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本师 本师的意思
běnshī

本师

简体本师
繁体本師
拼音běn shī
注音ㄅㄣˇ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běn,(1) 草木的根。【例句】:本草(泛指中药)。无本之木。(2) 事物的根源,与“末”相对。【例句】:本末(头尾;始终)。根本(根源;彻底;本质上)。(3) 草的茎,树的干。【组词】:草本植物。(4) 中心的,主要的。【组词】:本部。本体。(5) 原来。【组词】:本来。本领。(6) 自己这方面的。【组词】:本国。本身。本位。本分(fèn )。

shī,(1) 教人的人。【组词】: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组词】:工程师。医师。技师。(3) 效法。【组词】:师法古人。(4) 榜样。【组词】:师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组词】:师母。师兄。师弟。师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组词】:法师。禅师。(7) 军队。【组词】:会师。出师。(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组词】:师长。师座。(9) 一国的首都。【组词】:京师。(10) 姓。

基本含义

指自己就是最好的老师,自己是最高的权威。

本师的意思

本师 [běn shī]

1. 犹祖师。所从受业的老师。佛教徒对释迦如来的尊称,意为根本的教师。

本师 引证解释

⒈ 犹祖师。 《史记·乐毅列传论》:“乐臣公 学 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 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

河上丈人 教 安期生,安期生 教 毛翕公,毛翕公 教 乐瑕公,乐瑕公 教 乐臣公。”

⒉ 所从受业的老师。

《后汉书·桓荣传》:“世祖 从容问 汤 本师为谁, 汤 对曰:‘事 沛国 桓荣。’”
宋 黄庭坚 《忆帝京·赠弹琵琶奴》词:“泪粉行行,红颜片片,指下花落狂风雨。借问本师谁,敛拨当心住。”
《水浒传》第五三回:“公孙胜 道:‘师父似这般的黄巾力士,有一千餘员,都是本师真人的伴当。’”
清 恽敬 《与李汀州》:“自 隋 唐 学禪者以山名、寺名称其本师, 南北宋 道学诸儒踵行之,各举本师所居之地为先生之称,后渐行之於非受业者。”

⒊ 佛教徒对释迦如来的尊称,意为根本的教师。

唐 白居易 《画西方帧记》:“我本师释迦如来言,从是西方遇十万亿佛土,有世界号极乐。”
亦为僧徒对传戒师父的敬称。 五代 齐己 《勉道林谦光鸿蕴二侄》诗:“旧林诸姪在,还住本师房。”
《古今小说·简帖僧巧骗皇甫妻》:“我这本师,却是 墦臺寺 里监院。”
清 赵翼 《游高旻寺赠清凉上人》诗:“緇流三百辈,齐守本师风。”


国语词典

本师 [běn shī]

⒈ 传授自己学业或技能的老师。

《史记·卷八〇·乐毅传·太史公曰》:「乐臣公学黄帝、老子,其本师号曰河上丈人,不知其所出。」

⒉ 佛教徒以释迦牟尼佛为根本教导者,故尊称为「本师」。


本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啓问释义:动问;请问。唐 韩愈《送郑尚书序》:“大府始至,四府必使其佐启问起居。”宋 王巩《甲申杂记》:“时 李定资 深鞫 苏子瞻 狱,虽同列不敢輒启问。”《水浒传》第五三回:“戴宗 道:‘只今便去启问本师。’”
    • 2.
      大幽释义:⒈传说中的古国名。《山海经·海内经》:“北海 之内……有 大幽之国。有 赤脛之民。”⒉幽冥。指地下,阴间。汉 蔡邕《司徒袁公夫人马氏碑铭》:“不享遐年,以永春秋。往而不返,潜沦大幽。”晋 葛洪《抱朴子·畅玄》:“沦大豳而下沉,凌辰极而上游。”唐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众鬼囚大幽,下覻袭玄窞。”宋 苏舜钦《夏热昼寝感咏》:“姦谗囚大幽,上压九 崑崙。”
    • 3.
      斗心释义:⒈亦作“鬭心”。犹斗志。《左传·桓公五年》:“陈 乱,民莫有鬭心。若先犯之,必奔。”《三国志·吴志·吕蒙传》:“羽(关羽)人还,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於平时,故 羽 吏士无鬭心。”《北齐书·清河王岳传》:“太后迁至 鄴,周 军续至,人皆恟惧,无有鬭心,朝士出降,昼夜相属。”⒉指进取心。唐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老懒无鬭心,久不事铅槧。”钱仲联 集释:“﹝ 魏 本引 孙汝听 曰﹞言久不为文章也。”
    • 4.
      智水释义:⒈《论语·雍也》:“知者乐水。”谓智者达于物理,周流不滞,故乐水。“智水”为对水的一种美称。⒉灌顶之水。谓佛教密宗弟子入门时,本师用以灌洒头顶,以明诸佛护念的净水。见唐一行《大日经疏》卷八。亦泛指智慧。智慧能除无明火与热恼,故称“智水”。
    • 5.
      访道释义:⒈询问治理国家的办法。 南朝 齐 王融《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之一:“至於思政明臺,访道 宣室,若坠之惻每勤,如伤之念恒軫。”北周 庾信《燕射歌辞·商调曲一》:“有熊 为政,访道於 容成。”《宋史·王岩叟传》:“虚心以访道,屈己以从諫。”⒉寻访真人、道士。《初学记》卷二三引 隋 孔德绍《登白马山护明寺》诗:“摄心罄前礼,访道把中虚。”《水浒传》第九六回:“本师 罗真人 常对小弟説:‘涇原 有箇 乔冽,他有道骨,曾来访道,我暂且拒他。’”《<李太白全集>出版说明》:“他不仅想建功立业,还想访道求仙。”
    • 6.
      赴渊释义:相传 殷 末人 申徒狄 不忍见 纣 乱,抱石投河而死。后遂用为典,以“赴渊”谓嫉浊避世。《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非世之人,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陆德明 释文引 司马彪 曰:“枯槁,若 鲍焦 、 介推 ;赴渊,若 申徒狄 。”《楚辞·刘向<九叹·惜贤>》:“驱 子侨 之奔走兮, 申徒狄 之赴渊。” 王逸 注:“ 申徒狄 避世赴河,意中纷乱,不知所行也。” 章炳麟 《谢本师》:“先生为人岂弟,不好声色,而余喜独行赴渊之士。”
    • 7.
      铅椠释义:⒈古人书写文字的工具。 铅,铅粉笔;椠,木板片。语出《西京杂记》卷三:“掦子云 好事,常怀铅提槧,从诸计吏,访殊方絶域四方之语。”隋 江总《皇太子太学讲碑》:“外史所掌,广内所司,靡不饰以铅槧,雕以緗素,此文教之修也。”明 汪廷讷《广陵月》第一出:“因此远抛铅槧,专习韜鈐。”清 王韬《<法越交兵纪>序》:“啸云 遂日操铅槧,记事陈词。”⒉指写作,校勘。唐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老懒无鬭心,久不事铅槧。”宋 陆游《即事》诗:“所惭贪坐睡,铅槧少新功。”明 徐复祚《红梨记·路叙》:“汉 将日徵兵,有谁人
    • 8.
      顿撼释义:摇动颠簸。唐 韩愈《送无本师归范阳》诗:“狞飇搅空衢,天地与顿撼。”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顿撼,摇撼也。言狞飇之起,天地亦且摇动也。”宋 秦观《与苏黄州简》:“但虑道途顿撼,起居饮食之失常,是以西乡悯悯,有儿女之怀,殆不能自克也。”《续资治通鉴·宋高宗绍兴七年》:“庚午,帝发道中,望几筵轝輦在前,恐趣行顿撼,驻马久之。”

本师(ben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本师是什么意思 本师读音 怎么读 本师,拼音是běn shī,本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本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