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逸 [yǐn yì]
1. 谓制止淫逸。
引逸 引证解释
⒈ 谓制止淫逸。
引《书·多士》:“上帝引逸, 有夏 不适逸,则惟帝降格。”
俞樾 《群经平议·尚书四》:“盖説此经者,皆未明引字之义。 《素问·五常政大论》:‘是谓收引。’ 王 注曰:‘引,敛也。’又《异法方宜论》:‘天地之所收引也。’注曰:‘引谓牵引使收敛也。’然则上帝引逸者,言上帝不纵人逸乐,有逸乐者则收引之,使勿大过也。”
周秉钧 《尚书易解》卷四:“引,制引,制止也。逸,淫佚。上帝引逸,上帝制止淫佚也。”
引逸的关联词语及解释
- 1.
旌弓释义:亦作“旍弓”。 征聘贤士的旌旗和弓。语本《孟子·万章下》:“﹝招﹞大夫以旌。”《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晋 刘琨《答卢湛》诗:“旍弓騂騂,舆马翘翘。”《魏书·高允传》:“臣东野凡生,本无宦意,属休延之会,应旌弓之举,释褐凤池,仍参麟阁,尸素官荣,妨贤已久。”
- 2.
翘弓释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杜预 注:“古者聘士以弓。”后因以“翘弓”为礼聘贤才的典实。南朝 陈 周弘让《与徐陵荐方圆书》:“脱能登此仄陋,纶言是属,翘弓远賁,则山谷咸劝,足令廉风復振,懦夫能立。”参见“翘车”。
- 3.
翘车释义:《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引逸诗:“翘翘车乘,招我以弓。”后因谓礼聘贤士的车子为“翘车”。《文选·陆机<演连珠>之四》:“是以俊乂之藪,希蒙翘车之招;金碧之巖,必辱凤举之使。”吕延济 注:“翘车,使车也。”晋 葛洪《抱朴子·审举》:“故圣君莫不根心招贤,以举才为首务。施玉帛於丘园,驰翘车於巖藪。”《周书·沉重传》:“爰致束帛之聘,命翘车之招。”前蜀 韦庄《寄从兄遵》诗:“江上清风正钓鱸,九重天子梦翘车。”
- 4.
逸文释义:指散失的文章或文字。晋 郭璞《<注山海经>叙》:“庶几令逸文不坠於世,奇言不絶於今。”唐 皇甫湜《编年纪传论》:“必举其大纲,而简序事,是以多闕载,多逸文。”清 叶廷琯《吹网录·<史通>削繁序误》:“盖《困学纪闻》曾载《庄子》逸文,故 潜邱 补之也。”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三篇:“然 唐 宋 人所引逸文,又有与今本《鬻子》颇不类者,则殆真非道家言也。”