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典 丧师 丧师的意思
sàngshī

丧师

简体丧师
繁体喪師
拼音sàng shī
注音ㄙㄤˋ ㄕ
结构AB式
字数2字词语

拆字解意

sàng sāng,(1) 丢掉,失去。【组词】:丧失。丧生。丧偶。丧胆。丧气(不吉利,倒霉。“气”读轻声)。颓丧(情绪低落,精神委靡)。懊丧。沮丧。丧权辱国。丧尽天良(良心全部失去了)。

shī,(1) 教人的人。【组词】:老师。导师。师傅。师生。师徒。师德。良师益友。好(hào )为人师。(2) 擅长某种技术的人。【组词】:工程师。医师。技师。(3) 效法。【组词】:师法古人。(4) 榜样。【组词】:师范。(5) 指由师徒或师生关系产生的。【组词】:师母。师兄。师弟。师妹。(6) 对和尚或道士的尊称。【组词】:法师。禅师。(7) 军队。【组词】:会师。出师。(8) 军队的编制单位,团或旅的上一级。【组词】:师长。师座。(9) 一国的首都。【组词】:京师。(10) 姓。

基本含义

失去师傅或导师的指导和教诲。

丧师的意思

丧师 [sàng shī]

1. 谓失去民心。谓战败而损失军队。

丧师 引证解释

⒈ 谓失去民心。

《诗·大雅·文王》:“殷 之未丧师,克配上帝。”
郑玄 笺:“师,众也。”

⒉ 谓战败而损失军队。

《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
晋 陆机 《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
明 王琼 《双溪杂记》:“毛鋭 丧师不加罪。”


丧师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丧师释义:⒈谓失去民心。《诗·大雅·文王》:“殷 之未丧师,克配上帝。”郑玄 笺:“师,众也。”⒉谓战败而损失军队。《左传·隐公十一年》:“犯五不韙,而以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晋 陆机《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明 王琼《双溪杂记》:“毛鋭 丧师不加罪。”
    • 2.
      主后释义:⒈古代主祭社稷宗庙的继承人。⒉同“主后”。《墨子·非攻中》:“丧师多不可胜数,丧师尽不可胜计,则是鬼神之丧其主后,亦不可胜数。”孙诒让间诂:“后与后,字通。”
    • 3.
      寸磔释义:⒈碎解肢体,古代的一种酷刑。明 沉德符《野获编·督抚·经略大臣设罢》:“至戊午年,镐(杨镐)又以边境事再起经略 辽东,遂至三路丧师。此其罪又寸磔不足赎矣。”清 孔尚任《桃花扇·草檄》:“人人共愤,皆思寸磔 马(马士英)阮(阮大鋮),以谢先帝。”⒉斩成许多小段。闻一多《孤雁》诗:“拼着寸磔的愁肠,泣诉那无边的酸楚。”
    • 4.
      师众释义:犹师旅。 指军队。《左传·襄公三年》:“臣闻师众以顺为武,军事有死无犯为敬。”《三国志·蜀志·廖立传》:“是 羽 怙恃勇名,作军无法,直以意突耳,故前后数丧师众也。”
    • 5.
      强寇释义:亦作“彊寇”。强大的敌寇。汉 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强寇桀逆,拒围一年。”晋 陆机《辩亡论》下:“彊寇败绩宵遁,丧师太半。”唐 杜甫《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短小精悍姿,屹然强寇敌。”《东周列国志》第八一回:“莫怨强臣与强寇,分明自己凿凶门。”
    • 6.
      愎谏释义:坚持己见,不听规劝。 《左传·昭公四年》:“子产 见 左师 曰:‘吾不患 楚 矣,汰而愎諫,不过十年。’”唐 刘知几《史通·杂说上》:“盖 晋 之获也,由 夷吾 之愎諫。”金 王若虚《五经辨惑上》:“晋灵 之不君,淫刑而厚敛,愎諫而贼贤,传所载也。”清 夏燮《中西纪事·海疆殉难记上》:“张朝发 愎諫撤守,以致丧师失城。”
    • 7.
      提兵释义:率领军队。 唐 武元衡《兵行褒斜谷作》诗:“注意奏凯赴都畿,速令提兵还 石坂。”《封神演义》第四三回:“自来提兵征伐多年,未尝有挫锋鋭;今日到此,失机丧师,殊为痛恨!”京剧《取南郡》第十四场:“牛金、曹纯 恐非 周瑜 敌手,元帅还须提兵接应。”
    • 8.
      擅兴释义:⒈无诏旨擅自发兵。 《史记·太史公自序》:“天下已平,亲属既寡;悼惠 先壮,实镇东土。哀王 擅兴,发怒诸 吕,駟钧 暴戾,京师弗许。”《资治通鉴·后汉高祖天福十二年》:“擅兴者不罪,则疆埸有生事者矣;丧师者获存,则行陈无效死者矣。”胡三省 注:“无詔旨而擅发兵,谓之擅兴。”⒉见“擅兴发”。
    • 9.
      无次释义:⒈没有秩序;没有章法。 《左传·桓公十三年》:“及 鄢,乱次以济,遂无次。”《文选·刘琨<答卢谌>书》:“不復属意於文,二十餘年矣,久废则无次。”刘良 注:“次,次序也。”唐 韩愈《新竹》诗:“纵横乍依行,烂漫忽无次。”⒉失去位次。⒊犹言不列等,最下等。汉 扬雄《法言·孝至》:“荒荒圣德,远人咸慕,上也;武义璜璜,兵征四方,次也;宗夷猾夏,蠢迪王人,屈国丧师,无次也。”《续资治通鉴·宋神宗元丰四年》:“遇贼不击,枉道自全,是谓无次。”
    • 10.
      殆尽释义:几乎罄尽。 汉 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旧唐书·郭子仪传》:“﹝ 房琯 ﹞兵及 陈涛,为贼所败,丧师殆尽。”明 文徵明《寿大中丞见素林公叙》:“至於今三十年,或老或死,沦落殆尽,而公归然犹系天下之望。”马烽 西戎《吕梁英雄传》第五六回:“兴县 地区反‘扫荡’大捷,七百馀敌寇被歼殆尽。”
    • 11.
      犯天下之不韪释义:《左传·隐公十一年》:“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徵辞,不察有罪,犯五不韙而伐人,其丧师也,不亦宜乎!”后以不顾一切,公然干普天下的人认为不对的事情为“犯天下之不韙”。清 顾炎武《日知录·正始》:“自 正始 以来,而大义之不明,徧於天下。如 山涛 者,既为邪説之魁,遂使 嵇绍 之贤,且犯天下之不韙,而不顾夫邪正之説不容两立。”伧父《立宪运动之推行》:“盖 西太后 当庚子之时,信用 载漪 ……开衅列国,犯天下之不违。”参见“冒天下之大不韙”。
    • 12.
      衆寡不敌释义:人少抵挡不过人多。 《三国志·魏志·张范传》:“今欲诛 卓,众寡不敌。”宋 司马光《涑水记闻》卷十四:“裨将 高永能 曰:‘吾众寡不敌,宜及其未成阵衝击之。’”元 白朴《梧桐雨》楔子:“不料众寡不敌,遂致丧师。”清 昭槤《啸亭杂录·李壮烈战绩》:“及战,浙 军无不一当百,有卒跳 牵(蔡牵)船上,牵 几被擒,以众寡不敌,死之。”郭沫若《北伐途次》二一:“爬上了城的人因为众寡不敌,都被打下了城来。”
    • 13.
      补辑释义:⒈谓补充兵员使之安定。《文选·陈琳<为袁绍檄豫州>》:“幕府輙復分兵命鋭,脩完补辑,表行东郡,领 兖州 刺史。”吕延济 注:“言 操 数败丧师旅,而 绍 专以精兵脩辑之,而又表天子令 操 领东郡太守也。”⒉补缀辑录。隋 江总《<陶贞白集>序》:“门人补辑,若逢 辽东 之本,好事研搜,如诵 河西 之篋。”清 章学诚《文史通义·博约上》:“如生 秦 火未燬以前,其籍具存,无事补辑,彼将无所用其学矣。”郭沫若《李白与杜甫·杜甫嗜酒终身》:“李阳冰《<草堂集>序》谓 李白 在 安 史 之难以来的八年间,著述十丧其
    • 14.
      躗言释义:亦作“躛言”。 虚妄不足信的话。《左传·哀公二十四年》:“君卑政暴,往岁克敌,今又胜都,天奉多矣,又焉能进?是躗言也。役将班矣!”洪亮吉 诂引 服虔 曰:“躗,伪。不信言也。”清 全祖望《经史问答·三礼》:“今世 文昌 之祭何所始?盖始於 元 之 袁清容 ……於是躗言四起,谓其为 梓潼 人,而又有十七世轮廻之説。”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破恶声论》:“则执己律人,以他人有信仰为大怪,举丧师辱国之罪,悉以归之。造作躗言,必尽颠其隐依乃快。”
    • 15.
      途人释义:⒈路上行人。明 陶宗仪《辍耕录·丧师衰绖》:“吁,圣远言湮,世道不古久矣!朝为师生而暮若途人者,比比皆是。”曹亚伯《广州三月二十九日之夜》丙:“何至如低徊 易水,凭吊 夷门,竟足令过客欷歔,途人感泣。”⒉谓成为不相识的人。《剪灯馀话·贾云华还魂记》:“矧令守制三年,仳离千里,不谐伉儷,从此途人。”清 冯桂芬《宗法论》:“国之人大半有四宗,无五宗,渐且涣散,渐且途人。”
    • 16.
      锻竈释义:⒈打铁用的炉子。亦指打铁的场所。北周 庾信《小园赋》:“况乎 管寧 藜牀,虽穿而可坐;嵇康 锻灶,既暖而堪眠。”倪璠 注引《文士传》:“嵇康 性絶巧,能锻铁。家有盛柳树,激水以圜之,夏天甚清凉,恒居其下傲戏,乃身自锻。”唐 陆龟蒙《幽居赋》:“仲宣 方翫於碁枰,叔夜 还眠於锻灶。”⒉指在炉旁锻铁。清 王韬《择友说》:“其託业卑贱而神志清洒者则可交,在古如 长卿 之沽酒,伯鸞 之赁舂,嵇康 之锻灶。”章炳麟《五无论》:“萧同 房中之一笑,嵇康 锻灶之两言,其祸至於丧师断首,此犹曰报之者有势藉也。”
    • 17.
      陷师释义:丧师覆军。

丧师(sangshi)近音词(最多显示15个)

丧师是什么意思 丧师读音 怎么读 丧师,拼音是sàng shī,丧师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用丧师造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