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鼓动 鼓动的意思
dòng

鼓动

简体鼓动
繁体鼓動
拼音gǔ dòng
注音ㄍㄨˇ ㄉㄨㄥˋ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gǔ,(1) 打击乐器,圆柱形,中空,两头蒙皮。【例句】:鼓乐(yuè)。鼓角(jiǎo)。大鼓。(2) 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组词】:耳鼓。石鼓。(3) 敲击或拍打使发出声音。【组词】:鼓吹。鼓噪。(4) 发动,使振作起来。【组词】:鼓励。鼓动。鼓舞。一鼓作气。(5) 高起,凸出。【组词】:鼓包。鼓胀。(6) 古代夜间击鼓以报时,一鼓即一更。

dòng,(1) 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组词】:变动。波动。浮动。振动(物体通过一个中心位置,不断作往复运动。亦称“振荡”)。震动(①颤动或使颤动,如“门窗动动了一下”;②重大事情或消息使人心不平静,如“动动全国”)。(2) 使开始发生。【组词】:发动。(3) 使用。【组词】:动用。动武。动问(客套话,请问)。(4) 使起作用或变化,使感情起变化。【组词】:感动。动人心弦。娓娓动听。动容。(5) 吃(多用于否定式)。【例句】:这几天不动荤腥。(6) 非静止的。【组词】:动画。(7) 可变的。【组词】:动产。(8) 行为。【组词】:举动。动作。(9) 常常。【组词】:动辄得咎。

基本含义

鼓动指挑动、煽动人们的情绪或行动,使其产生强烈的反应或动力。

鼓动的意思

鼓动 [gǔ dòng]

1. 以言语或行为激励他人使有所行动。

鼓动人们去斗争。

[ agitate; arouse; inspire; urge; ]

2. 唆使。

这些坏事是谁鼓动你干的?
边鄙无事,乃群鼓动,欲以买直,归怨天子。——《新唐书·崔群传》

[ instigate; incite; ]

鼓动 引证解释

⒈ 鼓之使动;吹动。

南朝 梁 刘孝标 《辩命论》:“鼓动陶铸而不为功,庶类混成而非其力。”
唐 韩偓 《寄禅师》诗:“万物尽遭风鼓动,唯应禪室静无风。”
宋 苏舜钦 《上范公参政书》:“故诚之感人,如四时之气,鼓动万物,远近无不被也。”
郭沫若 《虎符》第一幕:“在园中徘徊,时时鼓动鼻翼,嗅吸桂花香气。”

⒉ 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人们行动起来。

《后汉书·党锢传论》:“李膺 振拔污险之中,藴义生风,以鼓动流俗。”
宋 王安石 《翰林学士除三司使制》:“高文典策,足以鼓动当世。”
《明史·张岳传》:“又陈时政,极言讲学者以富贵功名鼓动士大夫,谈虚论寂,靡然成风。”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记苏联版画展览会》:“他的浪漫的色彩,会鼓动我们的青年的热情。”

⒊ 煽动。

《新唐书·崔群传》:“边鄙无事,乃 羣 鼓动,欲以买直,归怨天子。”
《英烈传》第二回:“凡在部下繫红巾为号,鼓动这些愚民,如神如鬼敬他。”
巴金 《沉默集·知识阶级》:“不过校长说有人在暗中鼓动风潮,好些学生受了利用。”

⒋ 激动。

《后汉书·齐武王縯传论》:“大丈夫之鼓动拔起,其志致盖远矣。”
《朱子语类》卷一三二:“某少年过 莆田,见 林谦之、方次荣 説一种道理,説得精神,极好听,为之踊跃鼓动!”

⒌ 引动。

明 吴承恩 《采茶歌》:“见如今庭下有桂花飘,麒麟种,凤凰毛,待桃花鼓动 禹门 涛。”

⒍ 颤动。

郭沫若 《洪波曲》第一章五:“尽管是怎样化了石的 广州,经受着抗战的大风暴,也微微地有生命的脉搏在鼓动。”
叶圣陶 《一课》:“他跟着他们望去,见一个白的蝴蝶飞舞窗外,两翅鼓动得极快,全身几乎成为圆形。”

⒎ 更鼓振响。指夜晚。

南唐 陈陶 《赠温州韩使君》诗:“严城鼓动鱼惊海,华屋樽开月下天。”
宋 陆游 《城东醉归深夜复呼酒作此诗》:“五门 鼓动灯火闹,意气忽觉如 章臺。”
亦指绝早。 唐 白居易 《早朝》诗:“鼓动出 新昌,鷄鸣赴 建章。”


国语词典

鼓动 [gǔ dòng]

⒈ 鼓舞、激动。

《文明小史·第四四回》:「后来官场见报上有骂他的话头,少不得大家鼓动起来,自从抚台起,到府县各官。」

推动 鼓励 鼓吹 鼓舞 激动 煽动 促进

平抑 镇压


鼓动的反义词及解释

    • 1.
      平抑释义:抑制使稳定:平抑物价。他尽力使自己的怒火平抑下来。
    • 2.
      镇压释义:⒈统治阶级用政权的暴力手段压制。⒉旧特指处决(反革命分子)。⒊为使种子或植株容易吸收水分和养分,压紧播种后的垄或植株行间的土壤。

鼓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风扇火释义:犹扇风点火。 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 2.
      傱勇释义:怂恿,从旁劝说鼓动,《汉书·礼乐志》有所记载。
    • 3.
      动员令释义:发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或积极投入备战的命令,言辞富有鼓动性。
    • 4.
      动地释义:震撼大地。《公羊传·文公九年》:“地震者何?动地也。”《北齐书·神武纪上》:“神武 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慟,哭声动地。”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洞庭 波涌连天雪,长岛 人歌动地诗。”
    • 5.
      勾煽释义:串连鼓动。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查滇越鉄路火车到 河口 后,不愿照章停留,听候查验,暨路工多 广 人,虑有勾煽,迭向其交涉,并陈明钧部在案。”陶成章《浙案纪略》附录《绍兴府暨山会两县会禀各宪文》:“﹝ 光绪 ﹞三十二年间,秋瑾 又以上海公学之名,创设学会,藉以勾煽同志,结为党援。”
    • 6.
      口号释义:⒈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呼口号。 标语口号。⒉旧指“口令”
    • 7.
      喧动释义:⒈喧哗骚动,不宁静。 ⒉聒噪鼓动。
    • 8.
      大块朵颐释义: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 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 9.
      大快朵颐释义: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 10.
      官政释义:国家的政事。《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陈澔 集说引 吕大临 曰:“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也;服官政者为大夫以长人,与闻邦国之大事者也。”宋 苏轼《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薨薨晓鼓动,万指 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清 朱仕琇《朱梅崖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
    • 11.
      宣传画释义:也叫招贴画、广告画。以宣传鼓动为目的的绘画。构图简洁,色彩醒目,附有简短号召文字。
    • 12.
      市招释义:⒈招贴。 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赏菊》:“酒壚茶设,亦多栽黄菊,於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⒉指商店招牌和招徕顾客的幌子等物。郑振铎《海燕·黄昏的观前街》:“灯光耀耀煌煌的,铜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的排列在你的头上,一举手便可触到了几块。”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晨风也吹来了,鼓动着欲明的天色,震动着飘摇的市招,发出微微的低音的歌唱。”
    • 13.
      怂恿释义:鼓动、撺掇别人去做某事。
    • 14.
      惊破释义:犹震碎。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宋 范成大《次韵陈融甫支盐年家见赠》:“高轩款门来,惊破雀罗静。”
    • 15.
      感劝释义:犹鼓动。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七年》:“邹平 民 王薄 拥众据 长白山,剽掠 齐 济 之郊,自称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 16.
      扇风点火释义:指进行鼓动或煽动。
    • 17.
      打撺鼓儿释义:打鼓撺掇角色上场。喻鼓动,怂恿。
    • 18.
      打气释义:⒈加压力使气进入(球、轮胎等)。⒉比喻鼓动:撑腰打气。
    • 19.
      挑战释义:⒈激怒敌人出来打仗。⒉刺激对方出来和自己较量。⒊鼓动对方和自己竞赛。
    • 20.
      捅咕释义:⒈碰;触动。 ⒉从旁鼓动人(做某种事)。

鼓动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传风扇火释义:犹扇风点火。 比喻鼓动别人做某种事。多用于贬义。
    • 2.
      傱勇释义:怂恿,从旁劝说鼓动,《汉书·礼乐志》有所记载。
    • 3.
      动员令释义:发动人们参加某项活动或积极投入备战的命令,言辞富有鼓动性。
    • 4.
      动地释义:震撼大地。《公羊传·文公九年》:“地震者何?动地也。”《北齐书·神武纪上》:“神武 亲送之郊,雪涕执别,人皆号慟,哭声动地。”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毛泽东《七律·答友人》:“洞庭 波涌连天雪,长岛 人歌动地诗。”
    • 5.
      勾煽释义:串连鼓动。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云南河口起义清方档案》:“查滇越鉄路火车到 河口 后,不愿照章停留,听候查验,暨路工多 广 人,虑有勾煽,迭向其交涉,并陈明钧部在案。”陶成章《浙案纪略》附录《绍兴府暨山会两县会禀各宪文》:“﹝ 光绪 ﹞三十二年间,秋瑾 又以上海公学之名,创设学会,藉以勾煽同志,结为党援。”
    • 6.
      口号释义:⒈供口头呼喊的有纲领性和鼓动作用的简短句子:呼口号。 标语口号。⒉旧指“口令”
    • 7.
      喧动释义:⒈喧哗骚动,不宁静。 ⒉聒噪鼓动。
    • 8.
      大块朵颐释义: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 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 9.
      大快朵颐释义:朵颐:鼓动腮颊,即大吃大嚼。痛痛快快地大吃一顿。
    • 10.
      官政释义:国家的政事。《礼记·曲礼上》:“五十曰艾,服官政。”陈澔 集说引 吕大临 曰:“古者四十始命之仕,五十始命之服官政。仕者为士以事人,治官府之小事也;服官政者为大夫以长人,与闻邦国之大事者也。”宋 苏轼《汤村开运盐河雨中督役》诗:“薨薨晓鼓动,万指 罗沟坑。天雨助官政,泫然淋衣缨。”清 朱仕琇《朱梅崖乐闲图序》:“先生年五十一,正古人服官政之年。”
    • 11.
      宣传画释义:也叫招贴画、广告画。以宣传鼓动为目的的绘画。构图简洁,色彩醒目,附有简短号召文字。
    • 12.
      市招释义:⒈招贴。 清 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赏菊》:“酒壚茶设,亦多栽黄菊,於街巷贴市招曰:‘某馆肆新堆菊花山可观。’”⒉指商店招牌和招徕顾客的幌子等物。郑振铎《海燕·黄昏的观前街》:“灯光耀耀煌煌的,铜的、布的、黑漆金字的市招,密簇簇的排列在你的头上,一举手便可触到了几块。”胡也频《光明在我们前面》:“晨风也吹来了,鼓动着欲明的天色,震动着飘摇的市招,发出微微的低音的歌唱。”
    • 13.
      怂恿释义:鼓动、撺掇别人去做某事。
    • 14.
      惊破释义:犹震碎。唐 白居易《长恨歌》:“渔阳 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宋 范成大《次韵陈融甫支盐年家见赠》:“高轩款门来,惊破雀罗静。”
    • 15.
      感劝释义:犹鼓动。 《资治通鉴·隋炀帝大业七年》:“邹平 民 王薄 拥众据 长白山,剽掠 齐 济 之郊,自称知世郎,言事可知矣;又作《无向辽东浪死歌》以相感劝,避征役者多往归之。”
    • 16.
      扇风点火释义:指进行鼓动或煽动。
    • 17.
      打撺鼓儿释义:打鼓撺掇角色上场。喻鼓动,怂恿。
    • 18.
      打气释义:⒈加压力使气进入(球、轮胎等)。⒉比喻鼓动:撑腰打气。
    • 19.
      挑战释义:⒈激怒敌人出来打仗。⒉刺激对方出来和自己较量。⒊鼓动对方和自己竞赛。
    • 20.
      捅咕释义:⒈碰;触动。 ⒉从旁鼓动人(做某种事)。

鼓动造句

1.他的话是在煽风点火,鼓动大家闹事,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2.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触犯了法律。

3.我们不能轻信他的话,他是在煽风点火,目的是鼓动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闹事。

4.大大小小的部落在狂热信徒和贤哲的鼓动下。

5.在民主生活会上,张书记首先引火烧身,展开自我批评,一下子把大伙的情绪鼓动起来了。

6.老师的一份慷慨激昂、鼓动人心的演讲,让我们充满了学习的激情。

7.我们应该是拥护真理,从斗争中寻求真理的百折不挠的战士,以文艺作品鼓动人民革命斗争的热情。

8.春天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逸的风情。

9.把思想工作做到一人一事、宣传鼓动做到训练前沿、排忧解难做到每名官兵、心理疏导做到每个点位。

10.勇气是风,吹起前进的航帆;勇气是帆,鼓动远航的轮船;勇气是船,驶向成功的彼岸。

11.春季,一个静与动完美结合的时节。春季像一个天使,踏着愉快的脚步,翩翩来到人间。春季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逸的风情。春季像一位画家,涂满了蓬勃的色彩。春季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12.音乐,是鼓动的旋律。音乐,是火热的激情。音乐,是旋转的舞步。

13.春季像一位花样年华的少女,鼓动着飘逸的风情。春季像一位画家,涂满了蓬勃的色彩。春季像一首瑰丽的诗,如梦般甜蜜,如酒般香醇。

14.在老师的鼓动下,我们打扫了操场。

15.运动会上,文娱委员负责宣传鼓动工作。

16.自古婆媳关系微妙,这个事情应该鼓动儿子去做。公婆不宜出面说此事。

17.经他鼓动,不少人都加入了篮球队。

18.大雁鼓动着翅膀,向远方飞去。

19.小燕子鼓动着翅膀向远处飞去。

20.劲风鼓动着鲜红的旗帜,猎猎飘扬。

鼓动(gudong)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鼓动是什么意思 鼓动读音 怎么读 鼓动,拼音是gǔ dòng,鼓动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鼓动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