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献书 献书的意思
xiànshū

献书

简体献书
繁体獻書
拼音xiàn shū
注音ㄒㄧㄢˋ ㄕㄨ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xiàn,(1) 恭敬庄严地送给。【组词】:奉献。贡献。捐献。献身。献礼。借花献佛。(2) 表现出来。【组词】:献技。献艺。献媚。献丑。(3) 古代指贤者,特指熟悉掌故的人。【组词】:文献。

shū,(1) 成本的著作。【组词】:书籍。书刊。书稿。书香。书卷气(指在说话、作文、写字、画画等方面表现出来的读书人的风格)。书生气(指读书人脱离实际的习气)。(2) 信。【组词】:书信。书札。书简。书函。(3) 文件。【组词】:证书。说明书。(4) 写字或写的字。【组词】:书法。书写。书桌。书案。书画。(5) 写文章。【组词】:大书特书。罄竹难书。(6) 字体。【组词】:草书。隶书。楷书。(7) 古书名,《尚书》的简称(亦称“书经”)。(8) 某些曲艺形式的通称。【组词】:说书。听书。

基本含义

指把书籍送给他人,以表达敬意或传递知识。

献书的意思

献书 [xiàn shū]

1. 进献书籍。多指民间进献佚书。

2. 指把自己着的书题献给别人。

4. 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

献书 引证解释

⒈ 进献书籍。多指民间进献佚书。

《国语·周语上》:“瞽献曲,史献书。”
韦昭 注:“《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
《隋书·牛弘传》:“弘 以典籍遗逸,上表请开献书之路。”
《宋史·艺文志一》:“﹝ 高宗 ﹞乃建祕书省於国史院之右,搜访遗闕,屡优献书之赏。”

⒉ 指把自己著的书题献给别人。

钱锺书 《<围城>序》:“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己的。”

⒊ 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輳; 汉 来笔札,辞气纷紜。”
范文澜 注:“﹝献书﹞若 乐毅 《报燕惠书》…… 张仪 《与楚相书》皆是也。”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省事》:“守门诣闕,献书言计,率多空薄。”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献书謁皇帝,志已清风尘。”


献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东封释义:汉 司马相如 临终前作《封禅文》,盛颂 汉 德宏大,请 武帝 东幸封 泰山、禅 梁父、以彰功业。相如 卒后八年,武帝 从其言,东至 泰山 行封禅事。事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后因以“东封”谓帝王行封禅事,昭告天下太平。南朝 陈后主《入隋侍宴应诏》诗:“太平无以报,愿上东封书。”宋 陆游《道室杂题》诗之三:“服之刀圭齿髮换,要看东封告太平。”明 高明《琵琶记·杏园春宴》:“时清莫报君恩重,惟有一封书上劝东封。”章炳麟《时危》诗之三:“笑杀后来 陈叔寳,献书犹自请东封。”
    • 2.
      五厄释义:指书籍被焚毁的五次厄运。即:秦始皇 下令焚书,坟籍扫地皆尽,此为第一厄;王莽 末年,长安 兵起,宫室图书,并从焚烬,此为第二厄;汉献帝 移都时,吏民扰乱,图书缣帛,皆取为帷囊,此为第三厄;刘曜、石勒 覆灭京华,朝章国典,从而失坠,此为第四厄;周 师入 郢,梁 萧绎 悉焚典籍于外城,此为第五厄。见《隋书·牛弘传》。宋 周密《齐东野语·书籍之厄》:“世间凡物未有聚而不散者,而书为甚。隋 牛弘 靖请开献书之路,极论废兴,述五厄之説,则书之厄也久矣。”
    • 3.
      五始释义:⒈《春秋》纪事,始以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等五事,谓之“五始”。《汉书·王褒传》:“共惟《春秋》法五始之要,在乎审己正统而已。”颜师古 注:“元者,气之始;春者,四时之始;王者,受命之始;正月者,正教之始;公即位者,一国之始,是为五始。”隋 牛弘《请开献书之路表》:“孔子 以大圣之才……正五始而修《春秋》,阐十翼而宏《易》道。”《旧唐书·肃宗纪》:“《春秋》五始,义在体元,惟以纪年,更无润色。”⒉指物质构成的五种变化过程。辽 希麟《续一切经音义》卷五引《三五历记》:“气象未分,谓之太易;元气始萌,谓之
    • 4.
      刮湔释义:清除。清 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清 有天下百餘年,奬崇六艺之科,表章明经之术,招徠献书之路,摩厉 大江 南北,言游文学之区,刮湔 明 季虚诬乡壁虚造之习。”
    • 5.
      奬崇释义:推许尊崇。 清 魏源《武进庄少宗伯遗书序》:“清 有天下百餘年,奬崇六艺之科,表章明经之儒,招徠献书之路。”
    • 6.
      忝冒释义:犹言滥竽充数。唐 白居易《初授拾遗献书》:“但言忝冒,未吐衷诚。”宋 范仲淹《让枢密直学士右谏议大夫表》:“而其下将佐,覩臣忝冒,必思侥倖,岂復有实效之心。”《续资治通鉴·宋太宗至道三年》:“蒙正 虽登显位,然其风望不为忝冒。”
    • 7.
      燔荡释义:烧光;焚毁。 隋 牛弘《请开献书表》:“所收而西,裁七十餘乘,属 西京 大乱,一时燔荡。”《资治通鉴·晋元帝太兴元年》:“今两都燔荡,宗庙无主,刘聪 窃号於西北,而陛下方高让於东南,此所谓揖让而救火也。”
    • 8.
      献书释义:⒈进献书籍。 多指民间进献佚书。⒉指把自己著的书题献给别人。⒊奉上书札;上书。多指向有地位者陈述意见。
    • 9.
      羼补释义:窜改增补。清 龚自珍《大誓答问》第十一:“伏生 之徵,在 文帝 时,欧阳生 亲受业於 伏生,下距 武帝 末尚七十年,纵老而见献书之事,岂復羼补师书,自悔其少年之业之未备耶!”
    • 10.
      记注释义:⒈记录史实。 周 代左史记言,右史记事。汉 代以后,起居注官侍天子左右记录言行。汉 王粲《为刘荆州与袁尚书》:“且当先除 曹操,以卒先公之恨,事定之后,乃议兄弟之怨,使记注之士,定曲直之评,不亦上策邪?”唐 柳虬《上周太祖书》:“而 汉 魏 已还,密为记注,徒闻后世,无益当时,非所谓将顺其美,匡救其恶者也。”《金史·孟浩传》:“浩 对曰:‘良史直笔,君举必书。帝王不自观史,记注之臣乃得尽其直笔。’”⒉起居注;编年实录。隋 牛弘《请开献书表》:“故知衣冠轨物图画记注,播迁之餘,皆归 江左。”《资治通鉴·唐文
    • 11.
      诡丽释义:奇异华丽。 汉 王符 《潜夫论·务本》:“辞语者,以信顺为本,以诡丽为末。”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及七国献书,诡丽辐輳。” 清 胡承诺 《绎志·庸行》:“临乎臣民,不二其服,新造之制,诡丽之组,不可服也。”
    • 12.
      近事释义:⒈浅鄙之事。《史记·乐毅列传》“献书以闻,唯君王之留意焉”裴駰 集解引 晋 夏侯玄 曰:“﹝ 乐毅 ﹞不屑苟利,心无近事,不求小成,斯意兼天下者也。”⒉近日之事,过去不久的事情。《汉书·陈汤传》:“﹝ 汤 ﹞近事之功,则高于 安远、长罗。”《花月痕》第十四回:“﹝ 謖如 ﹞就将 荷生 近事讲了一回。”鲁迅《南腔北调集·谈金圣叹》:“他的‘哭庙’,用近事来比例,和前年《新月》上的引据三民主义以自辩,并无不同。”
    • 13.
      进书释义:⒈进呈书策。《北齐书·崔季舒传》:“文襄 每进书 魏帝,有所諫请,或文辞繁杂,季舒 輒修饰通之,得申劝戒而已。”唐 刘肃《大唐新语·举贤》:“自今以后,进书皆须别録一本,云臣某撰,朕便留篋中也。”《三国志平话》卷下:“军师令人进书与丞相。”⒉进献书籍。清 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卷五:“﹝ 乾隆 ﹞十四年,御史 金相 以分班进书。”
    • 14.
      雪丑释义:洗除羞耻。汉 刘向《新序·杂事三》:“乐毅 使人献书 燕王 报曰:‘……若先王之报怨雪丑,夷万乘之 齐,收八百年之积。’”一本作“雪耻”。

献书(xianshu)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献书是什么意思 献书读音 怎么读 献书,拼音是xiàn shū,献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献书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