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书 [xiàn shū]
1. 即历书。
宪书 引证解释
⒈ 即历书。
引汉 刘向 《新序·杂事二》:“子贱 辞去,因请借善书者二人,使书宪书教品。”
清 富察敦崇 《燕京岁时记·卖宪书》:“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
《绿野仙踪》第六六回:“次日, 庞氏 一早又取过宪书来,着贡生择日子。”
老舍 《柳家大院》:“老王 和我借宪书抽她的嘴巴。”
国语词典
宪书 [xiàn shū]
⒈ 历书。
引《红楼梦·第六二回》:「酒面要一句古文,一句旧诗,一句骨牌名,一句曲牌名,还要一句时宪书上的话,共总凑成一句话。」
宪书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打埃尘释义:掸尘。旧时腊月年节将近时,打扫室内外尘埃的习俗。清 顾禄《清嘉录·打埃尘》:“腊将残,择宪书宜埽舍宇日,去庭户尘秽,或有在二十三日、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尘。”
- 2.
豫定释义:⒈事先决定。汉 刘向《说苑·谈丛》:“兵不豫定,无以待敌。”《后汉书·申屠刚传》:“将军以布衣为乡里所推,廊庙之计,既不豫定,动军发众,又不深料。”《清史稿·礼志二》:“十月朔,颁时宪书,豫定次年耕耤吉期,下所司循用。”梁启超《民约论》:“故凡涉於将来之事,皆不得豫定。”⒉预先订购。鲁迅《集外集拾遗·<奔流>凡例五则》:“在十一月以前豫定者,半卷五本一元二角半,一卷十本二元四角,增刊不加价,邮费在内。”
- 3.
资政院释义:清 末所设的中央谘议机关。由皇帝指派及各省谘议局选举议员。于1910年10月正式开院。辛亥革命时,资政院推举 袁世凯 为内阁总理,不久即解散。 郑观应 《上摄政王请速行立宪书》:“惟议员虽出自公举,而人才必须由资政院选定。”
- 4.
除残释义:⒈除去凶残的人。《史记·张耳陈馀列传》:“将军瞋目张胆,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为天下除残也。”晋 葛洪《抱朴子·辨问》:“但自欲除残去贼,夷险平暴。”《三国演义》第四四回:“将军以神武雄才,仗父兄餘业,据有 江 东,兵精粮足,正当横行天下,为国家除残去暴,奈何降贼耶?”⒉吴中 风俗。农历年底扫除屋尘。明 袁宏道《岁时纪异》:“﹝十二月﹞二十七日扫屋尘,曰除残。”清 顾禄《清嘉录·打埃尘》:“腊将残,择宪书宜扫舍宇日,去庭户尘秽……俗呼‘打埃尘’。蔡云《吴歈》云:‘茅舍春回事事欢,屋尘收拾号除残。’”
- 5.
颁历释义:⒈见“颁历”。⒉亦作“颁歷”。颁布下年新历。宋 陆游《谢赐历日表》:“适当颁历之辰,治象一新,欢声四溢。”宋 陆游《斋中杂兴》诗之七:“去国己酉冬,忽见十颁歷。”清 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卖宪书》:“十月颁历以后,大小书肆出售宪书,衢巷之间亦有负箱唱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