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不伦释义:⒈不伦不类。 《韩非子·难言》:“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则见以为掘而不伦。”陈奇猷 集释:“伦,类也。不伦,即今语不伦不类。”《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古人解经,也有穿凿的,先生这话就太不伦了。”详“不伦不类”。⒉不相当;不相类。《汉书·梁怀王刘揖传》:“臣愚以为王少,而父同产长,年齿不伦。”清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上下文变换虚字例》:“《大戴礼记·哀公问五义篇》:‘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按下句本作‘志不而邑邑’与上句‘口不能道善言’一律,特虚字不同耳。而,即能也……浅人不知‘而’与‘能’通,改作‘而志
- 2.
冲齓释义:童年。《后汉书·孔融传》:“南阳王 冯、东海王 祗 薨,帝伤其早殁,欲为脩四时之祭,以访於 融。融 对曰:‘……臣愚以为诸在冲齓,圣慈哀悼,礼同成人,加以号謚者,宜称上恩,祭祀礼毕,而后絶之。’”
- 3.
发语释义:⒈说话,开口。 唐 刘知几《史通·浮词》:“是以伊、惟、夫、盖、发语之端也。焉、哉、矣、兮,断句之助也。”宋 程大昌《演繁露·秘书省书繁露后》:“仲舒 曰:‘鶩非鳬,鳬非鶩,愚以为不可。’又曰:‘以赤统者幘尚赤,诸如此类,亦皆附物著理,无凭虚发语者,然后益自信余所正定不谬也。’”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玉壶遐览四》:“修羊公,魏 人……后以道闻於上,汉景帝 礼之,使止王邸中。数岁,道不可得,有詔问公何日发语,未几牀上化为白石羊。”⒉犹责怪。《警世通言·乔彦杰一妾破家》:“却説 乔俊 合当穷苦,在 东京
- 4.
妃合释义:⒈婚配。 《后汉书·荀爽传》:“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汉 焦赣《易林·大过之谦》:“瓜葩匏实,百女同室,苦醯不熟,未有妃合。”⒉配合。《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晋 杜预 注:“妃,合也。五行各相妃合。”
- 5.
实録释义:⒈符合实际的记载。 《汉书·司马迁传赞》:“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録。”南朝 宋 沉约《上宋书表》:“事属当时,多非实録。”唐 李德裕《次柳氏旧闻序》:“彼皆目覩,非出传闻。信而有徵,可为实録。”明 叶盛《水东日记·会议迎复仪注》:“惟翰林简讨 邢让 一奏首有‘前次勅书不具迎復上皇之意’一言,真为实録。”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九篇:“其事又见於 孟棨《本事诗》,盖亦实録矣。”⒉如实记载;真实地记录。唐 韩愈《答刘秀才论史书》:“愚以为凡史氏褒贬大法,《春秋》已备之矣。后之作者,在据事跡实
- 6.
广益释义:⒈增添益处。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闕漏,有所广益。”⒉泛指增加。《北史·张彝传》:“﹝ 始均 ﹞改 陈寿《魏书》为编年体,广益异闻为三十卷。”
- 7.
得所释义:⒈谓得到安居之地或合适的位置。 语出《诗·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汉书·王莽传上》:“四海辐凑,靡不得所。”三国蜀诸葛亮《前出师表》:“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唐杜甫《敬赠郑谏议十韵》:“野人寧得所,天意薄浮生。”明李贽《答耿中丞书》:“夫天下之人得所也久矣,所以不得所者,贪暴者扰之,而‘仁者’害之也。”⒉适当;适宜。
- 8.
戢兵释义:⒈息兵;停止军事行动。《左传·宣公十二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唐 薛稷《奉和送金城公主适西蕃应制》:“天道寧殊俗,慈仁乃戢兵。”《新唐书·韦云起传》:“臣愚以为不若戢兵务农,须 关 中妥安,士气餘饱,然后讨伐,一举可定。”清 夏燮《中西纪事·大沽前后之役》:“粤 督请戢兵以俟命。”⒉收起兵器。宋 彭乘《墨客挥犀》卷一:“戢兵而入,一城获全。”
- 9.
疏外释义:亦作“疎外”。疏远见外。《三国志·蜀志·刘永传》:“皓(黄皓)既信任用事,譖构 永 于 后主,后主 稍疎外 永,至不得朝见者十餘年。”唐 韩愈《与华州李尚书书》:“愚以为苟虑有所及,宜密以上闻,不宜以疎外自待。”明 张居正《答南列卿陈我度》:“比闻公不乐南行,谓孤听譖言,有所疏外於执事者,此过疑也。”
- 10.
胜否释义:好坏;得失。《后汉书·胡广传》:“臣愚以为可宣下百官,参其同异,然后览择胜否,详採厥衷。”《后汉书·朱景王杜等传论》:“不得不校其胜否,即以事相权。”
- 11.
请婚释义:亦作“请昏”。求婚。《左传·昭公四年》:“椒举 遂请昏,晋侯 许之。”晋 石崇《王明君辞序》:“匈奴 盛请婚於 汉,元帝 以后宫良家子 昭君 配焉。”明 徐渭《蜀汉关侯祠记》:“愚以为即使有之,特加於请昏之狡 吴,芳 与 士仁 等之携贰,而不知彼三人者,皆 汉 贼,非可与语於士大夫。”范文澜 蔡美彪 等《中国通史》第三编第四章第一节:“《通鉴》在 唐太宗 贞观 八年(六三四年)记载 吐蕃 遣使来请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