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经 [dú jīng]
1. 朗读、诵读、阅读经典著作或经典文章。
英[study the Confucian classics;]
国语词典
读经 [dú jīng]
⒈ 诵读儒家经典书籍,如五经、十三经之类。
引《汉书·卷八四·翟方进传》:「母怜其幼,随之长安,织屡以给方进读经博士、受春秋。」
读经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三舍法释义:宋神宗 时取士法,为 元丰 新法之一。其法分太学为外舍、内舍、上舍,别生员为三等而置之。依一定年限和条件,由外舍升入内舍继而升上舍。最后按科举考试法,分别规定其出身并授以官职。在舍读经为主,以济当时科举偏重文词之不足。绍圣 中,曾一度废科举,专以三舍法取士。宣和 三年,诏罢此法。见《宋史·选举志一》、《选举志二》。《朱子语类》卷一○九:“莫説以前,只是 宣和 末年三舍法纔罢,学舍中无限好人才,如 胡邦衡 之类,是甚么样有气魄,做出那文字是甚豪壮,当时亦自煞有人。”清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避史录话》:“崇
- 2.
中经释义:⒈人体内的主要经脉。⒉宫廷中收藏的经籍。⒊唐、宋国子监教诸生读经,依经书文字多少,分为大、中、小三等。其中等者为中经。
- 3.
他备拉释义:读经(民数记11:1-3)众百姓发怨言,他们的恶语达到耶和华的耳中。耶和华听见了就怒气发作,使火在他们中间焚烧,直烧到营的边界。
- 4.
伏处释义:⒈隐居。《庄子·在宥》:“贤者伏处大山嵁巖之下,而万乘之君忧慄乎庙堂之上。”清 姚莹《复荐青一兄书》:“愧无古人高洁之行,伏处邱园,而浮沉外吏,数见黜辱,已自伤矣!”⒉安处,不四出活动。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阔人决不是笨牛,否则,他早已伏处牖下,老死田间了。”
- 5.
侍读学士释义:⒈官名。 唐 始设,初属 集贤殿 书院,职在刊缉经籍。后为翰林院学士之一,职在为皇帝及太子讲读经史,备顾问应对。宋 乐史《广卓异记·柳公权》:“开成 五年,加散骑常侍出,凡三入翰林,为侍读学士。”清 戴震《范忠贞传》:“中 顺治 壬辰进士,由翰林院编修擢秘书院侍读学士,迁国史院学士。”《官场现形记》第五八回:“沉中堂 一看这告奋勇的人不是别人,正是侍读学士旗人 绅灵,号叫 绅筱庵 的便是。”⒉清 代内阁所设,掌收发本章、总稽翻译,不以翰林出身充任。
- 6.
养卫释义:营养护卫。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一面,则原是养卫人体的游走细胞渐次变性,只顾自己。”
- 7.
养衞释义:营养护卫。 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一面,则原是养卫人体的游走细胞渐次变性,只顾自己。”
- 8.
加功释义:⒈施工。 《汉书·成帝纪》:“﹝朕﹞过听将作大匠 万年 言 昌陵 三年可成。作治五年,中陵、司马殿门 尚未加功。”颜师古 注:“时皆未作之,故曰尚未加功。”⒉加工。汉 班固《白虎通·五行》:“金木者不能自成,故须人加功,以为人用。”参见“加工”。⒊谓更加努力。唐 韩愈《答殷侍御书》:“愈 於进士中,粗为知读经书者,一来应举,事随日生,虽欲加功,竟无其暇。”《红楼梦》第七十回:“寳玉 自己每日也加功,或写二百三百不拘。”⒋古代法律谓以实际行动帮助杀人的犯罪行为。《唐律·贼盗》:“诸谋杀人者,徒三年;已杀
- 9.
唱导释义:⒈前导,领先。《后汉书·荀爽传》:“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⒉犹倡导。带头提倡。《三国志·魏志·刘晔传》:“﹝ 郑宝 ﹞欲驱略百姓越赴 江 表,以 曄 高族名人,欲彊逼 曄 使唱导此谋。”宋 司马光《文中子补传》:“发端唱导者非二家之罪而谁哉?此皆议论不合於圣人者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后记》:“我那一篇《从帮忙到扯淡》,原在指那些唱导什么儿童年,妇女年,读经救国,敬老正俗,中国 本位文化,第三种人文艺等等的一大批政客豪商,文人学士。”⒊佛教语。谓讲经说法,宣唱开导。晋 法显《佛国记》:“诸天説是
- 10.
坏种释义:⒈犹坏人,坏蛋。 鲁迅《花边文学·漫骂》:“漫骂固然冤屈了许多好人,但含含胡胡的扑灭‘漫骂’,却包庇了一切坏种。”许地山《缀网劳蛛》:“你这该死的东西……不知厉害的坏种!”束为《老长工》二:“这坏种在社外干了几年,忽然要入社。”⒉犹谬种。多指荒谬错误的言论。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读经一》:“乃坊间又有《周礼节要》之刻,更所谓坏种流传,当付之一炬也。”
- 11.
垂没释义:⒈亦作“垂殁”。 垂死。《后汉书·杨赐传》:“老臣过受师傅之任,数蒙宠异之恩,岂敢爱惜垂没之年,而不尽其慺慺之心哉!”唐 刘知几《史通·疑古》:“﹝ 舜 ﹞何得以垂殁之年,更践不毛之地?”清 梁章鉅《退庵随笔·读经二》:“﹝ 朱子 ﹞垂没之日,犹改定《大学·诚意》章句,凡以明圣道也。”⒉沉没;淹没。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赣水》:“赣水 又北逕 龙沙 西……昔有人于此沙得故冢,刻塼题云:‘西去江,七里半。’筮言其吉,卜言其凶。而今此冢垂没于水,所谓筮短龟长也。”
- 12.
大众语释义:1934年 上海 展开语文如何接近民众的讨论,认为“五四”以来的白话文已与大众有隔阂,提出了“大众语”的口号,也就是说,要建设一种说得出、听得懂、写得来、看得下的适合大众需要的语文。大众语论战给当时废止白话、恢复文言、提倡尊孔读经的逆流以很大打击,对新文学和拉丁化新文字运动起了推进作用。鲁迅《书信集·致曹聚仁》:“我对于大众语的问题,一向未曾研究,所以即使下问,也说不出什么来。”亦称“大众语文”。鲁迅《花边文学·汉字和拉丁化》:“反对大众语文的人,对主张者得意地命令道:‘拿出货色来看!’”
- 13.
妄行释义:⒈随便行动。《管子·制分》:“兵不呼儆,不苟聚,不妄行,不强进。”⒉指无一定方向的流动。《管子·度地》:“移则控,控则水妄行,水妄行则伤人。”⒊胡作非为。《管子·法法》:“国毋常经,则民妄行矣。”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王道》:“桀 紂 皆圣王之后,骄溢妄行。”《汉书·杜钦传》:“﹝ 曲阳侯 根 ﹞知 赵昭仪 杀皇子,不輒白奏,反与 赵氏 比周,恣意妄行。”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若干分子又被太多的坏经验教养得聪明了,于是变性,知道在硬化的社会里,不妨妄行。”⒋犹妄加。鲁迅《热风·儿歌的“反
- 14.
抱怀释义:存于心中;怀抱。汉 阮瑀《为曹公作书与孙权》:“二族俱荣,流祚后嗣,以明雅素中诚之效,抱怀数年,未得散意。”郭沫若《沸羹集·论读经》:“但是读者的范围却只应该限于抱怀着这种目的的人,而不能使任何人都必读,而且也不能读。”
- 15.
放纷释义:放任纷乱。《左传·昭公十六年》:“子产 怒曰:‘发命之不衷,出令之不信,刑之颇类,狱之放纷…… 侨 之耻也。’”杜预 注:“放,纵也。纷,乱也。”《国语·周语下》:“出令不信,刑政放纷。”《汉书·叙传下》:“三季之后,厥事放纷,举其占应,览故考新。”清 方苞《读经解》:“陵夷至於 战国,百家放纷,儒术大黜焉。”
- 16.
暮史朝经释义: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 17.
朝经暮史释义:经:指旧时奉为经典的书籍;史:指历史书籍。一天到晚诵读经史。形容勤奋读书。
- 18.
朝讲释义:⒈谓法师在早课、晨参时讲开示。 ⒉早晨对皇帝讲读经史典籍。
- 19.
桓荣稽古释义:一般以此典指因研读经书而仕途得意。
- 20.
疗救释义:⒈治疗救助。 《后汉书·廉范传》:“年十五,辞母西迎父丧……载船触石破没,范 抱持棺柩,遂俱沉溺。众伤其义,鉤求得之,疗救仅免於死。”《法苑珠林》卷四四引《福田经》:“常施医药,疗救众病。”鲁迅《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⒉指救治的方法。鲁迅《华盖集·十四年的“读经”》:“单是妄行的是可与论议的,故意妄行的却无须再与谈理。唯一的疗救,是在另开药方:酸性剂,或者简直是强酸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