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司 [zǐ sī]
1. 下属机构、部门。
子司 引证解释
⒈ 下属机构、部门。
引宋 王溥 《唐会要·尚书省诸司上》:“故事:以兵、吏及左右司为前行,刑、户为中行,工、礼为后行,每行各管四司,而以本行名为头司,餘为子司。”
子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伯禹释义:夏禹。《书·舜典》:“伯禹 作司空。”孔颖达 疏引 贾逵 曰:“伯,爵也。禹 代 鯀 为 崇伯,入为天子司空,以其伯爵,故称 伯禹。”晋 郭璞《江赋》:“骇黄龙之负舟,识 伯禹 之仰嗟。”唐 张鷟《游仙窟》:“张騫 古迹,十万里之波涛;伯禹 遗踪,二千年之坂隥。”
- 2.
公惭卿,卿惭长释义:谓旧时官僚威德世代相减。晋 张华《博物志》卷四:“太邱 长 陈实,实 子鸿臚卿 纪,纪 子司空 羣,羣 子 泰,四世於 汉、魏 二朝有重名,而其德渐小减,故时人为其语曰:‘公惭卿,卿惭长。’”唐 李肇《唐国史补》卷中:“李载 者,燕 代 豪杰,常臂鹰携妓以猎,旁若无人。方伯为之前席,终不肯任。载 生 栖筠,为御史大夫,磊落可观,然其器不及父。栖筠 生 吉甫,任相国八年,柔而多智,‘公惭卿,卿惭长’,近之矣。”
- 3.
准程释义:⒈准则;法式。 唐 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及公当职施政,示人準程。良士勇善,伪夫去饰。”《元史·礼乐志三》:“迎神,奏《文明之曲》:‘天纵之圣,集厥大成。立言垂教,万世準程。’”清 袁枚《新齐谐·铜人演西厢》:“乾隆 二十九年,西洋贡铜伶十八人,能演《西厢》一部。人长尺许,身躯、耳目、手足悉铜铸成,其心、腹、肾、肠皆用关键凑接,如自鸣鐘法。每齣插匙开锁有一定準程,误开则坐卧行止乱矣。”⒉一定的规程,确定的把握。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洞宾 云:‘我十年苦志,一举成名,是荷包里东西,拿得定的
- 4.
刳斮释义:犹斩杀。《宋书·沉攸之传》:“﹝ 顺帝 ﹞遣 攸之 长子司徒左长史 元琰 齎 废帝 刳斮之具以示 攸之。”《新唐书·王重荣传》:“珙 杀给事中 王柷 等十餘人,幕府遭戮辱甚众,人有罪輒刳斮以逞。”《资治通鉴·宋明帝泰始七年》:“左右忤意,往往有刳斮者。”胡三省 注:“斮,斩也。”
- 5.
参撰释义:参与编撰。 《北史·崔光传》:“太和 六年,拜中书博士、著作郎,与秘书丞 李彪 参撰国书。”《旧唐书·儒学传上·敬播》:“﹝ 敬播 ﹞寻以撰实録功,迁太子司议郎……参撰《晋书》。”
- 6.
发疾释义:犹发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景公 退 穰苴,苴 发疾而死。”《后汉书·皇后纪上·明德马皇后》:“兄 客卿 敏惠早夭,母 藺夫人 悲伤发疾慌惚。”《新唐书·郭銛传》:“长庆 三年,暴卒。太后遣使按问发疾状,久乃解。”《太平广记》卷一九八引《国史纂异·崔融》:“唐 国子司业 崔融 作 武后 册文,因发疾而卒。”
- 7.
彝制释义:常制;一定的法制。唐 薛廷珪《授裴迪太仆卿元镐京兆少尹卢玼国子司业等制》:“天子擢侯府之彦,昇诸周行,抡材奬劳,斯谓彝制。”宋 岳飞《奏乞寝罢刘康年伪乞恩泽札子》:“国家封爵,自有彝制,岂可躐等超迁,有紊旧章。”《续资治通鉴·宋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国家开创以来,具存彝制,三岁一赦。”
- 8.
扇扬释义:⒈煽动。 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仁君年壮气盛,绪信所嬖……加 刘备 扇扬,事结舋连,推而行之,想畅本心,不愿於此也。”《宋书·天文志三》:“陈郡 人 袁悦 昧私苟进,交遘主相,扇扬朋党。”⒉播扬,宣扬。唐 柳宗元《国子司业阳城遗爱碣》:“昔公之来,仁风扇扬。”清 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四:“提唱雋流,扇扬雅道,餘韵流风,到今未沫。”
- 9.
拆号释义:⒈拆开试卷糊名的弥封号码。宋 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十:“东坡 素知 李廌 方叔,方叔 赴省试,东坡 知举,得一卷子,大喜,手批数十字,且语 黄鲁直 曰:‘是必吾 李廌 也。’及拆号,则 章持 致平,而 廌 乃见黜。”《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拆号看时,却是 桂林府 兴安县 学生,复姓 鲜于,名 同。”《续资治通鉴·宋哲宗绍圣二年》:“先是 安民 与国子司业 安惇、监察御史 董敦逸 同在国子监考试所拆号,安民 对 敦逸 称:‘二 苏 负天下重望,公不当弹击。’”⒉绰号。《海上花列传》第四九回:“问这
- 10.
烟水亭释义:古迹。 在今 江西省 九江市 甘棠湖 上。宋 周敦颐 子司封郎官 寿 建。取薄烟笼水之意以为名。亭久废,清 康熙 五十九年重建。见《嘉庆一统志·九江府·古迹》。
- 11.
真拜释义:真除。实授官职。唐 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八迁至检校虞部郎中,元和 五年,真拜尚书虞部郎中。”宋 范仲淹《答赵元昊书》:“按 汉 诸侯王相,皆出真拜。”《金史·完颜阿里不孙传》:“完颜阿里不孙 字 彦成 …… 兴定 元年,真拜参知政事,权右副帅,行尚书省、元帅府于 婆速路,承制除拜刺史以下。”
- 12.
计院释义:宋 代三司使的地位,与中书省的参知政事和枢密院的枢密使相等,因称三司为“计省”或“计院”。宋 楼钥《国子司业王公行状》:“隆兴 改元,中进士第。明年,赴计院。”
- 13.
诗文释义:⒈指诗歌。《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诗之二》:“望慕结不解,貽尔新诗文。”李周翰 注:“新诗文,则此诗也。”清 李渔《闲情偶寄·词曲上·词采》:“曲文之词采,与诗文之词采非但不同,且要判然相反。”⒉指《诗经》的文字。南朝 梁 刘勰《文心雕龙·比兴》:“《诗》文弘奥,包韞六义。”⒊诗和文。唐 韩愈《唐故国子司业窦公墓志铭》:“尚书於 大历 初名能为诗文,及公为文,亦最长於诗。”明 焦竑《玉堂丛语·任达》:“少孤力学,能诗文,好权略,每论事,輒倾其座人。”《新华文摘》1983年第7期:“嫁一个会种田的男子
- 14.
过中释义:⒈过了中年。《楚辞·九辩》:“时亹亹而过中兮,淹蹇留而无成。”王逸 注:“年已过半。”⒉过半。宋 张耒《上元》诗之一:“清晨謁帝 大明宫,拜赐归来夜过中。”⒊超过适当的限度。元 姚燧《江汉堂记》:“人见其不俭不及,不丰过中。”元 姚燧《国子司业滕君墓碣铭》:“刑或过中,必揆以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