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许 [xīn xǔ]
1. 心里同意,但未说出来。
英[ tacitly consent to; ]
2. 心里暗暗赞许。
英[ praise; ]
心许 引证解释
⒈ 默许。语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季札 之初使,北过 徐君。徐君 好 季札 剑,口弗敢言。
引季札 心知之,为使上国,未献。还至 徐,徐君 已死,於是乃解其寳剑,繫之 徐君 冢树而去。从者曰:‘ 徐君 已死,尚谁予乎?’ 季子 曰:‘不然。始吾心已许之,岂以死倍吾心哉!’”
汉 王充 《论衡·祭意》:“季子 曰:‘前已心许之矣,可以 徐君 死故负吾心乎?’”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济水二》:“昔 延陵季子 解剑於此,所谓不违心许也。”
老舍 《老张的哲学》第三一:“‘好!好!你们已定婚?’‘彼此心许,没有正式的定规!’”
⒉ 赞许,赞美。
引唐 丘为 《湖中寄王侍御》诗:“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
宋 陆游 《先少师宣和初有赠晁公以道诗泣而足之》:“远闻佳士輒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
清 陈廷焯 《白雨斋词话》卷五:“蒿庵 有知,当亦心许。”
国语词典
心许 [xīn xǔ]
⒈ 默认、默许。
引南朝宋·谢灵运〈庐陵王墓下作〉诗:「延州协心许,楚老惜兰芳。」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注》:「今徐城外有徐君墓,昔延陵季子解剑于此,所谓不违心许也。」
⒉ 赏识、赞美。
引唐·丘为〈湖中寄王侍御〉诗:「晨趋玉阶下,心许沧江流。」
宋·陆游〈先少师宣和初有赠晁公以道诗偶读晁公文集泣而足之〉诗:「远闻佳士辄心许,老见异书犹眼明。」
心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不分释义:⒈不服气;不平。《南齐书·王僧虔传》:“ 庾征西 翼 书,少时与 右军 齐名, 右军 后进, 庾 犹不分。” 宋 梅尧臣 《龙柏》诗:“苦练不分颜色近,紫荆未甘开谢迟。” 古直 《杂感寄楚伧一厂》诗:“蓴鱸不分因秋起,块垒生憎借酒浇。”⒉不料。 唐 陈陶 《水调词》之二:“容华不分随年去,独有妆楼明镜知。” 明 汤显祖 《牡丹亭·移镇》:“天下事,鬢边愁,付东流。不分吾家小 杜 ,清时醉梦 扬州 。” 清 朱彝尊 《咏古》诗之一:“ 汉皇 将将屈群雄,心许 淮阴 国士风。不分后来输 绛 , 灌 ,名高一十
- 2.
付讬释义:亦作“付托”。谓将人或事委托给别人。三国 蜀 诸葛亮《前出师表》:“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付託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晋 干宝《搜神记》卷七:“太康 九年,幽州 塞北有死牛头语。时帝多疾病,深以后事为念,而付托不以至公,思瞀乱之应也。”《三国演义》第四四回:“伯符 遗言,外事付托将军。今正欲仗将军保全国家,为 泰山 之靠,奈何亦从懦夫之议耶?”清 李渔《慎鸾交·论心》:“若照奴家看来,只要他是个文人,肯把真心许我,就可以付託终身了,何必求全责备!”邹韬奋《萍踪寄语》六八:“
- 3.
伟然释义:卓异超群貌。唐 牛僧孺《岑顺》:“王神貌伟然,雄姿罕儔。”《新五代史·周臣传·王朴》:“世宗 雅已知 朴,及见其议论伟然,益以为奇。”明 张凤翼《红拂记·张娘心许》:“看他言慷慨,貌伟然;信翩翩,美少年。”
- 4.
悬剑空垄释义:比喻心许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变。
- 5.
眉婚释义:以眉目传情,心许成婚。 宋《行香子·代赠》词:“十年心事,两字眉婚,问几时,真箇行云。”况周颐《蕙风词话》卷二:“‘眉婚’二字新奇,殆即目成之意。”
- 6.
许剑释义:亦作“许劒”。汉 刘向《新序·节士》载:吴季札 西聘 晋,带宝剑过 徐。徐君 观剑不言而色欲之。季子 心许之。还而 徐君 已死,遂挂其剑于墓树,曰:“吾心许之矣。”徐 人嘉而歌之曰:“延陵季子 兮不忘故,脱千金之剑兮带丘墓。”后以“许剑”为不忘知交,心存知己之典。元 柳贯《袁文清墓下作》诗:“十年渍酒緜,不到 文清 墓,遥遥许劒心,梦寐伤迟莫。”明 大同《读谢翱传》诗:“南奔北走家何在?七里滩 前许劒来。”清 曹寅《赴淮舟行杂诗》之九:“数拒羣公饯,微吟许剑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