序(即“四季”)。四体(a.指人的四肢;b.指楷、草、隶、篆四种字体)。四库(古籍经、史、子、集四部的代称。亦称“四部”)。四君子(中国画中对梅、兰、竹、菊四种花卉题材的总称)。(2)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6”。

基本含义

计算数量为四

数四的意思

数四 [shù sì]

1. 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犹言再三再四。多次。

数四 引证解释

⒈ 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

《三国志·吴志·孙晧传》“甘露 元年三月” 裴松之 注引 晋 干宝 《晋纪》:“疆界虽远,而其险要必争之地,不过数四。”

⒉ 犹言再三再四。多次。

《东观汉记·张纯传》:“时旧典多闕,每有疑义,輒为访 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一日或数四引见。”
唐 李邕 《谢敕书及彩绫表》:“生臣存臣,至於数四;宠及问及,弥於再三。”
清 俞樾 《春在堂随笔》卷三:“女生前有手植桃树一株,在家圃中,临卒前数日,自至树抚摩数四,叹曰:‘吾数年心血也。’”


国语词典

数四 [shù sì]

⒈ 再三再四,多次。

《东观汉记·卷一三·张纯传》:「每有疑义,辄为访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一日或数四引见。」
唐·沈既济《任氏传》:「既缓,则捍御如初。如是者数四。」


数四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僭赏释义:谓无功受赏或赏过其功。 唐 韩愈《争臣论》:“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鯾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諫如流之美。”《旧唐书·郭子仪传》:“况久经兵乱,僭赏者多,一人之身,兼官数四,朱紫同色,清浊不分。”《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执中 再入相,未及二年,变祖宗大乐,堕朝廷典故,缘葬事除宰相,除翰林学士,除观察使,其餘僭赏,不可悉纪。”
    • 2.
      兵解释义:旧称学道者死于兵刃为“兵解”,意谓借兵刃解脱得道。晋 葛洪《神仙传·郭璞》:“敦(王敦)诛 璞 ……殯后三日,南州市人见 璞 货其平生服饰,与相识共语,非但一人。敦 不信,开棺无尸,璞 得兵解之道。”唐 黄滔《祭先外舅》:“愚輒疑道家有形全、气全、兵解、木解,考斯事矣,或其义也。”《儒林外史》第四四回:“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清 龚自珍《二十三祖二十七祖同异》:“天台 据 师子 兵解法絶,各禀攸闻,闕数四人,非摈之也。”
    • 3.
      四则释义:加、减、乘、除四种数学运算的统称:四则题。 四则运算。整数四则。分数四则。
    • 4.
      左顾龟释义:《晋书·孔愉传》:“愉 尝行经 餘不亭,见笼龟於路者,愉 买而放之溪中,龟中流左顾者数四。 及是,铸侯印,而印龟左顾,三铸如初。印工以告,愉 乃悟,遂佩焉。”后以“左顾龟”指官印。
    • 5.
      惊沮释义:犹惊惧。唐 元稹《莺莺传》:“崔 之婢曰 红娘,生私为之礼者数四,乘间遂道其衷。婢果惊沮,腆然而奔。”《资治通鉴·唐代宗永泰元年》:“有 刘给事 者,独出班抗声曰:‘敕使反邪?今屯军如云,不勠力扞寇,而遽欲胁天子弃宗庙社稷而去,非反而何?’朝恩 惊沮而退。”明 刘侗 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千佛寺》:“讯次,师称华严佛号一声,刑具断裂,飞掷屋端,讯者惊沮,诬乃得白。”
    • 6.
      挥楚释义:谓挥杖打人。《资治通鉴·隋文帝开皇十年》:“每於殿庭棰人,一日之中或至数四;尝怒问事,挥楚不甚,即命斩之。”胡三省 注:“楚,荆也,以之箠人。”
    • 7.
      数四释义:⒈犹三四。表示为数不多。《三国志·吴志·孙晧传》“甘露 元年三月”裴松之 注引 晋 干宝《晋纪》:“疆界虽远,而其险要必争之地,不过数四。”⒉犹言再三再四。多次。《东观汉记·张纯传》:“时旧典多闕,每有疑义,輒为访 纯,自郊庙婚冠丧纪礼仪,多所正定,一日或数四引见。”唐 李邕《谢敕书及彩绫表》:“生臣存臣,至於数四;宠及问及,弥於再三。”清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三:“女生前有手植桃树一株,在家圃中,临卒前数日,自至树抚摩数四,叹曰:‘吾数年心血也。’”
    • 8.
      昏坎释义:犹昏花,模糊。清 包世臣《艺舟双楫·自跋真草录右军廿六帖》:“又自珍正书已甚,每以行草应求。及目光昏坎,正书盈百,非返视数四不成。十数年来,几於絶笔。”
    • 9.
      秽駡释义:恶毒咒骂。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金姑夫》:“妻痛恨,诣祠指女像秽駡;又升座批颊数四,乃去。”
    • 10.
      诬执释义:谓捏造罪名,加以陷害。宋 苏轼《杭州召还乞郡状》:“窃伏思念,自忝禁近,三年之间,臺諫言臣者数四,只因发策草麻,罗织语言,以为谤訕,本无疑似,白加诬执。”《醒世姻缘传》第九回:“本月初六日,因 计氏 容 海姑子、郭姑子 到家,珍哥 诬执 计氏 与道士和尚有奸,挑唆 晁源 将 计氏 逼打休弃。”
    • 11.
      距踊释义:⒈亦作“距踊”。跳跃;蹦跳。《旧五代史·周书·唐景思传》:“显德 初,河东 刘崇 帅众来寇,世宗 亲总六师以御之。及阵於 高平,景思 於 世宗 马前距踊数四,且曰:‘愿赐臣坚甲一联,以观臣之效用。’”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续黄粱》:“胸中寃气扼塞,距踊声屈。”何垠 注:“距踊,腾跃也。”韦君宜《似水流年·天安门情思》:“距踊三千次,回思廿八年。”⒉见“距踊”。
    • 12.
      踏伏释义:亦作“蹋伏”。 亦作“蹹伏”。搜索敌人的伏兵。《左传·宣公十二年》“前茅虑无”晋 杜预 注:“如今军行,前有斥候蹋伏。”孔颖达 疏:“前有斥候蹋伏者,令人远在军前斥度候望,虑有伏兵,使蹋行之。”蹋,一本作“蹹”。《南齐书·曹虎传》:“虎 令辅国将军 朱公恩 领骑百匹及前行踏伏,值贼游军,因合战破之。”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喜兆》:“淮西 用兵时,刘沔 为小将,军头颇易之,每捉生踏伏,沔 必在数,前后重创,将死数四。”《资治通鉴·齐武帝永明六年》:“夏四月,桓天生 復引 魏 兵据 隔城,詔游击将军 下邳 曹
    • 13.
      鋭很释义:猛烈而倔强。 梁启超《复友人论保教书》:“其一人犹窜逐搜捕,濒死数四,幸而免焉而已,而其精悍鋭很之气不衰。”
    • 14.
      閲历释义:⒈经历。 《旧唐书·吐蕃传下》:“﹝ 吐蕃 军﹞十五万众,围我 盐州 数重……閲歷三旬,赋以飞梯、鹅车、木驴等四面齐攻,城欲陷者数四。”⒉亲身见过、听过或做过。元 方回《次韵刘元煇喜予还家携酒见访》之一:“苦辛厌奔驰,忧患饱閲歷。”清 薛福成《登泰山记》:“侯相以阴雨竟夕,未观日出,笑曰:‘君等识之,天下事未閲歷者不可以臆测,稍艰难者不可以中阻也。’”冯雪峰《蛙和蚯蚓和大地》:“他们经过了平原,许多河流,乡村和城市,看见过各种不同的地形和建筑,听见过各种不同的言语和最好的音乐,阅历得更多。”⒊由经历得来

数四(shus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数四是什么意思 数四读音 怎么读 数四,拼音是shù sì,数四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数四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